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标题:
额济纳 黑水城,黑水旅游攻略
[打印本页]
作者:
苦行僧
时间:
2020-5-28 04:16
标题:
额济纳 黑水城,黑水旅游攻略
千年前西夏国主李元昊于甘州(今
张掖
)破回鹘,逐之入沙漠(
日本
作家井上靖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创作了小说《
敦煌
》,80年代被拍成电影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为确保
河西走廊
产粮区安全,驱兵北进,于居延海以南
黑水
河畔筑城,称“亦集乃”城,即
黑水
之意。
沙漠中车行良久,重复单调的景色中突然跳出一座
大城
。顿时古往今来世事变幻千年兴衰共振在脑中。辉煌如此的城如今无异于古冢枯骨,个体的渺小于浩瀚历史又何足一道。
公元12至13世纪,东亚形式的复杂纷繁可能不亚于清末,更兼悍族,强国,名将,英雄辈出:以契丹之强,女真破之不过十年;北宋之盛,亡国于金仅仅两载。即便败于女真亡国奔逃的辽国宗室耶鲁大石,也能凭一己之力在广袤西域创建幅员辽阔的西辽帝国,以至于至今俄语中仍以契丹称呼
中国
。但在几十年后的
蒙古
面前这一切不过枯朽待摧。
位于强国之间,西夏能延国祚近两百年,传位十代已属不易。期间不知什么原因,大量的重要文献被运送至亦集乃城。有经书绘画也有官方档案,有西夏北宋文书也有
蒙古
回鹘女真
蒙古
波斯
西藏
各国各地文牒。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征西夏时暴死。死因虽说法颇多,但多与西夏有关。其中更有西夏王妃借机复仇之说,此说可靠与否或有争论,却终为说法之一,而其细节八卦堪比A片。总之成吉思汗对西夏充满了憎恶与愤怒,临终前下令毁灭西夏。 至此西夏亡国已成必然。拖雷依成吉思汗遗嘱先接受西夏投降,然后顺手就屠灭兴庆府(今
银川
),自此西夏党项成了历史名词。
走近,城垣已被流沙埋了大半,入城需翻越沙丘。城堡夯土而成,民谚有云千年土墙好找百年的砖墙难寻。这话虽然稍嫌绝对,但土墙稳固坚毅易保存却是不错的,尤其是在干燥少雨的沙漠中。 城墙上可见
中国
城堡典型的防御设施,马面,瓮城,角台。当年
黑水
河畔有没有护城河与羊马墙已无遗迹不得而知。 正门是南门,设瓮城,开门向东(图中沙丘左边)。瓮城开门方向异于大门,有助于增强防护性。‘
南城墙上有四座马面,南门东的马面距离此门不过十几米,显然是为了增加城门防御。角台为圆形,但西南角台上三座佛塔颇奇怪,个人认为对于城堡防御有害无益。东南角台外有一座圆顶夯土建筑,应该是古代一座清真寺。
西夏灭国前,亦集乃城已被
蒙古
人攻破。
蒙古
破城后是否屠城,我没看到资料。但亦集乃城被继续使用,而且规模不断扩大。
蒙古
人在此设亦集乃路,管辖附近两州。
蒙古
人似乎对西夏怨念极深,除灭国屠城外,元朝修《辽史》、《金史》、《宋史》,独不修《夏史》。以至西夏历史颇似一段迷雾。 西夏王陵挺立数百年,至新
中国
建立依然认为是唐代陵墓;居庸关云台碑文中的西夏文字几百年间无人知道这是何族文字。 幸运的是存于亦集乃的文献沉睡近千年并未被毁。
站在城墙上四望,本应尽是茫茫沙海,唯城南因为旅游开发修了路,平了沙,但掩埋城墙的沙丘依然保留。 数百年前这里是
黑水
河畔水草丰美的丝路重镇。往来的商队,教士,使节,间谍应该络绎不绝。直至明初大将冯胜北伐至此,于
黑水
河中筑坝使之改道,城内无水遂以城降。亦集乃至此破败,居民也由此流离各处。
20世纪初,于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大量西方人进入
中国
内陆,他们中有考察者,探险家,也有间谍和盗窃犯。 俄国人来到这里,发现了废城,打开了佛塔。从中盗走数以吨计的西夏时代的文献和文物。他们把这些文献与文物送往彼得堡。然后分批整理、出版,至今尚未完成。这就是著名的《俄藏
黑水
文献》,他与甲骨文,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一起并称近代
中国
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西门望出只见沙丘与雅丹,当年西门外的佛塔却是发掘出最多文物的地方。
党项人已不知所踪,消失于历史。而党项人的历史却依赖于文献和文物能被今人了解一二。 城堡外的怪树林里长满了活着的或死去的胡杨。关于胡杨不死不倒不朽的故事听说了很久,但亲眼看到还是震撼。扭曲匍匐的枯树记录了一生中遭遇的困苦折磨。生命或许已败于岁月,但生命的历程依然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如显示在历史中的党项人与其他人。
改道后的
黑水
河依旧流淌百年,如今他被叫做额济纳河。“额济纳”,转译自西夏文“亦集乃”,这也是现在
中国
唯一一个出自西夏文的地名。(夕阳拍摄于
黑水
河畔的
酒泉
卫星发射基地内)。
配乐是坂本龙一为电影《Sheltering sky》所写的主题音乐,它为
撒哈拉沙漠
里的故事而作。我觉得曲中充盈的悲伤用在
巴丹吉林
沙漠深处也一样的合适。
欢迎光临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http://057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