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标题: 周口市太康县十大旅游景点 [打印本页]

作者: 苦行僧    时间: 2020-7-9 00:04
标题: 周口市太康县十大旅游景点
1、太康庆安寺
[img][/img]
推荐1
[img][/img]
  庆安寺座落在东扶乐城东侧一座高约4米的一座土台上,总面积约为1000多平方米。寺院始建于东汉初年,历史悠久,香火盛行。庆安寺在全国各大寺院排名榜上是排名的。据史料载:东汉王朝于公元25年建立,刘秀称帝后,就采取了“退功臣,进文吏,黄老无用”举措,把功劳最大的108位将军释夺兵权后,均封为列候。骠骑将军刘隆被封为扶乐候(国王),食封为几千户,也是衣食税而已。原来秦时的大扶城被改名为扶乐城(也就是历史上扶乐国)。历史上又被分为大扶乐城(西)和小扶乐城(东),现在仍为东、西扶乐城。公元67年,东汉永平10年,佛法传入中国后,刘隆信佛,便选址在东扶乐城东侧建寺院,大兴土木,夯制高台,金塑佛像,取名为庆安寺。庆安寺建成后,烧香拜佛盛行。因为释迦牟尼于2500多年前,周昭王24年(甲寅)年诞生在北印度,生日是农历四月初八日,庆安寺便以四月初八日为佛祖过生日为庙会,沿袭至今。庆安寺建成后,受到各个朝代的崇拜,对寺院进行修缮。据太康县《县志》记载,明代宣德年间(1436年)进行大修缮,寺院焕然一新。传说扶乐城明代史姓是名门旺族,对修缮庆安寺,施舍钱粮更多。据《县志》记载:庙基建选在古扶乐国遗址东侧,一……[详细]2、太康方城遗址
[img][/img]
推荐2
[img][/img]
  方城遗址方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西北13公里王集乡方城村内,总面积0.5平方公里。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方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城遗址从周围断崖及表面暴露的遗物判定:文化内涵最早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其次是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汉宋各代遗迹遗物。方城遗址最特殊的是上述几个文化层并不是直接叠压,而是单独成片分布。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区分布在整个遗址的东南部,堆积厚度2米左右,黄褐色沙土,质地较软,呈颗粒状。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分布在遗址的西部,文化层厚2.5米左右,灰色沙土。商周文化分布在遗址的中部,文化层部分有叠压关系,厚4.5米左右,灰褐色沙土,土质较硬。汉宋墓葬群分布在遗址东部。仰韶文化与其它文化没有直接的叠压关系,大致可分早晚二期。早期遗物较少,陶器手制占一定比例,较为粗糙。晚期泥质陶器很成熟,与谷水河二、三期文化相似,属于秦王寨类型。二里头文化基本上与豫西相同。商代大口尊与郑州二里头出土相似,大体属于白家庄期。遗址东南部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暴露有灰坑、古窑遗址,经火烧过的平整地面,屋墙和大量的红烧土快。土面上散存有细泥陶器残片、石器。陶器残片能够看出器形……[详细]3、太康黉学(文庙)
[img][/img]
推荐3
[img][/img]
  太康县黉学又称文庙,位于县城黉学街,座北向南,占地2400平方米。汉始建,隋唐因之,元末兵燹,明洪武三年知县王辰建。永乐二年,宣德二年,景泰年间,成化七年重修。弘治十三年建棂星门,弘治十六年修正殿,增建两庑三十六间,塑先贤像。崇祯十五年毁于兵火。清顺治五年知县田六善修大殿七间,建东西庑各五间,戟门、棂星门各三间。康熙元年增修东西庑各十间。原建有半池、棂星门、戟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棂星门内有崇德、育才牌坊两座。大成殿东西两侧各建庑十五间,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结构严谨,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仅存拜殿和大成殿,均系清代重建。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拜殿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坡覆以灰色筒瓦,脊饰较为完整。正脊系统琉璃烧制的二龙戏珠和花卉等。垂脊上饰有小兽,檐下四周置五踩重昂斗拱,用材较小,但制作十分精巧。普柏、栏额上有透雕花草、绘画。山面有木制花板。(2)、大成殿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建筑在一米高台基之上。殿前为宽敞的月台,月台前是台阶,台阶正中嵌放一快卧龙陛石。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两殿均保护完好。屋顶……[详细]4、太康陵
[img][/img]
推荐4
[img][/img]
  太康陵位于太康县城东南城关镇王陵村西25米处,时代汉墓。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康陵高4米,周长约80米,历来群众传说是夏太康帝陵。据史载,太康继承父亲启的王位后,田猎无度,不理国政,过着淫侈的生活,引起夏民的不满,东夷族首领有究氏后羿,得用夏民取代夏政,乘机西进,取代了太康的统治地位。太康逃至阳夏(今太康)筑城而居。后卒葬于此。此说无考,似有附会之处。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陵区地表及墓冢封土内采集有汉代绳纹板瓦、筒瓦和几何形图案墓砖,另据当地群众1969年在陵上挖掘时见地道,发现陵内有拱形砖券。由此可知此陵实为汉代古墓,陵前原有清乾隆五十一年立石碑一通,已毁。但作为古代墓葬,传说中的太康陵还是很高的考古价值。……[详细]5、五子台遗址
[img][/img]
推荐5
[img][/img]
  五子台遗址位于东经114°38′07.7″,北纬34°07′06.3″,海拨高度62.4米,太康县西常营镇五子王村西北200米处。原台较高,困黄水游没,台已基本平正。面积1500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子台遗址文化层厚0.5-1.5米。出土遗物有甗、罐、鬲、釜、瓮等。陶质为夹砂灰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泥质红陶。纹饰有粗绳纹、细绳纹。遗址属商文化,春秋时代遗存。现状:保存完好。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从遗址上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深1.5米)为座标点,向东、西各32米,向南、北各35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30米。……[详细]6、轩村遗址
[img][/img]
推荐6
[img][/img]
  轩村遗址位于东经114°48′46.0″,北纬34°10′43.3″,海拨高度47.9米,太康县城偏西北王集乡西轩村轩村小学西侧,围地势稍高,面积3200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轩村遗址是一处龙山文化、商文化遗存,文化层厚1—3米。出土石器有石斧,陶器有甗、鼎、罐、碗、釜、盆等。陶质泥质灰陶居多,次为夹砂灰陶和泥质红陶。纹饰有方格纹、篮纹、绳纹。现状:遗址西北端因取土破坏严重,余皆保存完好。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以遗址上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深1.5米)为坐标占,向东西各40米,向南22米,向北30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20米。……[详细]7、隐藏寺遗址
[img][/img]
推荐7
[img][/img]
  隐藏寺遗址位于东经114°45′25.1″,北纬34°11′37.3″,海拨高度53.9米,太康县城东北马头镇隐藏寺村西西南300米处,面积约1.7万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隐藏寺遗址是一处商代遗址,文化层厚1米。出土遗物有罐、鬲、釜、盆。陶质泥灰陶居多,泥质红陶次之。纹饰有粗绳文、细绳纹。现状:该遗址是北、中、南三个土岗,北土岗破坏严重,中、南两个土岗保存完整。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以中土岗上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为座标点(深1.5米)向东64米至南北大路,向西64米,向南264米,向北159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30米。……[详细]8、扶乐城汉墓
[img][/img]
推荐8
[img][/img]
  扶乐城汉墓位于东经114°39′59.9″,北纬34°08′46.7″,海拨高度54.4米,太康县城西清集乡扶乐城东北1公里处,东距孔庄400米,北距311国道300米。面积713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扶乐城汉墓高3米,周长100多米,为砂礓土堆积而成。封土内有残砖出土,一侧饰几何形图案。据《太康县志》扶乐城为西汉故县,东汉光武时封刘隆为扶乐候。由此可知,扶乐城汉墓当时是皇室墓葬。现状:保存完好。保护范围:以墓封土边沿以外20米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20米。……[详细]9、大牟寺遗址
[img][/img]
推荐9
[img][/img]
  大牟寺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北25公里的马头镇大牟寺村南,面积约500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上原有一座寺院,寺内塑有释迦牟尼铜大佛一尊,故名大牟寺。寺院后面的村庄也因此叫大牟寺村。遗址原高大,现为可耕地。遗物较少,只在灰土较多的地方采集到6片陶片。属龙山文化的3片,属春秋时代的3片。陶质为泥质灰陶和泥质红陶,纹饰为篮纹和细绳纹。现状:破坏严重。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以遗址中心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深1.5米),向东、西各15米,向南北各13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10米。……[详细]10、谢安曾祖陵园
[img][/img]
推荐10
[img][/img]
  谢安曾祖陵园位于太康县城南30公里老冢镇谢家堂(谢堂)村内,占地5公倾,园内有中华谢氏陵园碑亭、松柏林等。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晋名相谢安曾祖谢缵,曾任魏国的典农中郎将,后卒于洛阳任上,死后由其子谢衡扶柩归葬于陈郡阳夏(今太康)谢家堂村。现存宋碑、明代谱系碑和大唐广明元年木、本、水、源《谢氏祖谱》,对研究谢氏源流、世系、宗族文化有很高的价值。谢堂有太傅府九十九座楼宇、祠堂的楼基遗址、浇花井、饮马井,出土有汉至清代遗物汉砖、铜盒、陶罐、陶盆,对研究铜冶炼铸造等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详细]
全部太康县景点>>>




欢迎光临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http://057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