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标题:
和散那——此生必去的以色列朝圣之旅,以色列自助游攻略
[打印本页]
作者:
苦行僧
时间:
2023-4-7 21:12
标题:
和散那——此生必去的以色列朝圣之旅,以色列自助游攻略
关于行程
首先放行程,共17天:
香港
——
特拉维夫
——
海法
(
阿卡
古城)——采法特—提比利亚——
拿撒勒
——
耶路撒冷
(
伯利恒
,
杰里科
,马萨达)——
特拉维夫
(
凯撒利亚
)
航班:
以色列
航空,
香港
往返
特拉维夫
,5000+ RMB,服务态度尚可,就是有点粗心
签证:我是在
广州
签的,可登陆当地
以色列
领馆网站,里面有详细预备材料,这次不需要做银行流水,有单位在职证明便可,直接到网站里领馆地址送材料,放在大楼一楼工作人员处,大概一周签出。
费用:在
死海
买了些护肤以及加利利包车6h(300刀),
耶路撒冷
伯利恒
和
死海
两个one day tour,这几个部分花了些钱,再加上回程在
香港
住了两晚,连机票是2.5W左右。当地消费不便宜,平均下来一顿要200+RMB。
取钱:在国内换了美金在当地兑换新舍客勒。有银联的ATM可以提钱。
住宿:全部booking.com预订,在正文里有点评。
当地交通:把驾照落在国内真是后悔莫及。
以色列
的城际交通没什么大问题,除了要避开安息日,因为连火车都停运。但是一些景点很难依赖公共交通,例如加利利沿岸,还有
凯撒利亚
古港等等。如果不自驾,可以考虑参当地一日游。总的来说,
以色列
的公共交通和旅游设施没
土耳其
完善。
公共汽车的票是在车上买,司机一边找零一边开车,公交卡也有,不过我没有买。
安全:
以色列
的安全归功于长期严密的戒备,军人无论男女,便装军装,挎枪如挎包。安检没有想象 中耗费时间。至于之前看攻略说
耶路撒冷
大马士革
门阿拉伯人区一带不太安全,亲身体验并未觉得。
电话卡:在淘宝买了15天的卡,3G信号还不错,总之出门,google map就是爹,路线规划,坐几个站,指引清晰,很少问路。
司机&导游Nael的卡片,不错的一个小哥,人多的话分摊车费划算点
关于以色列
为什么要去
以色列
以色列
风土地十分贫瘠,论风景不及
土耳其
,论建筑也没
欧洲
辉煌。如果你是基督徒,去
以色列
是理所当然,那里有数不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或追寻耶稣脚步的游客。对于非信徒,
以色列
漫长悠久的历史值得细细研究和品读,不只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是牵扯到整个世界。
关于书籍
我对
以色列
历史的认识,主要来自两本书:
《圣经》:
以色列
是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即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而前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古兰经》中有相当部分也是《圣经》旧约。古犹太历史的记载现存并不多,《旧约》成为其中一些故事的唯一记载。而游览加利利,需要对《新约》四福音书有一定了解。因此无论是否信徒,建议阅读《圣经》,即便是作为对历史知识的增长。
《
耶路撒冷
三千年》:我把这本书放在Kindle,从去之前看到回来,直到现在,还在一点点地啃。《圣经》记载了古犹太,但
以色列
的历史还很漫长,
比如
十字军的故事、马穆鲁克王朝的统治、奥斯曼帝国与英俄两国的来往以及复国过程。现在,
耶路撒冷
及整个
以色列
的历史在我眼前是立体的。
此外,还带了一本LP的指南。
在
以色列
博物馆买的中文版关于发现
死海
古卷的书。时间有限,很难再展馆里一篇篇地看介绍。逛博物馆商店时,店员看到我在书架流连,特意推荐我几本中文的。另一本是图册,在以弗所和
庞贝
都买过类似,可惜
以色列
还没有中文版,觉得这种古今对照的图片很有趣,偶尔翻翻,浮想联翩。
以色列印象
真实的
以色列
有点出乎我想象,一些颓败的房屋,随意丢弃的垃圾,缺乏秩序的客运站......有时走在街头,很难想象这是个发达国家。来往车辆中,最常见是马自达,现代等日韩车,但出租车却有奔驰。这个国家似乎对时尚不敏感,十几天下来几乎没有看到刺激物欲的商店,来自
中国
的廉价商品倒是不少。然而广袤的田野里,不见农夫,包车的导游Nael说,所有灌溉都由电脑控制,我还看到有小飞机(可能是无人)在半空工作,可能是撒药。隐性的东西难见,作为旅者我读到的只有历史和一些人文风情,或许要真正生活在这里,从收入和物价比例以及福利等等才能真正认识
以色列
。
我的插画系列:always on the road 之 the Holy Land
1.香港——特拉维夫
安检,问话,从办理登机牌柜台开始,搭乘务必留出更多时间。接待我们的是位
台湾
以色列
混血小哥,态度可亲,我总觉得他在绞尽脑汁找问题,也不易。看我们都是良民,很快放行,但要求托运的行李不可上锁。在登机口,工作人员认证检查每位旅客的护照是否有已经安检的标签。机组人员笑容可掬在舱门欢迎,但他们忘记了指引旅客的座位该走哪条
通道
。与我们同坐的还有一位
中国
大妈,她人很安静,原来是
深圳
一个教会组团来的,她位置分散了,不懂外语,居然连时差的概念也没有,我们为她翻译空姐的问话。
十个小时后,飞机绕过
黎巴嫩
、
叙利亚
等一堆敌对国家,来到
地中海
上空,凌晨4点左右降落在
特拉维夫
,以立国第一任总理戴维·本古里安名字命名的机场。黎明时分,有点凉,出了候机楼,鸟儿藏在门旁的一棵树里吵个不停。
以色列
很小,小的我们有些不习惯,以至于在火车售票机自作聪明地买了三站,还买了座位票,站台的工作人员是个大叔,看了连连摇头:“你们十分钟就到了。”
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
小特拉维夫旅舍
旅馆在主街Yehuda Halevi附近,青旅模样,交通便利,早餐性价比不是很高。
雅法老城
放下行李直奔雅法,清晨的市集尚在沉睡,卷闸上全是风格各异的涂鸦。
雅法老城
特拉维夫
迫不及待再见
地中海
,还是那样清澈,那样湛蓝
雅法老城
雅法著名的十二星座路牌,老城的名字来自挪亚的儿子雅弗。
雅法老城
以色列
的猫是我去过的国家中仅此于
土耳其
的,但好像不如
土耳其
的健壮
雅法老城
随处可见的大乌鸦
雅法老城
非常爱这样的石
头城
雅法老城
在
以色列
的第一幅
无云的天空,与海水一样蓝,只是前者蓝的清新,后者蓝的深沉。太阳肆意暴晒,海风送来阵阵清凉,不觉炎热。雅法手工作坊蓝色的大门仍紧闭着,游客也稀少。从老城的石阶上下来,回到跳蚤市场,档主们忙里忙外地在开摊,这里是淘旧货者的天堂,不过有些旧鞋旧衣物,确实太憔悴,不知有人光顾否。
午饭后步行去那哈达本雅明大街,沿路上有不少画材店,
以色列
确实是很重视艺术家的国度。到了目的地才知道艺术市集只开周二和周五,于是改道Museum of Art,谁知博物馆不是惯例的周一休息,而是周日,只好去当地著名的商业区,在Dizengoff的大商场。
以色列
的公共汽车从站牌到报站,只有希伯来语——对我来说如天书,起初还没想到用google地图,上车便请司机提醒,好在当地人大都友好,态度温和。
特拉维夫
作为
新兴
城市,
特拉维夫
有不少出色的现代建筑
特拉维夫
一家比较大的画材店,像我这样从事艺术的人怎能不停下脚步
特拉维夫
五月的
以色列
,四处是盛放的蓝花楹。没有艺术市集,欣赏一下那哈达本雅明大街上的蓝色小花。
特拉维夫
Dizengoff这家商场很大,进门要查包,在里面唯一的消费就是这杯混合果汁。也许是出于宗教的清心寡欲,或者是朋友说的民族长期流散的阴影,没有任何对时尚的热烈追求,花哨之物甚少。商场设计和布局很朴素,没什么潮流服装品牌,除了一些户外用品店,最多的是家居用品,还有几间书店——犹太人果然喜欢阅读,总的来说,卖实用的东西为主。这使我有点意外。
2.特拉维夫——海法
在
特拉维夫
的中央火车站Savidor买了去
海法
的票,但列车似乎不太准点,广播和屏幕又全是希伯来语,没几个列车员,且身影匆匆,只得询问乘客以确认车次。我们以为是直达,其实要在终点站Binyamina换乘,因为一路没人来查票,也鲜有乘客,到总站又往回开时才觉不妥。好不容易找到路过的列车员,他手机上满屏的希伯来语让我很头大,地名也很难记住。中途下车后,他把我们交给站台一位穿制服的大叔,大叔极热情,语速甚快,说了很多自己去过
深圳
和
广州
,觉得空气不好,但
中国
仍很漂亮,我心不在焉地笑着附和,在他的指引下来到站台等候回Binyamina的火车。转车,当
地中海
重又出现在眼前,心才安,一位年轻的带着小女儿的妈妈微笑和我们搭起讪来,
以色列
人,真是友好。
萨法德
火车上偷画大妈
乐文亭14酒店
这家旅舍坐落在一众民宅中,从外表看不像是住宿的地方,但非常安静,房间很大,
以色列
吃饭不便宜,很多旅舍都有厨房,想省可以自己烹煮。
欢迎光临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http://057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