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标题:
《梦在路上18》山西蒲州渡黄河铁牛,永济自助游攻略
[打印本页]
作者:
苦行僧
时间:
2023-4-21 09:10
标题:
《梦在路上18》山西蒲州渡黄河铁牛,永济自助游攻略
黄河
从晋陕大峡谷一路奔泻向南,流过
龙门
,地势变平,水流缓和,所以蒲津渡成为
黄河
的第一大渡口,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间的交通要冲。蒲州城也因此依托蒲津渡兴起,持续繁荣了一千多年。。
唐开元十二年(724),唐玄宗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改木桩为铁牛,蒲津桥遂成
黄河
第一桥。1989年全面发掘蒲津渡遗址出土的铁牛,就是那时铸造,安装在渡口东岸的,故称“开元大铁牛”。有宋一代,蒲津渡和蒲津桥仍是
黄河
的重要渡口之一。
黄河铁牛
黄河
铁牛旅游区现发掘出四尊地锚铁牛,每只铁牛都是铸造得膘肥体壮,圆目怒视,成俯卧装。即使是这样,每头铁牛还高约一米五左右,体长约三米左右。这四尊铁牛是在蒲津桥东,
黄河
西岸还应该有同等数量的铁牛,但现在还没有发掘出来。
古人四尊铁牛是用于蒲津浮桥铁锁锚地的作用,为了增加蒲津桥的美感,在每只牛旁还同时铸有一尊放牧铁人。铁人铸造的规模同真人大小相同,但服饰不一样,据专家考证,从四位铁人的服饰可以证明是维吾尔族、
蒙古
族、藏族和汉族,更有讲究的是这四尊铁人所站的位置同四个民族在祖国所在的方位相同。
古蒲津渡浮桥
我们再用另一组数据也能说明浮桥的伟大。
黄河
两岸共八尊铁牛,重约三百吨,连接八条铁索,重约五十吨,长约五千四百米。铁索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维系舟船,抵御水流冲击力。还有是用铁索的重力压住舟船,起到
水上
稳定作用。据考证唐开元年间,全国铁的产量是二百余万斤,锡五万斤,而蒲州桥一次共用去铁锡七十二万斤,占当年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还多。
历史上
黄河
由于淤积泛滥屡次改道,原本在
黄河
东岸的村庄,多年后因
黄河
改道而变为在
黄河
西岸;这里是
黄河
堵塞和改道最多的地方,古蒲州城已经一半掩埋在泥沙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广泛流传的谚语,就出自这里,用来形容世事盛衰兴替,感叹世事变化无常。
如今小学生课文的“怀丙捞铁牛”,发生就在蒲津渡。宋代时,河西桥头的一只铁牛由于堤岸坍塌落入水中,找到它的位置后却无法把重达十万斤的铁牛弄上来。来自
河北
正定
的和尚怀丙提出,用两只大船装满土石,固定在河面上,两船间担一大横梁,用铁索一头套在横梁上,一头挂在水中的铁牛上。然后一点将船上的土石抛出,随着船体的上升,铁牛也就抬出了水面。
到了蒲津,才会知道一千多年前的人们是怎样在大河上建桥的:水面上根据水流情况排列好浮船,用铁链联结起来,上面铺上木板,作为桥身。岸上用铁牛作桩,铁牛下面的铁桩深深夯入土内,构成高度承力的桥头柱。每只铁牛联结一组铁索,用分叉的铁山支起,像现代的斜拉桥一样,将水中的浮船拴住。
重要军事通道
历史上出
陕西
历史上有二条道,一条是走
潼关
、
洛阳
,即现在陇海铁路所走的
通道
,但这条
通道
山峦起伏,一侧还有
黄河
,地域狭窄,大兵团运动非常危险。还有这里关隘重重,秦朝是函谷关、汉朝是虎牢关、
潼关
,易守难攻。另一条是走蒲津渡,由蒲津渡越过
黄河
以后,大致走
运城
到河南的
济源
市,这是同陇海路平行的道路,秦国统一
中国
,首先是通过蒲津渡打击魏、韩两国,发生了后来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的长平之战。
我们再看一看楚汉相争的历史。秦朝的主力部队也是同陈胜、吴光的起义部队对峙在陇海路这一狭长地带,而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从南面的
商洛
通道
绕道进入
陕西
,一举占领
西安
。而刘邦同项羽相争,两军的主力还是在陇海路,但韩信率领的军队则从蒲津渡越过
黄河
,从北面进军
河北
,绕到项羽的身后,使项羽最后饮恨乌江。
最明显的例子是隋末的军事混战。当时全国势力最强大的是李密领导的瓦岗寨农民起义军,他当时进攻的路线就是隋朝东都
洛阳
,然后沿着陇海铁路的
通道
占领
西安
。但李密的计划在
洛阳
就搁浅了,同隋朝王世充的军队在此纠缠根本没有西进的机会。而此时身在
太原
的李渊,利用李密吸引隋朝主力的时机,正是走的蒲津渡,越过
黄河
,乘虚占领
西安
,一举奠定唐朝大业的基础。
欢迎光临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http://057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