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标题: 观史 | 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之一——战国秦长城 [打印本页]

作者: 苦行僧    时间: 2024-7-18 04:22
标题: 观史 | 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之一——战国秦长城
战国秦长城

甄自明

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型壁画中,在国家大型活动的背景图中,都不乏万里长城的经典画面。长城形象和长城精神已经深入到中国人民的骨髓之中。“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和精神的象征。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河北的山海关长城以及甘肃的嘉峪关长城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长城地段。然而,很少有本地人知道鄂尔多斯也有长城,并且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之一,那就是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的战国秦长城。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义渠活动于鄂尔多斯西侧,秦国打败魏国,占据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与义渠对峙,后来秦国收服义渠,设北地郡,并在这里修筑战国秦长城。



史料记载

战国秦长城亦称作秦昭襄王长城。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战国“秦昭襄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义渠,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其中心在甘肃庆阳一带。秦灭义渠,事发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因此,战国秦长城最早是在公元前272年以后开始修筑的。



修筑目的

在秦昭襄王以前,秦国虽然对义渠进行多次征讨,不过义渠的势力仍然很大。在秦昭襄王时期,义渠王利用朝拜秦国的机会,多次与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私通,后来宣太后计杀义渠王,然后对义渠展开征讨。义渠虽然溃逃,然而其有生力量并没有彻底消灭,为了防患于未然,秦昭襄王采取了修筑长城的措施。由此可知,秦昭襄王修筑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义渠夺回失地。①



秦宣太后、义渠王与《芈月传》

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继位为国君,因年幼,由母亲宣太后摄政。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宣太后大胆改变正面征讨义渠戎国的策略,采用怀柔、拉拢、腐蚀的政策,以堕戎王之志。她书请义渠王于甘泉宫,让其长期居住,并以优厚的生活款待他。后来义渠王同宣太后淫乱,生有二子,使义渠王完全丧失了对秦国的警惕。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设计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攻打义渠,义渠灭亡,其领土并入秦国。义渠国灭亡后,逐渐汉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试想,甘泉宫里灯火辉煌,已有几分醉意的义渠戎王,满面春风地观赏着婀娜多姿的宫女翩翩起舞,坐在皇帝身边的宣太后,频频为戎王劝酒,正当这位戎王已酒酣情深之际,宣太后突然掀翻面前的桌案,一群武士闻风而动,沉溺于酒色之中的戎王便由座上宾变成了阶下囚。这出由宣太后导演并上演的温情中暗藏杀机的悲剧,反映出秦与义渠长期争雄的艰辛鏖战历史,宣太后为了称霸西戎,不惜自己万乘之尊、金玉之体,委身于义渠戎王长达数年之久,生下两个混血儿,到国力强大之后,她才毫不犹豫地让她的老情人血溅香阁,这位英武风流的戎王终究做了风流鬼,他的国家版图也并入了那位与他同床异梦的宣太后的国土之中,这是一部多么富有戏剧色彩的史实啊。2015年底上映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的原型就是宣太后,基本故事大体上由史实改编而成,但不乏演绎和夸张之处。



秦宣太后、义渠王与《芈月传》

战国秦长城主要分布于今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东胜区,全长94公里,沿线分布有烽燧19座,构筑方式有石块垒砌、毛石干垒、石块堆积、土夯筑四种。伊金霍洛旗境内的纳林塔战国秦长城从修筑方式、保存程度等方面来看是鄂尔多斯市乃至全国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段落,具有不可复制的研究、保护和观赏价值。早在2001年,已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释

① 景爱:《中国长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文:甄自明

来源:鄂尔多斯发布
                  
                       司马台长城:中国长城之最,唯一保留明长城原貌的长城 中国长城
                           一年有365天,比你们幸运,我不仅仅有365个故事。”

提起长城,很多人都能想起《清平乐·六盘山》里的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作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的万里长城,以其独有的巍峨雄壮、连绵起伏举世闻名,来北京,爬长城也成为了众多人心中排名前列的事情。



司马台长城景区检票处

北京,作为封建社会王朝古都,境内长城有573公里,在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国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的万里长城中占据近3%,主要包括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慕田峪长城、黄花城长城和司马台长城。其中的司马台长城,被曾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的罗哲文先生称为“中国长城之最”。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北部的古北口镇司马台村,紧邻古北水镇,全长5.7公里,共有35座敌楼,关内北京,关外河北承德。从入口搭乘缆车,5分钟到达长城入口,大概15分钟左右的平台,就能看到司马台长城。目前已经开放了东一楼到东十楼,以正常速度往返,爬完全程至少需要三个半小时。



司马台长城

然而,论名气,八达岭长城作为接待外宾的首要选择似乎被更多人熟知,论风景,居庸关长城位列“燕京八景”之一,所以司马台长城凭什么被称为“中国长城之最”呢?

司马台长城之高

司马台长城的海拔是968米,在长城最高点,伫立着文物最高、全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古建筑“望京楼”,老一辈人有言“站在望京楼,可以远眺百里之外的京都”,由此可见司马台长城之高。



望京楼留念

司马台长城之险

“刀劈峻岭立如屏,更有长城卧险峰。”是现代诗人李祚忠对司马台长城的评价。修建于明朝洪武初年,隆庆二年又经过戚继光将军修复的司马台长城,古时是镇守北京城的兵家必争之地。依靠险峻山势而筑,“天梯”85度的斜坡几近垂直,台阶只能容纳双脚,悬崖峭壁之上,没有进行后期城墙的修筑,攀爬只能徒手。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之全

洪武初年修筑的敌楼全部是实心建筑,官兵驻守难免辛苦,戚继光将军在后期加固长城时,将敌楼改作空心,方便士兵养精蓄锐。一般来说,长城上的敌楼样式统一,然而司马台长城只在敌楼形式上远远赶超北京其余长城:一层、二层、三层、一眼、二眼、平顶、穹窿顶......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

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万里长城,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曾经历过百万雄兵,也曾经历过风吹日晒,如今已有许多并不完整,1933年,司马台长城也遭到过炮火轰击。长城的修缮一直是大众所争议的焦点,不注意维护原址原貌、没有保护艺术环境等都是在之前修缮长城时出现的问题。



司马台长城

1987年,司马台长城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



司马台长城

1987年5月1日,司马台长城修缮工程开工,以采用适用技术手段为主排除长城现存隐患,必要时对残余部分进行加构,所有补砌都被严格限制在小范围之内,确保对司马台长城进行“最小干预”。1988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司马台长城修缮现场进行考察,书面报告中留下“重建似乎得到限制,结果看来相当满意”。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之奇

司马台长城,坐拥冷泉与暖泉相结合的鸳鸯湖水库,河道将长城分为东西两段,山势雄壮,伴随绿水清波,构成湖光山色之景,形成独一无二的壮观景象。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之密

敌楼,是长城上用以御敌的城楼,供驻守部队指挥瞭望、放置器械物资,通常敌楼间的距离在400米左右,而司马台长城之“密”就体现在其敌楼的间距最近几十米,最远不过300米,平均来说,间距仅有140米。



司马台长城

我国唯一夜游长城

宫灯,在民间称为“天灯”,百姓认为其光亮可穿透至天宫,天神会根据光亮的方向降幅于提灯之人。1567年,戚继光率领官兵驻扎古北口,夜以继日对长城进行修缮。由于古北地区地势高而险峻,每至夜幕就会有飞禽猛兽出行觅食。当地百姓为纪念戚继光所做贡献,夜晚提灯上长城祭拜,后来逐渐演变成夜游长城活动。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在下午四点半左右会进行清场,一个小时的修整布置,五点半长城夜游正式开始。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

登上司马台长城,被崇山峻岭包围,俯视整个古北水镇,更感觉先辈的辛苦付出和智慧的高超,张开双臂,被呼啸的山风拥抱,享受长城景色的壮阔,唯有感慨一句:愿祖国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旅游攻略:

司马台长城全程戒烟,攀爬过程中请勿吸烟。

司马台长城之上没有洗手间,提前在索道乘坐区上好洗手间。

鸳鸯湖水库将司马台长城分作两段,东段暂不对散客开放,提前进行预约,可以在西段长城之上练习瑜伽。

本内容为腾讯合作内容。
                       景点中国南方长城 中国南方长城有多长 中国长城
                           1. 中国南方长城有多长临海古长城:素有“江南八达岭”之称的古长城始建于晋,是当时的台州府城。
长城依着清山蜿蜒而进,全长6000多米,现存5000米。东起揽胜
门, 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 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矫若巨龙,雄伟
壮观,尤以北部最峻,与北京八达岭长城形神俱肖,人称
“江南八达岭”。沿途各类城堡、城门、城楼独具特色,使人觉得她是多么的雄伟,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勇气。同时,古长城又带有她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出江南
清秀、柔美的特点,更增添了她的魅力。
史载,明朝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抗击倭寇九战九 捷。期间,戚继光与知府谭纶整修临海古城墙,创造性地
加盖了二层中空敌台、遗存之今,戚、谭随后奉调蓟州,修 建北京附近的明长城。他们抽调江南三千兵士,将其在临
海筑城经验运用到明长城修建工程中。北国长城的空心 敌台,源自临海。因此,南北长城在规格、形制、构造上,共
同点颇多,实为北国长城之“师范”和“蓝本”,遂称江南长城。
《台州府志,建置》载:唐初,向东南平原扩建大城,系“唐尉迟敬德所造”。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国王钱叔为表忠诚“纳土归宋,毁各地城墙”。十三州之一的临海古城系在其列,但因其西南灵江段有防洪作用才得以保存。正因为临海古城墙有着防御和抗洪防洪的双重作用,所以古代军事家们又进入了第三阶段修筑。
临海古城在明代抗倭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会同台州知府谭纶改造了临海古城墙的结构,将其加高加厚,并创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层空心敌台,极大地增强了防守能力。戚家军以临海古城为据点,策应闽浙沿海守防,屡败倭寇九战九捷,洗雪国耻,扬眉吐气,大振国威。后来,由于北方长城防务的需要,朝廷特将戚继光、谭纶调到北京委以重任。戚继光在任蓟镇总兵时,将他在临海修筑城防的经验,运用到北方长城的增扩加强上。
庆历五年(1045年),知州彭思永重修城墙。这次修筑的城墙,其结构、防御、防洪等比前两次更趋完整;西北隅在北固山(龙顾山)上逶迤,这一段子城与大城共有,组成大城内抱子城;西南二面濒灵江,为减轻洪水的冲击,突出城墙外的墩台靠江上游方向砌成圆角(俗称马面);龙顾山上的墩台筑成二层空心敌台,有梯相通,上层为平台,台上建望楼,平台四周有齿状的垛口和射洞,可供指挥和防御的双重作用;下层为空层,可驻军和贮存武器,当年具体负责修城的苏梦龄作《新城记》,内有黄岩县令日:“陶甓(砖)虽固,犹未如石之确(牢固)也。”
1997年,临海市先后投资近4000万元进行修筑复原。修理中发现除清顺治十五年(1568年)代理知府胡文烨对部分墙体"增高三尺,垛口并三为一”外,其余都是唐、宋、明留下的遗存建筑。在南边城墙兴善门考古调查时,发现城墙断面显示:唐、宋、明、清四个朝代的文化层十分明确清楚;唐代为泥夯土墙,高3米;宋代在唐代夯土墙上加高1米,在里外边各加砌一砖半厚的包砖;在江边段城外前砌1米高的石砌护墙;明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加高2米,里外各加砌一砖半厚的包砖,并且在结合部用条石平放拉结;清代在明代的呈外略作修补加高。西南段的城墙均在7米高左右,宽4.4米左右。
从顾景楼往前,便是江南长城最为陡峭的“百步峻”。据传由于“百步峻”一带形势过于险要,唐代大将?
??迟恭指挥军民筑城到此,屡筑屡毁。正当他束手无策时,适逢大雪纷飞,次日清早起来,忽见一只梅花鹿在雪地上沿山奔过,留下足迹,尉迟将军心有所悟,即命众将士沿着梅花鹿经过的足迹疾筑,果然一举而就,故临海又有“鹿城”之称。
游临海古城墙,最佳的路线是从东湖北则的入口开始。沿东湖路北行,路基原是东城城基。后湖辟广场,穿过“雄镇东南”石牌楼,是‘百步峻”登城石阶,共198级。登临其上,返顾东湖,但见平波万顷,桥亭如画,夏秋之间,湖风扑面,令人神怡气爽,环楼四顾,处处皆景:东则高楼鳞次,一片新区气象;南瞰老城,多是古街古屋。古趣油然而生;北面环背白云之山,山间飞青叠翠,时接淡雾轻云;西眺天、仙之水.遥对波光山月。括苍雄踞于西南,灵江遥接于东海,使人心胸疏荡,眼界宽阔;折而西向,漫步城头,两边松柏苍茂,上下万木青葱,雉堞时仄时曲,岚气随至随消。
东湖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150米。湖中筑长堤两条,东西向的横堤将全湖一分为二,南曰前湖,北曰后湖。横堤东西两端各有一石拱桥跨湖岸,堤坝中段筑一小洲,曰“浣月”,“浣月洲”居全湖中心,洲中遍植樟、柏、梧、桂,高荫横云,自成绿岛。而南北走向的纵堤则将后湖又一分为东、西后湖,纵堤中段亦有一洲,曰“樵云”。浣月洲南三四十米又有一湖中洲,有九曲扶栏石桥与浣月洲相连。
临海古城墙不但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而且也是台州最具人文内涵的一大游览胜迹。巍巍长城,其绝大部分横亘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屹立两千多年。雄关不独北国有。千百年来,祖辈先民构筑了数不清的城防设施和军事要塞,以之抵御入侵,保境安民。坚固的城防。雄伟的结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华大地上独具特色的古城文化。岁月沧桑斗转星移,遗存已经非常稀少。而浙江临海的古城墙,却是独具特色的古城墙硕果仅存者之一。
戚继光在任蓟镇总兵时,将他在临海修筑城防的经验,运用到北方长城的增扩加强上。今存蓟镇、昌镇、宣府、大同、山西等镇的长城,都是按他的规划设计加以改进增筑加强过的。为了满足他改建北方长城的需要,特抽调了曾经参加改建临海城墙的三千“江东子弟兵”充任领工、监理和技术指导。
上了百步峻,便是白云楼。白云楼是江南长城东段的最高点,楼因脚下的而得名。宋时,人们又俗称临海为白云楼。往下,便是的遗址,在遗址旁边顽强地生长着一颗有着1300多年树龄的隋代古樟,人称“枯木逢春”。隋樟虽已残躯断枝,但在那勃发的新枝上,依然是叶茂枝旺,生意盎然。
这里远可观巾山群塔,近可赏东湖毓秀。远处的巾山高百米,相传西汉道士华胥子即皇华真人曾在此山炼丹修道,历经磨练,得道升天。当华胥子驾鹤仙去时,一阵微风扑面而来,吹落了他的头巾。头巾飘然而下,化作巾山双峰,从此,这座山被称为“巾子山”,两峰之间的一块石壁上,尚留有“遗巾处”三字。
绕敌台而出,沿山而下,则是临江城墙。这里,旧有7个城门,现尚存有朝天、镇宁、兴善、靖越四个完好的城门和瓮城,雄武庄严,结构独特。江南长城俏依然临海古城更美丽江南长城与古城相匹配的儒、佛、道融为一体,使江南长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是个沉积感情,令人放下所有人生忧虑和功名利禄的地方。在他面前,没有什么比创造历史更伟大的了。一切的富贵荣华在他眼里,还不如一块青砖来得真实。
古城有一种淡定的力量,抗拒着现世
浮华躁动,一路延伸传统文脉和历史卷轴。古城有一种沉厚、典雅、温存的东西,这种东西如麦香、如混沌的月色,弥漫着,萦绕着,仿佛渗透在空气中,让人无法抗拒。
站在临海的古长城上,看山听林涛。站在不同的位置,感受不同方向吹来的风,站在不同的位置,观看山上浮云的来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譬如,戚继光与知府谭纶后来调到北方去当官了,他们从临海调过去三千多民工,修了明长城,样子就是按照临海长城而建的。所以,南方、北方的长城,形状差不了多少,但给人的感觉却大为不同。北方的长城给人以粗犷感,令人生起一股豪迈感;而南方的长城,即便也是同样粗犷,但因了南方之妩媚而给人的感觉就婉约有致了。
御书的“至真妙道”在青山石壁间,显得格外肃杀,这位满清的皇帝绝对设想不到,他给了当年创造那段奇迹的人最高的褒奖,而评论他的人,却翻动着历史的折页,冷眼观看着他创造的那段历史。
古炮静静地置身那里,没有了士气高昂士兵的相伴,只有周围古树阵阵的涛声,显得有几分寂落。深褐色的炮筒在那里不屈不挠地苦苦守候了数百年,似乎一直虎视着外敌。据说,这就是明代在临海八年,创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层空心敌台之一,极大地增强了防守能力,戚家军以临海古城为据点,击败倭寇九战九捷。
坐在烽火台上,倚着城垛向外望去,苍山连绵,秋意厚重,一条江水静静地绕城而去,汇入大海,海天迷蒙,山色清朗,似是在欣赏一幅水墨丹青。
城墙,作为历史的文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冷兵器时代那种防卫功能早已消失。200多年的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就已经把长城视作“但以雄关存旧迹、但留形胜壮河山”的历史遗物来保存了。城墙是体量极为宏大的文物,不少的城墙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还列入了世界遗产的名录,很多城市的城墙对于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史、政治经济、军事防御工程技术等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巍巍的江南长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这段古长城,已不再是青砖的写真,他早已化身成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力量的象征,令数以万众在心中膜拜。踏在那带着沧桑的青砖上,仿佛看到了那从远古走来,为了建筑长城而离去的民工们,他们脸上流露着不可思议的神情,他们一定是不明白,当年他们泣血筑成的卫国城墙,而今成了人们闲暇之余览胜之地。那些带着一身尘埃的将士们也绝对不会想到,当年他们用生命保卫的小城,成了谈论古今、抚摩历史之地。先人们一定无法设想到这段仅有6000多米的古长城,在无意间成了承载历史的见证
2. 中国南长城在哪个省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
1、虎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至清代演化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于鸭绿江边,平地孤耸,视野开阔,对岸朝鲜的田地、房屋一览无余。作为国门,长城选址虎山,确有军事意义,丹东历次被外敌入侵,虎山首当其冲,总被视为军事要塞,最先遭到攻击,任何一个懂得军事的人都知道,占据制高点,就等于控制了战斗的主动权。在虎山建长城顺理成章,睿智的中国先人,身受卫国之命,责任、义务和自家性命,都不容他们不选择虎山为屏障。明巡抚都御史王之浩登监虎山要塞时,曾写下《登马耳山望朝鲜》一诗。
2、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
?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的美称。
3. 南长城长多少公里南长城是中国南方长城的简称,因其为中国南方的唯一的长城而得名。
它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所以又称苗疆长城。
苗疆长城大体位于凤凰县境内,全长190公里,北起湘西古丈县的喜鹊营(一说旦武营),南到贵州铜仁的亭子关,多修建在陡峭的山脊上。
苗疆长城的防御目的不是为了抵抗游牧民族的入侵,而是为了隔离生苗(未服从朝廷的苗族)和熟苗(服从朝廷的苗族)以防止生苗造事。
长城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朝廷拨款四万两白银修建而成。
明朝末年,苗族把边墙夷为平地。
清朝政府则在边墙旧址上重新建设了新的城墙。
4. 中国南方有长城吗湖南位于中国的南方而且湖南的凤凰和贵州交界处修有长城故叫南长城
5. 中国的南方长城在哪里最早是从公元前5、6百年的时侯,那时侯是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赵国,燕国,为了抵抗早期的匈奴而建了一部分长城。当然了,也不仅仅是北方了,南方齐国建长城防楚国,楚国也有建,抵挡秦国的长城。
到了后来,秦始皇统一后,把北方的长城联起来,再次为了抵挡匈奴。
汉朝也是,继续修建。
汉以后,晋朝大部分时间偏安南方,北方是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那个时期,没怎么建长城。
到了唐朝,唐朝为向外打的,所以,也不需要建长城。
宋朝和晋朝差不多,偏安南方,也是没法修长城。
明朝时期,为了抵抗蒙古。重新把长城修的非常结实,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游玩的长城,大多是明长城。
清朝吗,本身就是关外来的,他也不会建长城,拆了不少。
所以长城是修了上千年,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在修的一个产物,不能严格的用几几年建立来说啊。
6. 介绍一下南方长城7楼
5.八达岭长城分南北长城,南长城共7楼,北长城共12楼。南长城路短人少,北长城路长人多。我们爬的南长城一个半小时就一个来回了,所以我估计北长城应该3小时左右能搞定。中午才到的小伙伴可以取舍一下,但是上午就到景区的宝贝可以两边都试试
7. 南方长城在哪个城市八达岭长城分为南长城和北长城,南长城有7处敌楼,游客相对较少,名气不及北长城。北长城有12处敌楼,长城景色的精华部分就在北长城,其中以北八楼 “好汉坡”最为著名,毛主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就出于此处,而从北八、北九?到北十二楼游客很少风景也最美。
8. 南方长城在哪头在山海关老龙头,尾在甘肃嘉峪关。
老龙头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向东接水上长城九门口,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得名“老龙头”。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1]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
9. 南部长城有多长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径北口。经纬度115°59′52''-115°59′31''E,层面40°21′9''N-40°21′15''N。世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中国万里长城的精粹,在明长城中,独具一格象征性。此段万里长城地形奇险,气势汹汹,是明朝关键的国防关隘和北京的?
??要天然屏障。八达岭地理自然环境优异,从古至今便是通向山西省、内蒙古、河北张家口的交通干道。
2、气侯情况。北京八达岭位于黄淮海平原的南部边沿,伴山傍海,为常见的温带气候半湿润季风性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十分明晰。桃花、秋月、夏雨、冬寒各具特性。年平均温度为11.8℃,最凉1月份平均温度为-4.6℃,最火为7月份,月均值为26.1℃。八达岭的年平均温度比北京市低3℃以上,变成“夏都”延庆的度假旅游领头。北京市春秋季节较短、冬天稍长,年平均降雨量644mm,霜期为180天。
10. 南方长城有多长?    全长近三千米。
    青岩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因明朝屯兵而建镇,以青色的岩石而得名,是一座因军事城防演化而来的山地兵城。青岩古镇作为军事要塞和所占的特殊地理位置,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街巷用石铺砌,四周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
    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长城长达3000米。




欢迎光临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http://057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