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方地区,千年的古镇不属稀缺,但500年房龄的老宅真心稀罕——江苏省海门市余东古镇余庆老街逛街开眼界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3-24 19:3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方地区,千年的古镇不属稀缺,但500年房龄的老宅真心稀罕——江苏省海门市余东古镇余庆老街逛街开眼界




一、关于余东古镇

余东,古称余庆,又名凤城,是一座有13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始于唐代,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基于煮海为盐而逐步发展形成。
余东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江苏省科技名镇,位于长江下游,地处长江和黄海交接处,隶属江苏省海门市,位于海门市东北部,距海门市区20多公里。
现存余东古镇区,面积0.89平方公里,为明代余东城所在地。原有的四城门、十庙、五山、五牌坊虽已不存在,但仍能保持明清时期余东城“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基本格局。

古代的街巷肌理基本保存完整,最突出的是由2146块石板铺成的南北长街(兼下水道、藏兵洞),共有876米长仍在,街巷两侧当年的商铺旧宅多数仍在;古护城河除南运河段于上世纪80年代被改为水泥马路外,其余三段保存完整,河岸的自然风貌仍在;另有古桥两座、古井十多口——这些都依旧显示了古城原有的基本框架。

石板街两旁原为商铺,现仍零星存有商店;原有的主要宗教场所东岳庙至今香火很旺;原有的私塾,建筑尚存;原有的衙署及仓储等功能场所的遗址基本保留;核心区内以居住为主,仍存几处大门堂,民居虽为各个时期所建,但80%以上为一层建筑——这些都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古城的原有功能格局。

十余处保存尚好的明清时代民居包括:明武进士故居、范氏宅院、江村故居、郭家银楼、郭家宅院、张氏私塾、大夫第宅院、王家宅院、震丰恒布庄、江家客栈等。以建筑单体遗存为主,少数几个有独立院落,建筑的规格等级普遍较低,但其木锧柱础、牛角形屋脊(当地又称凤尾)、屋面坡度等建筑形制体现了南通地区建筑特有的古朴遗风。


二、抵达余东古镇的交通
除自驾游外,一般只能搭乘公交长途汽车+市内公交汽车,海门市不通火车。



南通长途汽车站西站(即老站)。



南通——海门,搭乘长途汽车,15元。







南通汽车西站8点30分开车。



1小时15分后抵达海门。



不用出站,直接进入售票大厅,继续购买搭乘海门市内去余东的公交车车票,车资3元。





不出站转车。





去余东的车,是海门——六甲的203路。







11点15分抵达余东镇的车站——余东八角亭,路程时间也是约1小时15分。



这个大概就是所谓的余东八角亭。



下车后往回走100多米,就是余东镇余庆老街的入口处。










三、余庆老街随见随拍记















“南北长街东西道,檐牙相接一线天”,这是人们对余东石板街形象的描绘。余东石板街始建于明代,距今有650多年的历史。整条石板街由2146块石板铺成,全长近千米是南通境内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石板街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石板。




又是一条只有我一位游客的古镇老街

























灯笼、门联布置在这些本无人居住的老屋的屋檐下,房门上,是当地政府营造节日气氛所为。就在我此次逛街离开老街时,已经有工人开始撤除这些灯笼了。



















所谓的大门堂,一般是大户和有文化的人家才能有的。“大门堂是进门之后,有单独的一间房,专门为存放轿子使用的。”







断墙残壁,破落不堪。









这一带民居家中的挂历的标准版本。



















看着小店,边晒太阳边做生意。





































由内而外所见之景色。













































老街上为数不多的依然住着,并且敞开着大门的住户。









政府参与危房改造的,业主把十五年的经营权交给政府。

























































































































































































这幢古屋已经约500年了,在江南三百年以上的房屋,其实至不多,更何况五百年的房龄的古宅。





















这古宅的邻居,路过时见我是一位特地前来看古镇的游客,而且,竟然摸到了这幢老宅,他便特地、并突然把这扇木窗打开,告诉我看看这个木窗内侧上的500岁的木雕。这个图案图纹,一看就与明代家具的简洁风格相吻合:线条简洁,流畅,柔顺……









古宅东山墙。



毕竟是五百年的古宅了,它的东山墙已经需要支撑了。





古镇居民上厕所也有讲究,要端坐在“太师椅”上。这是古镇传承下来的一种独特的厕所文化。走进古镇,随处可见毫不隐蔽的厕所。
与众不同的是,这些厕所大多在居民家门外一处低矮的小棚子内,一把“太师椅”安放在粪坑的上方,前面很少有遮挡物。每个木质的“太师椅”坐板中间,都被开了一个长方形的洞口用来方便。





太师椅厕所。



与古宅紧邻的西面隔壁的邻居家。



走出姜锦球武进士古宅后继续往北逛老街。前面不远处的那座桥的出现,意味着老街也到了它的北端的尽头。








桥的西侧又见三个敞开式公厕,延续几百、上千年的习俗要改的话,其实也是蛮难的。今天已经是2018年了,造个干净的公共水厕,无论从什么角度讲,都是太容易的事了,可以说根本就不是一件事。



此桥名叫泰安桥。



桥的另一端,即桥的北面的景色。



泰安桥西侧景色。



泰安桥东侧景色。



泰安桥南端的景色。



逛到此桥,逛老街基本到头了,原路返回。



返回到余东八角亭公交车站,坐203路公交车返回海门(约15分钟一班)。从进至出,整个逛街过程耗时约2小时15分钟。





一小时后返回到海门汽车站。







继续搭乘海门——南通的长途汽车返回南通。







四、游后感

1、余东古镇的余庆老街,依然保持着不少的古韵,民风依然淳朴,尚未商业化开放,没有任何铜臭味,值得一逛。
2、余东老街上的明武进士故居,是我见过的最年老的、且依然住人(姜锦球武进士的第22代代后人姜志元、81岁)的古宅老屋。

3、余东是通东文化的荟萃之地,现存有明、清、民国及近代各个时期的建筑,大门堂、木锧柱础、牛角屋脊等建筑形制,反映了南通地区普通民居的地域特色及其明清至近代的演变过程。这部分建筑遗产是南通沿海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证物。
4、但是,余东古镇老街也依然遇到了其无法回避的尴尬:青壮年人的外流,剩下的都老年人居多,整个街道死气沉沉,犹如鬼街。
5、走街串巷那么多地方,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即南方地区的古建老宅,包括寺、庙、院、堂、殿、宫、观、庵、塔,只要是砖木结构的,很难见到有三百年以上的。那些所谓建于某某年代的古建,仔细读完简介,都会发现原来的东西,早已被毁于战争,地震,火灾等。现在看到的都是于某某年重建的,读到此时,让人顿然觉得那是多么地没劲,因为,这是赝品,山寨货,所谓的修旧如旧,依我看,就是大规模,批量性,有组织的造假。


Old FU
2018年3月18日初稿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10320-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