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着过节后各行业以正常上班, 铁路客流锐减, 今天去
潍坊
看望一位长辈, 顺便游览了
潍坊
十笏园。
昌潍平原的潍县,在清代是一个商业活动频繁的地方。这里曾经有十六座古园。在清光绪年间建成的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也是仅存的一座。
由于
潍坊
处于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故园林的风格也显出南方和出南方和北方两种风格。怪不得当年康有为在园中居住三个晚上后写了《十笏园留题》。
十笏园面积虽小,但由于设计精巧,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园中楼台亭榭,假山池塘、客房书斋、曲桥回廊等建筑无不玲珑精美,共34处,房间67间,紧凑而不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体现出北方建筑的特色。
走近大门,到处彩旗招展, 一条龙灯昂首挺胸,散发着浓浓的春节气氛。
![]()
![]()
![]()
园内有许多大型彩灯,造型非常漂亮, 到了晚上就会点亮起来。
![]()
主楼的大戏台上, 当地的艺术家正在演唱着
山东
的地方戏吕剧。
![]()
![]()
射击游戏, 我们小时候叫打气枪。 几十年过去了, 花样没变, 武器先进多了, 从简陋的气枪变成了火箭筒、马克沁重机枪!
![]()
具有
山东
特色的传统玩具泥老虎, 中间有个皮囊, 用手一推, 会哇哇的叫。 有个
山东
民谣唱得就是这个东西:“孩儿孩儿你别哭, 我给你买个小老虎, 咕嘎咕嘎两毛五。” 我们小时候它卖两毛五, 现在十元。
![]()
除了泥老虎, 猪年居然推出了猪造型, 这是小时候没见过的, 真是与时俱进啊。
![]()
十笏园里, 最有看点的是郑板桥纪念馆。
![]()
郑板桥大家都知道, 名郑燮, 号板桥, 晚清
扬州
八怪之一。 他的书法独成一格, 善画竹, 画面清奇。他还做过七品芝麻官, 先后做过
河南
范县
和
山东
潍县县令。 潍县即
潍坊
的前身。
![]()
院落最后一进, 是潍县大堂, 院里矗立的雕像, 正是郑板桥老爷子。不过这大堂是后建的,我想当年的潍县大堂不会有这么高大堂皇。
![]()
给个近景, 一位很慈祥的老头儿。
![]()
大堂里面是有关郑板桥的展览。 一组雕塑再现了当年郑县令亲民爱民的形象。
![]()
![]()
明镜高悬, 这场景经常在影视剧里见到。 这应该是在再现当年潍县大堂。可以想象到当年郑县令高坐大堂之上, 两旁衙役们威严的喝着威武, 一干人跪在堂下战战兢兢的听审等候判决的样子。抬眼望去, 忽然发现坐在正座上的大人有点年轻。
![]()
这个装备第一次见到, 这是当年的官帽盒。当年那些珠翎官帽平常是要放在这里面保存的。
![]()
在馆藏里面, 可以看到大量的郑板桥的手迹。
![]()
![]()
郑板桥的判牍非常珍贵。判牍就是郑板桥审案时写在诉状首页空白处的批语或判决意见, 也称堂批,判状, 是对案件的处理意见或结论。有点像今天判决书的功能。清代二百多年,善书法的七品官员有许多, 唯独板桥的判牍流传了下来。使我们不但看见清中
叶县
衙判处案件批文的内容,还有幸亲睹批文的墨迹。可以说这是一个让人惊奇而又惊喜的事情。据传,这些判牍地散出,是在板桥卸任之后,县衙内一位小吏酷爱其书法,偷偷将状纸上的判词剪下,装裱欣赏,渐渐流出衙门,流散到社会的。
现存判牍计三百四十四件,分别收藏在
北京
故宫博物院、
中国
历史博物馆、
山东
省博物馆、和一些研究收藏人员之手。
![]()
展厅内郑板桥的字画。
![]()
这是郑板桥在任时写给弟弟的一封信。
![]()
一组郑板桥手书挂联
![]()
难得糊涂, 吃亏是福是流传广泛的郑板桥的名言, 由他亲笔书写的这两幅字,我们也经常见到。
聪明难,糊涂难, 由聪明转糊涂更难, 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 非图后来福报也。
![]()
满者损之机, 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 既平且安,福即是矣。
![]()
郑板桥的墨竹也是名气很大的。
![]()
这张图片展示了郑板桥的印, 据下面文字介绍, 他的印章一部分自治, 一部分是别人送他的。
![]()
这大概是他当年的官邸大门复原, 但不知为什么, 左扇花了。门上的对联为郑板桥手书,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