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天
2016-06-26
周日想出去走走,一天时间,去哪里呢?上海周边的古镇-枫泾/召稼楼/木渎/甪直/千灯/周庄/金泽/南浔等都去过了,突然想起,对了,新场古镇,很熟悉的名字,离家才36公里左右,南汇去了不少地方,可从没去过新场。
周日早晨也没有刻意早起,睡到自然醒,早餐过后,10:20出发,自驾去了新场古镇,路上1个小时,11:20到了古镇,我们把车停在了东后老街石笋里停车场,所以,不是从海泉街古镇正门游客中心进入古镇的,不过,我们在古镇周围走了将近4个多小时,大街小巷基本都走到了,只是一间间老宅没有深入探访,如果要这么走的话,那可要一整天了。周日的新场古镇也没有很多人,很喜欢这里的清静、原始、古朴。
天公还真是作美,那天多云到阴,26℃,想起两星期前去崇明时,遭遇暴雨,这次老天也算是给我们一个补偿吧!这个季节,就是不下雨,来个大晴天,烈日高照,也够你受得了。
新场古镇
新场镇位于浦东新区南部,东连宣桥镇,南与奉贤区奉城镇接壤,西邻航头镇,北傍周浦镇,总面积53.86平方公里。古镇区域1.48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0.48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10.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2万人。下辖13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新场古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已连续两届获国家卫生镇殊荣。
新场古镇得名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古时的这里曾是繁华的盐场与盐市,如今依然保留着大量的明清建筑。虽然新场离市区约四十公里之远,但相比上海的其他古镇,这里更为宁静与淳朴,没有被过多商业化,是个处处能感受到生活气息的江南古镇。
新场古镇不大,一条狭长的老街、几条水巷和小弄堂,基本上就成了古镇的全部。古镇里,狭窄的河道边是一栋栋白墙黑瓦的老式民居,漫步在老街的石板路上,踏过雕凿着精美图案的石拱桥,走过沧桑斑驳的石牌坊,随处能感受到沉淀着岁月的韵味。
与其他古镇相似,新场古镇也少不了坊间小吃,臭豆腐、塌饼、下沙烧卖等都可以尝到。但这里并没有满大街的商店,也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除了小吃店、手工艺品店,还能看到安静的咖啡吧、传统的理发店和杂货店,以及坐在墙边读报、纳凉的当地老人。
古镇内也有不少古迹景点,比如建于清末的四进庭院“张氏宅第”、初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第一楼茶园,还有耶稣堂、东岳观、中国铜锣鼓艺术馆、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等景点。其中部分景点需买门票方可入内。
其实近几年新场古镇的知名度提高,更多的是因为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在片中,汤唯和王力宏在茶馆里面、以及汤唯走在桥上的场景就是这里取的景。
![]()
新场古镇东后老街石笋里停车场-古镇正门停车场在海泉街128号
新场古镇
![]()
古镇石笋里停车场东后老街出入口
新场古镇
![]()
古镇石笋里停车场牌楼东路出入口
新场古镇
![]()
古镇石笋里停车场牌楼东路出入口处的莫泰168酒店
新场古镇
![]()
新场古镇以东-牌楼东路东横港上的万福桥
新场古镇
![]()
新场古镇以东-牌楼东路东横港上的万福桥
新场古镇
![]()
洪桥景区导览图
新场古镇
![]()
洪桥景区导览图
新场古镇
![]()
万福桥以北-东横港以东的长廊
新场古镇
![]()
万福桥以北-东横港以东的长廊
新场古镇
千秋桥:原名仗义桥,位于新场镇洪东街4号东侧。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钱纪章倡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重建。清同治二年(1863年)修葺。1987年政府出资再修。
千秋桥为单孔半圆石拱桥,东西走向,跨东横港。长28米,宽3.9米,高5.4米,桥孔拱形跨度为7.7米,拱圈为分节并列砌置。东堍石级22步,西堍石级21步。两侧栏杆高为0.95米,中有四根石柱,柱顶雕有小石狮。桥墩南北两侧有石刻桥联,南侧为: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北侧为:济人即是济己,种福必须种德。
千秋桥是新场镇“十三环洞”中仅剩的1座拱圈石桥。“千秋夜月”曾为新场笋山十景之一。
现该桥保存完好,在南汇地区属难得。1999年出版的《上海的桥》一书中有记。2001年底向区政府申报,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千秋桥-原名仗义桥
新场古镇
![]()
千秋桥为单孔半圆石拱桥,东西走向,跨东横港
新场古镇
![]()
千秋桥长28米,宽3.9米,高5.4米,桥孔拱形跨度为7.7米,拱圈为分节并列砌置
新场古镇
![]()
千秋桥-城隍庙桥
新场古镇
![]()
千秋桥东侧-港东街上的城隍庙桥
新场古镇
![]()
城隍庙桥以南一带
新场古镇
![]()
千秋桥-左侧廊桥
新场古镇
![]()
洪东街廊桥
新场古镇
![]()
廊桥西北
新场古镇
![]()
廊桥以西-前方青龙桥
新场古镇
![]()
青龙桥位于廊桥以西
新场古镇
![]()
青龙桥-这里的小河水深可有3米哦
新场古镇
![]()
青龙桥以西-洪桥港两岸
新场古镇
![]()
般若禅文化主题会所(上海新场店)-洪东街32号
新场古镇
![]()
洪东街上的手工编织花店铺
新场古镇
![]()
古镇洪东街民居
新场古镇
陆氏宅:位于新场镇洪东街80弄,始建于民国初年,三进三开间,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走过一段弄堂,印入眼帘的是一扇仪门,仪门上的这对门扣是青铜打造的,保存至今将近一百年仍然完好如新,是整个新场镇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对,极为难得。
![]()
新场镇洪东街80弄-陆氏宅
新场古镇
![]()
陆氏宅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
新场古镇
![]()
洪东街上的铜雕-擦鞋-打井水等
新场古镇
奚家厅:位于新场镇洪东街,分为西厅(洪东街122弄)与东厅(洪东街116号),座北朝南,前面是洪桥港。
奚家西厅,始建于明代,为传统宅院建筑,砖木结构。沿街的门口上方有一门楣,木雕作品,至今有四百年历史。画面是一幅三国演义的故事,人物栩栩如生。这门楣至今保存完好,见证着这民宅的历史。走过这临街的穿堂,紧贴着壁的是第一个仪门,砖木结构,因年代久远,风吹曰晒雨淋,已严重损坏。第二进又是一个仪门,仪门两侧的围墙上的砖头还是明代的东西。这二进仪门的左侧还有一个陪弄,这是庆典时佣人们的通道。二进的客厅高爽而深幽,雕梁画栋自是不用说。三进还是一个仪门,此仪门在屋檐下,保存良好。第三进正面是五开间楼房,左右各有二间二层楼的厢房。整个庭院,结构紧凑,气宇轩昴,充分凸显明代建筑简炼而优雅的神韵。
奚家东厅,始建于清末,为三进中西合壁建筑,砖木结构。沿街立面为二层楼,檐口高6.8米。
![]()
奚家东厅,始建于清末,为三进中西合壁建筑,砖木结构。沿街立面为二层楼,檐口高6.8米
新场古镇
![]()
奚家西厅,始建于明代,为传统宅院建筑,砖木结构。沿街的门口上方有一门楣,木雕作品,至今有四百年历史
新场古镇
![]()
东仓桥上拍摄的洪桥港以西两岸-前方洪福桥
新场古镇
![]()
东仓桥上拍摄的洪桥港以东两岸
新场古镇
![]()
东仓桥上拍摄的洪桥港以西-北岸
新场古镇
![]()
东仓桥上拍摄的洪桥港以东-北岸
新场古镇
洪福桥位于新场镇新场大街391号, 又名洪桥。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 由新场人潘祥捐资倡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知县韩运倡修。
洪桥南北走向, 全长15米, 中间桥面长7米, 南北两侧桥堍各为4米, 高3米,净跨度5.9米。北堍靠洪东街、洪西街, 南堍东侧为第一楼书场。
洪福桥-取意于洪福齐天,相传,当年洪福桥下的洪桥港有神龙出没,庇佑新场,故在桥中央摆放方正风水石一块,以敬神灵,推算,此风水石距今有近500历史。
![]()
洪福桥-取意于洪福齐天
新场古镇
![]()
洪福桥自古以来成为人流的集中地
新场古镇
![]()
初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第一楼茶园是一个沿河茶楼-2002年5月被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
新场古镇
![]()
第一楼茶园位于洪福桥东南侧-前方东仓桥
新场古镇
![]()
第一楼茶园对岸-前方东仓桥
新场古镇
![]()
洪福桥西北侧-吴记羊肉馆-创自康熙年间,是古镇的一家老字号
新场古镇
![]()
洪福桥西北侧一带
新场古镇
![]()
洪福桥以西-洪桥港两岸-前方西仓桥
新场古镇
![]()
西仓桥-河边人家的龙爪槐长得好茂盛啊
新场古镇
![]()
西仓桥以西-洪桥港北岸
新场古镇
![]()
西仓桥以东-洪桥港两岸-前方洪福桥
新场古镇
![]()
洪西街近海泉街
新场古镇
![]()
海泉街孙新根艺根雕-孔雀开屏
新场古镇
![]()
新场古镇海泉街128号正门停车场-近沪南公路
新场古镇
![]()
新场古镇海泉街正门广场石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场镇
新场古镇
![]()
新场古镇海泉街128号游客中心
新场古镇
![]()
新场古镇海泉街大门景区入口
新场古镇
![]()
新场古镇海泉街大门景区入口-张叶弄景区指示牌
新场古镇
![]()
古镇居民自家种的丝瓜
新场古镇
![]()
新场方言-大佬倌 - 对年长男性同辈人的称呼
新场古镇
![]()
新场方言-迭些能-现在
新场古镇
![]()
新场方言-谢斋-乖,聪明
新场古镇
![]()
新场方言-好侮头-老实人
新场古镇
![]()
新场方言-谢趣-漂亮
新场古镇
![]()
洪西街-西仓桥以东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洪西街口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上塘街口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上的手工竹编商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上的手工竹编商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502号以梦为马茶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441号吴仁勇宅-现为小城之春咖啡院
新场古镇
![]()
上海苏荷国际青年旅舍-新场大街471号-近沪南公路
新场古镇
![]()
上海苏荷国际青年旅舍-新场大街471号-近沪南公路
新场古镇
![]()
北栅口-新场大街沪南公路口
新场古镇
![]()
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门前的铜雕-修鞋摊
新场古镇
![]()
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门前的铜雕-茶摊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367号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原信隆典当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367号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原信隆典当
新场古镇
牌楼又名牌坊,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基、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扬礼教,标榜功德。
明清两代,新场镇盛行各种石牌坊,共有13座。分别为:世科坊、贡元坊、三世二品坊、熙春坊、兴文坊、余庆坊、莅政坊、中和坊、兴仁坊、安里坊、清宁坊、儒林坊、貤封坊。
三世二品坊为明代万历进士、太常寺卿朱国盛及祖朱镗、父朱泗所建,坐落在现牌楼路同新场大街相交处。牌楼三门二檐气势宏伟,牌楼额题“九列名卿” 之上有竖写的“恩荣” 两字,反面为“圣旨” 两字。左联为“七省理漕”、右联为“四乘问水”。祖孙三代都官至二品,故曰“三世二品坊”,以彰显朱家显赫地位。
牌楼建造用了两年时间,壮观精美,人物、饰器、车马花鸟栩栩如生,有“江南第一牌楼” 之称。1975年被拆,部分石件散落于港东,部分用于建造镇灯光球场。2006年,里人倪国强捐资恢复重建三世二品坊。
![]()
三世二品牌坊-上书“恩荣” 两字-新场大街牌楼东西路之间
新场古镇
![]()
三世二品牌坊-反面上书“圣旨” 两字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上的窄弄堂
新场古镇
![]()
崇修堂-新场大街350号
新场古镇
优秀历史建筑-张小乙宅:位于新场镇新场大街283号,由张小乙建于民国初,1936年修葺。占地680平方米,建筑面积256平方米。
此宅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三层,正立面仿西式竖三段构图。中间底层面阔三间,进深7米,主入口有门廊,二层封闭式阳台,三层露台,设水泥杆。两侧逐层后退,格扇窗,有腰檐。歇山灰瓦顶,白色水泥外墙。原有花园、假山、三曲桥等,“文革”后皆毁。
此宅系日式别墅风格的建筑。
![]()
优秀历史建筑-张小乙宅-日式别墅风格建筑
新场古镇
![]()
张小乙宅-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三层,正立面仿西式竖三段构图
新场古镇
![]()
张小乙宅-中间底层面阔三间,进深7米,主入口有门廊,二层封闭式阳台,三层露台,设水泥杆。两侧逐层后退,格扇窗,有腰檐
新场古镇
![]()
张小乙宅:位于新场镇新场大街283号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334号一带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309号附近-去时正遇有剧组在拍电视剧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309号附近-去时正遇有剧组在拍电视剧
新场古镇
优秀历史建筑-郑生官宅:位于新场镇新场大街190号,由郑氏祖上于1912年建造。占地面积617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坐西面东,砖木结构,三进院落。。
一进三开间门面房,二层楼,底层挑门,楼山木裙板、玻璃窗。入内中墙门,歇山瓦顶门楼,砖雕人物等图案。二、三进四合院布局,进深分别为7米和8米,高三层,硬山灰瓦顶,二、三层楼三面走廊,安铸铁栏杆,玻璃门窗,呈现西洋建筑风格。
宅后原有一进小屋已被拆除,宅院临河有马鞍水桥。
![]()
优秀历史建筑-郑生官宅:位于新场镇新场大街190号
新场古镇
![]()
郑生官宅旁邱家弄
新场古镇
![]()
郑生官宅旁邱家弄
新场古镇
新场古镇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在水运时代,枕河而居的人家不仅以市河为生活用水,而且还是重要的河埠头,故各家在市河上建有马鞍形石水桥。
现镇区上塘存有石驳岸1532米,马鞍水桥14座,其中大多马鞍水桥外侧凿有缆船石孔及下水道。新场镇的石驳岸、马鞍水桥是南汇乃至浦东地区集镇上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建筑。
![]()
古镇各家在市河上建有马鞍形石水桥
新场古镇
![]()
现镇区上塘存有石驳岸1532米,马鞍水桥14座
新场古镇
石笋里是新场的别称。因其河道中曾挖出深不见底的石笋而得名。石笋,原指山体溶洞中直立洞底的碳酸钙淀积物,自下而上生长,外形如笋;二十五家为里。故名。
![]()
新场大街石笋街口石笋里牌坊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210号石笋街以南
新场古镇
受恩桥(即今包家桥):相传受恩桥西石头湾中出石笋,故得名“石笋里”。
![]()
包家桥又称受恩桥-新场大街石笋街以南-前方新场中华楼-现为中国锣鼓书艺术馆
新场古镇
中华楼位于新场大街145号(包桥南堍)坐西面东。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10米,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上下两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开始出租开茶馆,唱太保书、锣鼓书。中华楼北枕包桥港、西枕后市河南段,包桥港、后市河交汇处谓四马洋。西侧建有马鞍形水桥,北侧单面水桥直通屋内,为昔日茶客、书客上岸喝茶听书带来便利。
中华楼建于民国初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由王保生父亲王东厚建造。
2008年3月,新场古镇公司对它进行整修,修旧如旧,并投入巨资装饰为国家级非物质保护项目——中国锣鼓书艺术馆,让游客欣赏锣鼓书表演,了解锣鼓书历史。
![]()
中华楼位于新场大街145号
新场古镇
![]()
包家桥以东包桥街-左边的过街楼是近年来添建的
新场古镇
![]()
包家桥以东包桥街-右边的石驳岸及廊棚都是近年来添建的-唯有左面的砖砌驳岸还是旧物,上有许多拴船石和下水道出口
新场古镇
![]()
包家桥以东包桥街-左面的砖砌驳岸还是旧物,上有许多拴船石和下水道出口
新场古镇
闵氏住宅:位于新场大街164弄,这座宅院的主人闵氏家族是新场的望族。据清雍正《分建南汇县志》记载:“闵家湾原称方家湾,在受恩桥南,官道转东处,方氏世居此。今闵氏居此,名闵家湾。”可见闵家湾这一地名在清雍正年间已存在。
新场闵氏家族原由先祖自山东迁来上海鹤沙,后世兄弟俩中的闵克平又分迁至新场而成,历代人才辈出。如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举人闵玮,官内阁中书;有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举人闵望,官富阳知县;有嘉庆十八年(1813年)举人闵骧。闵家湾在明代还出过三位武举,即闵彪、闵镇蕃、闵安侯。新场闵氏还出了多位贡生,如清代的闵峻、闵璐、闵维垣、闵雏风等。闵家湾除科举兴盛外,还有多位擅长书画者,如闵为钰善写花鸟,闵乐工山水并善琴。闵家亦有长寿者多人,始迁祖闵贵一的兄弟闵宗一,寿至一百十八岁,其生于元至正乙巳年。闵镜寿九十四,闵琏寿九十九。足可见当时闵氏家族家业兴盛、生活和谐充实。闵氏族人在文化著述方面也是成果丰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举人闵骧还参与了清乾隆《南汇县新志》的编纂工作。
闵氏住宅中有两处仪门,一处朝南向,已破旧不堪。石门墩为方型,东边一墩面南一侧雕刻有一麒麟,面西一侧雕刻有形似牡丹的花卉。西边一墩被石棉瓦遮挡,因此瓦支撑着仪门上部的一根横木,若拿去石棉瓦则横木难支。另一仪门西向,出门就是新场南大街,门眉上有一用石灰雕塑的三字“仁者寿”眉额。从眉额的风化程度推测,此门的建造历史至少近二百年。虽经风霜雨雪的侵蚀,眉额下两枚用石灰雕塑的“如意头钉钩”却依然淸晰可见。
![]()
新场大街164弄-闵氏老宅-可惜没进老宅一探究竟
新场古镇
![]()
又见玉米田-新场玉米糯但不甜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坊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南山雪霁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南山雪霁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南山景区
新场古镇
![]()
池中有些荷花已盛开
新场古镇
![]()
池中盛开的荷花
新场古镇
![]()
池中盛开的荷花
新场古镇
![]()
池中盛开的荷花
新场古镇
南山古寺坐落于浦东新区千年古镇——新场镇大街南端,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南山古寺寺后原有3株700年古银杏,现存2株,高15米左右,直径数抱余, 1992年10月,上海市园林管理局立“古树名木保护碑”。
![]()
南山古寺坐落于新场大街南端
新场古镇
![]()
新场南山古寺-钟楼
新场古镇
![]()
新场南山古寺-鼓楼
新场古镇
![]()
新场南山古寺-圆通宝殿
新场古镇
![]()
南山古寺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新场古镇
![]()
新场大街南段112号方氏住宅(张贵宾宅)-浦东派琵琶艺术传习所
新场古镇
![]()
遇张贵宾之子从广东来访故居
新场古镇
![]()
洪桥下塘街-在此享用了农家乐饭菜-马兰头-白斩鸡-白米虾-米笕等
新场古镇
走了4个多小时,只是逛了新场古镇的表面,老宅都没有走进去一探究竟,虽说不是研究历史建筑的,也不是写地方志的,但多少有点遗憾,有机会还会再去新场补课。
新场古镇位于上海迪士尼乐园以南16公里处,随着迪士尼乐园的开张,据说古镇有望发展作为其配套设施,主要是民居住宿,这样,一方面可带动古镇的旅游业,另一方面也可为前来上海迪士尼旅游的游客提供一个相对实惠的住宿,但值得担心的是,不要因此而造成过多的商业开发,进而破坏了古镇特有的古朴韵味。
我们现有的具有浓重商业气味的古镇已经够多的了,不需要再添加一个,而糟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古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