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2-27 11:2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是很久了,在一本什么画报上见过介绍澳门,其中一张图片就是“妈阁”,因为MACAU跟她名字有关。可是,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们都特别爱听童声唱的这一句。

那时候,有一个我妈的同事长得特别美,她奶奶在澳门物色了人让她嫁过去。她爸不同意。那时我并不了解这些事,想来当时她心里是不甘的,毕竟那个时候那是很不一样的一个世界。后来她的生活亦是磕磕碰碰。也不知道人的一生究竟怎样才是真的幸和不幸,或者那都只是一个人的经历,而已。有时候你在某一时刻站在某地似乎真是环环相扣的轮回。

看好了地方放下行李想先去吃一顿的。走去有点远,出租车打不到,问人,说有两路车可以坐,又想起来另一趟车直接就到,花很多时间给我解答,给了多种选择。我就听她说的就近去等那辆车。在一家杂货店前,有根铁柱子,一块可以转动的三角形牌子,每边各有一趟车的路线,来去各有站名。窄窄的街道,是陈旧的老楼有年头的使用痕迹。不远处有人用火炉烧纸钱,还点起香,是盂兰盆节,祭鬼呢。
等了好久,越饿越不耐烦。去问店里的人到底有没有这趟车。她说有,只是班次少。这时候想象那香喷喷的米饭,好像饿鬼看见食物两眼发光。
老KK那学来的,蹭酒店接送车坐。只要你脸皮够厚,即使像我一样上来对那三个岛一片稀里糊涂,名字方向都搞不清,后来越坐越远往关闸那边去也没啥关系,权当游车河看夜色澳门吧。其实也不需要啦,越是大手笔的酒店赌场越欢迎你去坐,乘客的人数发车的频率也越高。那是把每一个人都当成潜在客户看。本来就是,谁能保证一辈子不赌两下。
本来这回还想学着去找吃食的,不过后来没有一一去吃,也是,人家为了食也性也在那呆了好几天呢。
威尼斯人酒店把蓝天白云搬进了家,真有种黑天白夜分不清的错觉。我也曾幻想住在蓝天青草地。可见人们尽管为了躲避风雨搭起家,毕竟难忘置身广阔天地。
顺应自然也是美的,林语堂先生说终有一死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想想看真是这样,死不了的人生一定也不好看。虽然生老病死亦是忧伤之源。
杭州休博园也学着建过威尼斯水城,不知道后来怎样。该如何去看赌C、赌博这回事呢,似乎有诱使人犯罪的倾向。其实都是很明显的圈套,偏就有人爱钻。可以玩,赌注由自己下,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得是成人,有相当的成人的智识及自控力。
赌徒可能都是受了盅惑不清醒的。很巧的是又是一位我妈曾经的同事,从起家到赌博到倾家荡产,那时节神龙见首不见尾,到后来人们只能给一声叹息。人生总是如此,谁教你成人?不止父母和老师,还有磨难和经历,总要自己去走。
最著名的渔人码头该是在旧金山,澳门金莲花广场、港澳码头不远处有个建了不太久的主题娱乐景点,也叫渔人码头。看来人气不旺。
看来有些东西也是难以计划和规划的,不可能什么都做到最好最完满。希望井然有序,又不喜欢太规整划一的思想本身也很矛盾。本身矛盾的事物放到极度矛盾中,可能最终会获得平静。最终自然平静。只是,过程,中间……常会觉得生活无解,难以解答。有时候也是在对自己说,自己问自己。
如果是一个敢拿身家性命去赌的人,为什么就会不敢面对输了后的生,失去了勇气、生的乐趣?置之死地而后生,把痛苦也当成是享受,日升日落月有盈亏都是自然,这样想,是不是人生就真的能洒脱好过了?
大三巴牌坊是教堂被火焚后的残迹。吴哥是被遗弃被埋没又被发现同样曾经是供奉神明的地方。未知的世界那样神秘莫测,使人恐惧,使人向往;人世短暂艰辛,为了幸福长久,创造神祗,供奉神明,相信神灵。真正的信任、信仰不会是利用被利用,也不会是愚昧的相信。虔诚的信是自己心里长夜的灯。
手信街就在附近,来往的人流、鲜活的生气与遗址相依相伴。咸鱼肉脯虾酱虾糕什么的都可作手信。杏仁饼燥燥粉粉的感觉像小时候吃绍兴香糕。
住处不远是东望洋炮台和灯塔。这里是澳门半岛的最高峰,现在市民把这当成锻练的地方。旁边有一座小教堂,“圣母雪地殿”,供奉的是葡国人的护卫航海之神。在没有用电之前,点燃灯塔用的是水火油,也就是煤油,老早时候也用它来点灯做饭的。
我记得小时候擦那个玻璃灯罩,擦得雪亮雪亮,停电时点起来就觉得透出来的光是那样明亮,闪烁的光芒很好看。当然灯塔早已没有实际的作用,不过一直特别喜欢灯塔对航海人的意义——广阔无边的黑暗中的光明、方向、指引。
故事传说里是这样说的,宋朝时福建莆田有一女子林默,能预言吉凶,后来在海难中捐躯升仙,常显灵帮助惊涛骇浪中的商人和渔民消灾解难化险为夷,渔民尊为海神、天后。妈祖庙旁的石头上刻着“海不扬波”四字。大海、宇宙、神灵、生命,就这样永远风平浪静吧。这是不平静尘世中所有人们的祈祷。
海事博物馆在妈阁庙的旁边,据说是当年葡萄牙人上岸的地方。它把海洋、海运、海上的贸易经商甚至潮汐、气候、台风等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展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有一些帆船的模型、捕鱼的方法和渔民生活的介绍。
“妈阁庙的故事”用模型配合着音乐解说。在风暴中他们看到妈祖显灵,得以平安脱险。冒险实在需要勇气和运气。忽然有些感动,仿佛回到童年的那种美好想象、神话世界。庆幸还能沉浸于那些老故事,没有遗忘那些极单纯的信念。这些可能也是后后现代、未来的宇宙人们也将一直延续保留的,因为仅仅只是冰冷的机器想来也没有什么意思。
头一回见到那么多贝壳海螺集中展示。那些贝类螺壳的色彩形状真不知有多美,我想着要是能将它们收集齐全的话,坐在贝壳堆里大概也能欣喜一阵的。当然能收齐的只有海。有时候揶揄藏家的痴心,其实是情有独钟所爱不同,若有痴迷的所在,那么一辈子也不够怎么丢得下。
民政总署大楼有个图书室,我不过是刚巧走了进去瞧瞧的,也没打算看书,再说,那么些外文古籍我怎么看呀。大叔说你要看书的话可以去何东图书馆,那边是开放可以借阅的。这么说这些书也都没有用的了。呵,是这样的,历史遗产。不过所谓有用没用也不是那么说的,有的时候还真必须花大力去保留这些看似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很喜欢这种宁静的氛围。
只是那边我也不会去了,没有更多的时间。也不知道用更多的时间去走遍是否必要。仿佛人生在好多地方留白。
葡萄酒博物馆也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试喝。里边酒香阵阵。即使是甜的红酒还是觉得酒味一下狠劲地冲上来。好酒者大概会像老鼠掉进米缸里定要留连一番。不管我喝不喝,那时看到介绍酿酒的片子,橡木桶搁在地下酒窖里发酵的过程就已足够迷人。
尝一口蛋挞的香浓柔滑、品一口葡萄酒的意味深长、看人家家人朋友孩子老人相聚欢欣、路边一座教堂可以进去歇下脚、街边一座小庙挨着市井人家……或者这就是诸神共处中西混杂后留下的生活的真实滋味。生活的感觉。
也许是作为一个异乡人的喜欢。理想的家园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我却觉得下次还会来,游游荡荡、吃吃逛逛。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8191-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