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文字博物馆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3-12 18:4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既然甲骨文是在安阳发现的,在这里修建一座文字博物馆也是应该的,毕竟中国做为四大文明古国绵延至今,文字的延续功不可没。

博物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





博物馆门前屹立着高大的字坊通向展馆的主干道两旁,由28片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甲骨片组成的碑林,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同时,28片向上天卜问吉凶祸福的甲骨片又代表着28星宿,象片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是我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听老师讲解,甲骨文起名来历,“甲”者龟背、甲背,“骨”者牛、马、羊等物之骨,在其上刻字,故称甲骨文。





金文之来源,青铜器刚烧制成功之时金光灿烂,并非如今日之锈迹斑斑,且它本身就是一种金属器皿,在其上刻字,故称金文。青铜器的价值也要看其有没有铭文,铭文字越多价值越高。

春秋战国时期,大体上秦国用大篆,六国用“六国古文”,秦统一后“书同文”,而形成小篆。





汉时出现隶书,据说最初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隶”指“徒隶”,本来隶书这种简单的字是写给他们看的。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

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这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





中国文字进入楷书阶段后,字形还再继续简化,但字体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做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就是以楷书做为印书的主要字体,在宋朝刻印的书籍中,楷书被美化,写得更加规矩而漂亮,称为“宋体字”,后来还有模仿宋体字而加以变化的,叫作“仿宋体”。

中国文字的演变,我以前是不太清楚,这次通过参观文字博物馆而得以具体了解,也不枉此行了。再者听老师讲,商朝的君王姓“子”,孔子是商君的后裔,所以也姓“子”。另外古代的“富”字是宝盖头下面一个酒字,因为那时粮食非常珍贵,能有粮食酿酒的人都是家庭富贵的人家。因此当我回来后每次端起酒杯时,我都自豪地想“我现在也是一个富人了”。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9048-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