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湛江第一次见到龙趸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3-24 07:2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记
上海与湛江纬度不同,前者北纬31度,后者北纬20度,两地的植物世界之外观就大不一样,没有想到,纬度不同,海产品亦有所不同矣。
-----------------------------------
2016年12月24日 - 28日的湛江五日行,转瞬进入尾声。28日下午就要飞回上海。尚有半日时间可以逛逛湛江,哪儿去呢?据我的“先行者”陈先生的介绍,毗邻海滨公园的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值得一去。那儿不仅可以购买生猛海鲜,且可现场加工,“现吃”海鲜。




一人独游,并无“现吃”海鲜之念。倒是想去看看湛江的“生猛海鲜”是否有别于他处,且领略一下市场行情。 1972年伊始,我就从杭州乔司部队农场分配到浙江的“玉环”,东海的一个海岛县。1964年考入复旦,咋会想到我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竟然会是海岛的一所中学!在复旦度过了沉闷的文革岁月,又到部队农场“服役”一年半。被分配到海岛工作,感觉一亮,并无多少失落感。 第一次进入坎门菜市场,一惊!上海菜市场90%是蔬菜,10%是水产品,而坎门的菜市场来了个颠倒,满目皆海鲜矣。至今记得,在市场购得0.08元/斤的鲜活梭子蟹,连夜与夫人在灯下,活剥腌制“咸呛蟹”,白嫩蟹肉鲜红蟹膏,沾盐之后,瑟瑟抖动。须知,“咸呛蟹”乃一道著名的宁波海鲜佳肴。自制的咸呛蟹,味道胜过整只的咸呛蟹,关键是蟹之鲜活,放盐不多,且添加上好的白酒等调料。 下图为2015年国庆,回到阔别37年的坎门,参加当年同学的聚会。





1990年从浙江调动回沪工作,餐饮界开始流行“生猛海鲜”四字。我付之一笑。非渔船直接拉上岸者,难称“生猛海鲜”也。在玉环坎门度过了人生难忘七年。这七年,大长见识。学校组织老师参加劳动,内容是到海边种海带,收紫菜......!坎门七年,知道海便滩涂上有一种小鱼叫“跳鱼”,名曰“弹涂”;蛏子,是一种廉价味美的滩涂贝类,现在的上海市场随时可见,当年却罕见;宁波人喜欢吃的“龙头烤”,那是经过腌制加工的很咸很下饭的鱼干,在坎门见到了新鲜的龙头烤,名字叫“虾潺”;还知道了带鱼有“钓带”和“网带”之别,钓带因为是一条条从海里直接钓起来的,鱼鳞雪亮而又完整,个子也大;网带则是用拖网捕捉,出水前在大网内带鱼挣扎,彼此摩擦,带鱼的鱼鳞就不那么光鲜而显得伤痕累累。 靠海吃海,一点不假。就连小学门外的零食摊上也有蟹脚和海螺卖,一摊一摊的;还曾经到码头购买新鲜的黄泥螺,自己学会了腌制,味道之鲜美,今生未忘。星期天,一桌海鲜,一元而已。遗憾的是,除了带鱼,墨鱼,鲳鱼,鳗鱼,鰳鱼,小黄鱼......,当时就难觅大黄鱼的踪影。打听之下,方知:在我们1972年去坎门之前,由于文革乱世,无人监管,渔民用“敲鼓”的方法捕捉黄鱼,这是一种灭绝性的捕捉方法啊,从此野生黄鱼踪影难觅。“敲鼓”时节,黄鱼泛滥,几分钱一斤也卖不掉,从此,大黄鱼开始“退出”市场! 渔民有句话叫“三鲳四鳓”,每年三月,鲳鱼满街,每年四月,鰳鱼满市。三月有吃不完的鲳鱼,四月有吃不完的鰳鱼,很有规律哦。还有一句坎门话,叫做“初三十八进洞黑”(音)。意思是,每月的初三,十八这两日渔民回港正是天将黑之时,傍晚上街,便可选购新捕上岸的各式鲜活小海鲜也。 坎门,东海的一个海鲜小镇,让我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啊。 退休前后,因讲学和旅游走过不少地方,从北戴河到三亚,从青岛到深圳,还到过埃及的“地中海新娘”亚历山大市,到过泰国普吉岛 ......,见识过,品尝过形形色色的生猛海鲜。因此,2016年12月28日上午一脚踏入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毫无心理准备,会见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生猛海鲜。 冷不防,眼前出现下面这个摊位:





见所未见呀!一条巨大的血淋淋的大鱼,已经被杀,十分刺目。置于摊位之上。 从上面悬挂的牌子得知:周仔天然龙趸档。 这条血淋淋的大鱼就叫龙趸(lóng dǔn)? 我向摊主打听,摊主觉察我仅是一位看客,无意购买,有点儿嫌烦,爱理不理。于是,我有“故技重施”,掏出华为P9,把手机当“导游”了。很快得知:龙趸者,学名叫巨石斑鱼,别名猪羔斑,为暖水性海洋底层鱼类,它呈长椭圆形,侧扁,口较大,鱼头部、体侧及各鳍均散布着很多青黑色斑点,为大型名贵食用鱼类。在天然海域,成鱼一般体长60厘米~70厘米,最大体长可达2米,体重一般在30千克~40千克左右,大者可达100千克~160千克以上。据记载,1999年7月,香港渔民在东沙群岛曾活擒一头母龙趸,体重180千克,曾被视为龙趸王。而最新报道称,2014年1月5日夜,马来西亚渔民以拖网方式捕获一条重达200公斤的野生龙趸,并以1.1万令吉的高价卖给一家食肆华人东主。 网上还有龙趸的图片。




龙趸,海鲜中的巨无霸!模样既丑陋,在海中的泳姿不会有带鱼那么优美,也不会像鲳鱼那么潇洒自如吧。 打听之下,龙趸切块出售,每斤人民币150元左右。根据我在澳大利亚悉尼和美国旧金山两地的“渔人码头”品尝海鲜的经验,凡是大个的海产品,其味道未必佳也,鱼虾蟹,莫不如此。在旧金山,一只海蟹重达两斤以上,一位大款团员,让摊主现买现烧一只,分给团友品尝。我瓣下了一只小腿,刚入口,顿感肉粗味淡,没有吃完就扔了,别的团友亦然。 在悉尼港的渔人码头,与团友合吃一只大海螺,误以为大则肉多。结果,螺肉既老又粗,我们跟老板说没有煮熟,螺肉嚼不动。老板再为我们重新煮了10分钟,口感更老,经过,弃而未吃! 两次经验:大个的海产品未必是美味也。比如,上海市场上的鲳鱼,一斤或一斤以上的大鲳鱼,肉质远远没有半斤左右一条的鲳鱼鲜嫩好吃哦!-- 这是我们全家的经验。 说到鲳鱼,霞山水产品市场给我一个难忘印象就是大鲳鱼,鲳鱼之大,见所未见。估计每条在两斤左右,上海和江浙市场所未见也。请看以下照片:




如此大条的鲳鱼,要价也是150元一斤。开价不算很贵,但鲜有购买者,估计,如此大条的鲳鱼肉质未必细嫩。 开眼界的除了龙趸,除了特大鲳鱼之外,各式海鲜,琳琅满目。请看图片。这是一条刚刚出水的石斑鱼。




活蹦乱爬的小龙虾。




生蚝与牡蛎不易区别,我求教摊主,她的湛江普通话让我似懂非懂。于是,求教我的手机,得以下清晰回答: 生蚝与牡蛎,极易混淆。比如,以下图中所见,非牡蛎,乃生蚝也。 摊主跟我讲了半天,生蚝生蚝与牡蛎的区别
生蚝与牡蛎的区别?
牡蛎和生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来的,虽然很多时候和很多地方也把“生蚝”称为牡蛎,或者严格地说,生蚝属于牡蛎的一种。
牡蛎,软体动物,有两个贝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壳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壳,油都可入药。也叫蛎蛤、牡蛤、蛎黄、海蛎子、蚝子等。在不同的海域生活着多个牡蛎品种。
 生蚝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一种,个头大的一个带壳的就能在一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由于适合生长条件的限制,它的数量上比其它品种的少,因此它的经济价位一般比较高。常见的碳烤生蚝就是此物,最为出名应该算是湛江的碳烤生蚝了。



市场内,各种贝类,亦见所未见,更不知其名也。






【2017年2月12日午休之余】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10279-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