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州故事(一)——必游的苏州园林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3-29 06:3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1:
行走方式:高铁——南京至苏州;地铁+公交+步行
游览路线:网师园-十全街-可园-沧浪亭-山塘街-寒山寺,枫桥
D2:
行走方式:地铁+公交+步行

游览路线:苏州大学本部-东部校区-相门-耦园-平江路历史街区-观前街

D3:
行走方式:地铁+公交+步行;高铁——苏州至南京

游览路线:西交利物浦-南大研究院-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斜塘老街-金鸡湖湖滨公园
这几年我们都会选择不同的城市过春节,主要是大家都有时间,也不用在家忙连夜饭,这样的春节感觉有期盼,有趣而轻松。今年因为家中孩子高三了,寒假的时间很短,于是选择了距离较近的苏州城走一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这句话就知道苏州是一座不论外形和内涵都极其丰富的城。她既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是一座具有现代化,年轻活力的城市。她既有闻名天下苏州园林,又有着山水之胜。大户人家的园林,平民化老街的历史人文,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如今的她还有新派的工业园区和金鸡湖。苏州城现在是披上现代外衣的江南水乡之城。就是这些看上去矛盾的词语构成了多彩多样的苏州,而且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是神奇的统一。所以我的游记一改往日按照行走路线的叙述方式,改为板块叙述的方式我觉得更顺当一些。
说到苏州,不论她现在如何的发展迅猛,如何的发展多样,但最先被提及的还是苏州的园林。那我的第一板块也说说园林吧!苏州园林源远流长,明清时期有两百多座园林遍布苏州城。那是怎样的一个体量,基本就是三步一风景,五步一园林吧!至今保留完好的还有数十座,分别代表了宋,元,名,清时的特色。我们的旅途并没有选择苏州最大的园林,而是选择的小巧的园林作为我们的目的地。大有大的容量,小有小的细节,为了行走的便利,为了避开我想象中的人流和我选择了这几个苏州园林——网师园,沧浪亭,耦园。把我们行走路过的运河,相门城墙,还有匆匆一瞥的寒山寺和枫桥也在此一并唠叨一下。

坐着高铁出发了,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另一座城。先说酒店吧!

入住酒店:书香门第精选酒店(苏州石路三香路地铁站店)
定下这座酒店是看中了它只需要到店支付的方式,加上交通便捷,地铁直达。地铁三香路站,出地铁二三分钟就到了。酒店周边的肯德基,星巴克,还有老东吴食府都让孩子觉得安心,吃货的旅程就是这样。
进入酒店大堂,气派。因为预定时的价格二百出头(含早餐),春节这样的价位我没有过多的期盼。事情往往是这样,因为没有期盼,于是就有惊喜。大堂的气派与漂亮超出我的想象。大堂开阔的空间,高挑的庭廊极具西式风格,



但空间的装扮又是中式的,红木雕花隔断,圆形的门洞,红色的年画,红灯笼,盆景的装饰,茶艺的展示,一派中西合璧的和谐。












春节的装扮让大堂显得喜气洋洋的。人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过年了!过年了!











在大堂办理入住,我们入住的地点是酒店的东楼,是另一栋。出大堂,一个很大的庭院,庭院四周的风雨长廊,庭院内是很大的停车场。不论是公共交通还是自驾,这里入住都很方便。





东楼大堂的布置也是这么的有调调。东楼大堂不办理入住,但退房可以在这里办理。













酒店内的小配套,拖鞋,梳子,咖啡包,茶叶包的质量都好。二百出头的房价还含早餐。早餐基本等同于四星餐厅,丰盛而有特色。这家酒店我还会来。



入住之后稍事休息我们就出发。
D1:
一。网师园:——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

地址: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

门票:30元,学生半票
公交出行,下公交进小巷,小巷清净,远离了都市的繁华和喧嚣。



踩着青石板路来到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阔家头巷11号,有东西相对的两扇巷门。



始建于南宋的网师园有九百年的历史了,是苏州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园林之一。占地不大,但被称为小园的典范。



网师园坐北朝南,门前开阔,空间一角有两口水井,现在的苏州人还有取水井生活的。



院内有照壁一块,左右各有一株棋盘槐。



网师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园林,始建于南宋。购门票入园。



一进门的门厅又叫轿厅。门厅的东侧,有一顶红木轿。轿上雕刻着很多的蝙蝠图案,寓意快乐幸福吧!



门厅高悬“清能早达”的牌匾,有着为政清廉,德才兼备,早年发达之意。这里旧时是宾客,主人落轿的地方,也可以在这里小坐待茶接待宾客。



这扇石砖门结实而厚重。通过这扇门通往内院。



园内平面图。网师园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和北部书房区组成,境界各异,功用各异。



“藻耀高翔”是一座雕刻精美,巧夺天工的砖雕门楼。在青砖上运用各种手法雕刻出人物,飞禽走兽,花草图案立体生动,层层叠叠。每一幅图案都有着美好的寓意。这青砖雕刻门楼有着“江南第一门楼”之称。



大厅——万卷堂,这里曾是园主喜庆宴请和接待宾客之地。



大厅正中摆放一只铜鼓。一色的红木家具,紧挨墙壁的长几上瓷瓶,瓷板画作,显示主人的文化素养。



古时的房屋大多仅有一层,而这间两层楼的内厅“撷秀楼”又称女厅。



主要供园主生活起居兼会客之用。





楼前高大的树木,不宽的一面墙上开着两扇大大的花窗,扇扇不同。



两层楼的集虚斋,小院中一株腊梅开的正盛。



园中的假山,围墙,花格窗都是典型的园林风貌。



集虚斋,是主人修身养性之所。



“竹外一枝轩”,这里曾是园主子女读书写字之地。



不论是南方园林还是北方园林,园林中必有水。网师园就是以彩霞池为构景中心而建。一池碧水居中,四周布置着亭,阁,轩,庭,山,石,花,木,形成了明净开朗的园中中心景观。



“竹外一枝轩”外的水阁式建筑半厅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射鸭廊。短短5米多的小廊一侧连着“竹外一枝轩”,一侧连着空亭。这里看,亭廊轩如一整体,但细细看,亭,轩,廊又各具特色,极为分明。前景的“竹外一枝轩”与后侧两层楼的集虚斋又构成了错落高低的层次感。



彩霞池池面为方形,一眼望去,尽收眼底。池西侧有一“月到风来亭”。亭为六角攒尖型,三面环水,戗角高翘,黛瓦覆盖,青砖宝顶,线条流畅。



池塘一角有一阁——濯缨水阁。水阁是歇山卷棚式,纤巧空灵,坐南朝北,高架水上。夏日凉爽宜人,可凭栏观荷赏鱼。



濯缨水阁大面积的使用了各种形状的玻璃,制造出玲珑剔透之感。



池边的黄石垒砌的云岗。云岗不高,古朴自然。利用黄石叠砌成错综的野趣。云岗之上有青枫,玉兰,腊梅。吸引了很多顽皮的游客,跟着曲折的环山小径登上顶峰。



云岗不高,但站在上面还是一览园中各角度的风景,每个角度看到不一样的美。就如生活中,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会有更好的答案与选择。










在彩霞池的水弯处有一座袖珍的小拱桥,有一个文艺的名字“引静桥”。她就像一座精雕细琢的工艺品。柔婉的弧形曲线,小巧玲珑,桥身藤萝缠身,如妩媚可爱的女子。



这个独立的小院——殿春簃,主体建筑是几间精致的书房,为旧时的书斋。它将小院分为南北两个空间。



书房庭院,为园主子女读书的地方。





花窗犹如相机的镜头,收进了窗外的美景。



建筑另一侧,屋前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与园中假山自成统一。



南部为一个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假山沿围墙排布,有着余脉绵绵的趣味。





“看松读画轩”面阔四间。向南的一面是以数根廊柱支撑,采光极棒。



轩前青松,翠竹,哪怕是在冬日这里也是碧绿盎然。



园中的木瓜古树。



轩内的家具一律是明式风格,红木材质,造型简洁中彰显富贵。



苏州园林中的室内空间里大多用人为的花草去装扮大堂的空间。虽然盆景很漂亮,也给冬日的单调增加了一抹亮丽。但个人还是喜欢一些纯粹的东西,觉得古宅与这样大面积,大手笔的花草装饰不是很搭。给人一种不知主题为何的混乱感。








这个小院中春梅,海棠,石榴,腊梅,翠竹,黑松,紫薇等观赏的花木繁多,高低错落,四季常青。




此时开的正盛的腊梅花芳香满园。





腊梅花下一扇满月园门“云窟”很有味道。门洞内有一厅堂。



厅堂内是出售旅游商品的商店,没有细观,就在明媚的小院里溜达。



小院内的盆景展示,大盆的,小盆的都各显身姿。









层层叠叠的屋檐带给我们灵动感。



这座两层的建筑就是梯云室。



园林中的山墙姿态优美的曲线。冬日里树干的枯径和繁叶的树干就好似水墨画上的点缀。












简洁的六边形的窗将园内风景拉近。苏州园林在窗上大做文章令园景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



这一亭下放有一琴桌,琴砖一方,琴砖底部垫红木架。壁间有红木挂屏很别致,中间镶嵌着云南的大理石,见方不大但显气势磅礴。



这二层小楼,红色窗棂,红色门窗,现在用作陶瓷展览馆兼办公区。



瓷器馆里有若干瓷器展出。这些瓷器对于生长在瓷都的我来说已经不具有吸引力了。



瓷器馆对面“香睡春浓”小院,石墙下是一组园林小品,墙壁砖额“香睡春浓”四字。此时一个男孩哭泣着跑进画面,父亲极其的冷静,不哄不劝不说教。先等孩子平静下来。现在的父母面对孩子都是极有耐心和方法的。



网师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不匆忙也不懈怠的走完。园区不大但建筑不少。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网师园就是这样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网师园以它精致的造型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
从网师园出来,沿网师巷向北到十全街。十全街全长1800米,是一条时尚的街道。



十全街北面有一条河——十全河。水陆平行,河街相邻、两路夹一河,“小桥、流水、人家”所有的元素都具备了,充满了江南风情的古朴风貌。



十全河上桥梁众多,织造桥是其中之一。



苏州市第十中学也是园林风范。



十全街与带城桥路的交叉路口



苏州街头走一走,随处可见历史文化的特色。



精美的石雕,门楼随处可见。



路过的商店门窗,小猪的皮件。我一向对小猪玩偶类没有抵抗力。



长长的巷,窄窄的弄



小巷中深藏着怀厚堂王宅。



行走在乌鹊桥路上,还不甘心,往更深的小巷穿行,伴着内城河。



河上小桥座座。



宅院铜环的叩门闩。



小巷仍保存着水井。巷中可以看到人们仍旧依靠井槽洗衣洗菜,这样的市井生活你只有走近它才能看的见,这样的市井生活也是体验江南生活的最好的旅行。



穿街走巷眼前豁然开朗,碧水清波的内城河展现眼前。



河对岸的那栋气派的罗马式风格的建筑是颜文樑纪念馆。



沿着水边来到这里,往东看,水面渐宽。水边古树参天。这里一汪清水绕园而行,眼前所见就是沧浪亭的园墙。园墙造型别致,园林临水建复廊,亭,轩,廊可见,雕花,飞檐,亭台,各式花窗等众多苏州园林的经典细节就在这不长的园墙上铺成开。一副立体的园林山水画呈现在面前。临水的建筑群将园内园外的山水融为一体,让人还没入园就先见景。



这个水畔小亭就是沧浪亭的观鱼处。



二。可园——苏州现存唯一的书院园林

地址:姑苏区人民路708号(近沧浪亭)

门票:沧浪亭和可园的联票30元,学生票17.5元
目的地是沧浪亭,因为沧浪亭是苏州四大园林之一,可是没想到还没有跨过小桥去沧浪亭,就看到沧浪亭街上还有一座气派的园林——可园。可园的园门与沧浪亭隔河相对,原来是沧浪亭的一部分。可园的大门,蓝天白云之下的白墙灰瓦,门楼上精美的砖雕艺术,结构简洁,厚重沉稳,透露着简洁质朴的风格。



可园是书院园林风格的园林。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914年为省立图书馆,是今天的苏州图书馆的前身。2014年经全面的修缮再现了书院园林的特点。绕过可园的验票点,眼前一片敞亮。亮晶晶的小西湖之水居中,湖四周树木垂柳环绕,庭,廊环绕,一层层展现在眼前,犹如油彩画晕染开来。



一池一亭一倒影,几石几木几垂柳,便是园林。这像一艘小舟的亭名为坐春舫。在舫中的美人靠上小憩,可观鱼,可观月,可随心赋诗数首。



隔湖远看坐春舫突入于水中,古朴中透着俏皮,不高不大与远处的白墙人字顶的屋,与近处的水琴瑟和谐。水中的倒影因微波激起了涟漪,整幅画面有着静动相宜的美妙。



池塘北岸的挹清堂,位于南北景观主轴线上,是可园的主厅之一,堂前池水清浤可挹,故而起名挹清堂。



挹清堂古时为书院掌教接待客人的场所。



池中美丽的鸳鸯成双入对,好生让人羡慕。








站在挹清堂处看池塘的南岸,我们刚刚就是由那扇“四时风雅”之满月的圆门进入可园的。苏州园林的精美之处就是同在一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就有万千景致等着你。



园内建筑疏朗,水池居中,游廊曲回,花木明瑟。清澈的水面,坚实的湖石砌岸,游廊水亭如长龙盘旋,白墙青瓦,人字屋顶的南方建筑,层层叠叠,高低错落。



主山下的思陆亭,连廊相通,园林布局结构紧凑。



亭中的这株梅或怒放或含苞,都如此的相得益彰。



院中两层楼为藏书楼——博约楼,原为祭祀和藏书之地,储书多达八万卷。



藏书楼是书院园林的主体建筑,是文人汇聚之处。



苏州园林除了有水必有山丘,山不在高,只要有海拔即可,山丘之上有浩歌亭,用于登高望远。当我们去沧浪亭公园见到沧浪亭时,就会联想到,其实这两座山丘之上的亭是遥遥相望的对景之作。



曲径通幽,峰回路转之处又是一美景。



濯缨处园洞门犹如一轮满月。跟着小径,穿门过桥,步移景异,变幻无穷。



可园是书院园林,园内植杏树、梨树等,寓意“桃李满天下”。院中白墙青瓦,白色的假山,红朱色的门窗,此时正红的鸟不宿艳丽可爱,红灿灿的果,红灿灿的叶点缀着清亮的小院让典雅的画面一下子跳跃生动起来。





可园很安静,游客稀少,可以细细看,慢慢赏。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兼有藏书、讲学、祭祀三大功能。历史上,苏州曾先后建有53所书院。书院名曰“正谊”,为当时的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志伊所创,题名“正谊”,意在培养士气,端正人心。正谊书院以倡导西学、注重革新而成为有较大影响的学府。



书院的后厅



后厅为讲堂,挂着“正谊明道”的牌匾,也是书院核心部分,正中设高80厘米的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之处。也是书院掌教与同行、学员探讨学问的地方。



书架,课桌,讲堂一应俱全,营造了古代老师授课时的生动场景。



书院前厅则供祀先圣先贤,以其为楷模,激励后学。



供祀是书院的主要活动之一。书院都供祀先圣先师和先贤。



出可园,看看随处可见的苏氏房屋挑檐的风格。



三。沧浪亭——现存的园林中修建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

地址: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

门票:沧浪亭和可园的联票30元,学生票17.5元
出可园,我们并没有急于进沧浪亭公园,而是来的沧浪亭街的西侧看看路口耸立着“沧浪古迹”的石牌坊。“沧浪胜迹”这几个字是晚清俞樾先生题写的。



从牌坊沿沧浪亭街返回,与东西走向的河流相伴,那一侧的河岸就是沧浪亭公园之景。



架在小河之上的这条长石板小桥连接起北侧的可园和南侧的沧浪亭。



还没进园,先在石板桥上看看伴着沧浪街行走的小河,清澈透亮的将两岸之景映照的明明白白。



沧浪亭成园于宋代,是苏州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沧浪亭景区大门,这里需要验票进入了。



苏州古典园林世界遗产的标志。



一进门那开的正艳的木香花在冬日暖阳下是如此的惊艳。从她们身边走过都带了一身的香气。



横卧与园中央的主山。黄石堆砌,山间小道下溪谷环绕。



高低曲折的复廊伴水而行,复廊上每隔一米就有一扇漏窗。这里的花窗数量繁多,样式精美,每一扇漏窗都是独一无二的。廊环水,藤萝蔓挂,有着古朴幽静的山野之美。





复廊上的漏窗,窗窗不同,极具艺术情趣。漏窗除了采光的实用功效之外,巧妙灵活的令坚硬的墙生动起来。



窗内外的景色互相渗透,借用,增添了无数情趣。



清香馆,现在陈列着一套一百多年历史的榕树根做的广式家具,依照榕树自然的身形雕刻而成,有着巧夺天工之势。





园中小山顶上一亭就是沧浪亭。当年的园主常在此会友吟诗。



细节精美的亭



园中黄灿灿的柚挂满枝头。



闻妙香室外种十余株梅树,此时冷香飘逸,迷人心扉。



曲折的复廊绕园而行。



沿着复廊一直走就到了我们在园外就看到的观鱼处。观鱼处是突出于河面的方亭。在亭上凭栏而眺,园内园外,河光风景令人舒畅。



小亭一侧一扇门进入我们刚刚看到的罗马式建筑颜文樑纪念馆,这里曾是苏州美专旧址,也是苏州美术馆的旧址。



颜文樑半身雕像上用文字介绍了颜文樑先生的生平。因为时间关系这里已经闭馆了,我们只能匆匆离开,重新返回沧浪亭。



小径竹林相伴,这的竹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绿杆绿叶,而是黄杆绿叶的黄杆乌哺鸡竹。



居于园中的明道堂是沧浪亭的主厅。面阔三间,庄严肃穆。



堂内被装扮的花团锦簇的。



与明道堂相对的是瑶华境界。这里原来是园主会客的地方。



瑶华境界一侧有石屋



石屋上建有外形美观,结构精巧的看山楼,为清道光年间所建。



登上看山楼从不同的视角看园中。



看山楼上看满园的竹和脚下的路。



沧浪亭中的修竹遍植园内各处。游廊就好像一条游龙游走在青竹翠柏之间。



围墙,游廊上三五步就是一扇美丽的花窗,细细的寻也没有发现有雷同之处。



从漏窗看风景,窗内,窗外皆是景。风景既有联系又独立,独立的空间又联系为别样的风景。



从看山楼沿小径是一片青青的竹林。尽头的半亭是仰止亭。



从另一个角度看来时的路。



园中随处可见的古树。



山墙,游廊,花窗每一个细节都是美,合在一起依然美丽。



碑亭遗迹



别了沧浪亭



出沧浪亭街来到人民路



四。寒山寺,枫桥

地址:枫桥路
在南京的大年三十我们都会去灵谷寺祈福。在苏州当仁不让的就是寒山寺了。之所以去寒山寺,完全是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样的经典是一定要来看看的了。从山塘街出发坐公交。下车步行数十步就到了金门路的桥上看整个枫桥和寒山寺景区的轮廓。



灯影下的巨幅影壁“塔影钟声诗韵”将一切遮掩的富有神秘感。



夜色中梵音阁的轮廓。



我依在桥上望着默默流淌的大运河许久。河道中的江心洲——江枫洲,如一轮弯月挂在运河中。洲上朦胧的灯光如星星闪烁。这样的意境宁静,古朴而清幽,能勾起人的思绪。一年又结束了,时间的流逝就如桥下流淌的运河,流淌走的是什么?即将到来的又是什么?2019年我有怎样的期待?我的期待能实现吗?......



下桥行走在枫桥路上进入景区。



“寒拾遗迹”的牌楼气派,宏伟。九点半的光景这里已经是人流攒动了。



牌楼边一座石塔古迹。



“寒山钟苑”的大门。因为时间关系这里都是大门紧闭的,只能从外面的布局去想象了。



相对应的大唐风范的“普明塔院”气势壮观。



寒山子诗碑廊



碑廊上集中了很多历史名人的墨宝,陈列了历代名人的碑刻,堪称寒山寺的碑刻博物馆。



寒山别院。



“和合祖庙”的大照壁。这里已经有很多的人在等待了。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



寺前的照壁。寒山寺很特别,并没有遵循佛寺朝南的传统格局,而是将山门开在西面,面向运河。这是因为从前,寒山寺进香的香客大多是坐船从水路而来。



寺前一条河道从北向南流淌,别看小河不宽却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



高高的石拱桥江村桥如一轮月横跨在河面。



吴门古韵的戏台



登上江村桥看看静穆的夜色下的运河及运河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苏州随处可见的江南景致,这是江南水乡平常百姓人家的浪漫。



夜幕下,寒山寺门口的人越积越多。寺门一直没有开启。每个地方的风俗是不一样的吧!灵谷寺的大年三十庙门是一直敞开的,你可以随时进去祈福,年三十晚上七点多就有香客敬香了。而这里是不同的,寺门一直没有开启。我们在十点半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因为要保证孩子的睡眠。离开之前我们面对山门,两手相合,默默地诉说着自己的心愿。打出租回酒店,出租司机告诉我们,苏州的寺庙都是要到零点才会开启山门。不去纠结了,心中有愿望即可。
D2:
一。古运河
地址:苏州大学至相门城墙段
门票:免费
一大早我们游览了苏州著名的学府——苏州大学。离开苏大的东校区往相门城墙,一路行走在运河边。



苏州古城因为水的环抱,几千年来一直屹立在最初的城址之上。古城外的大运河作为苏州城的大动脉,联系东西南北,滋养出精巧灵动的苏州城,滋润着从容精致的苏州人,孕育出苏州千年的文明。



2016年这里开放了苏州“最美步道”,全长15.5公里,分为11段。11段的步道中,有历史的变迁,有文化的沉淀,有着历史的痕迹和现代的彩绘,每一段都有不同的意境。她犹如一条项链串起了苏州人的生活。长长的木栈道,游客在这里休闲观光,市民在这里锻炼休闲。苏州的绿树繁花,浆声疏影的水生活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走一走环古城的步道,感受一下行走在古城河畔的心境,游览一下苏州城护城河边的美景。如果有时间可以一段一段的去踏足,记忆。象我们这样的匆匆过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选择一段甚至一小段出发,那也是别样的风景,有趣的心境。



行走在沿护城河而建的悠长的步道,尤其像今天这样,冬日的暖阳下健步行走,放松,惬意,浑身舒畅。你会不由的感叹:苏州拥有婉约细腻的水乡风韵,温润如水的生活节奏,真是一座宜居之城。



二。相门城墙
地址:姑苏区干将东路与莫邪路交叉口西200米

门票:免费
行走在莫邪路上远远地就能看见巍峨的相门城墙。相门的原城墙于1985拆除,2011年复建的。新建城墙南起干将路,北至耦园,仿清形制,总长650米。



沿着莫邪路往北一转弯就上相门桥。站在桥上望城墙。



远远的望向他就被他恢弘的气势所震撼。



有没有梦回吴国的穿越?



景区内含城墙、城楼、水陆城门、水关桥、遗址城墙、休闲游廊诸景、水上游及苏州城墙博物馆、商业街。



广场上陈列的土炮是古代军事武器,战争时期用来抵御和击退敌人。



仰望高大的城墙,心生敬畏。



城墙的肚子里有一家苏州城墙博物馆,可惜今天闭馆。没能一睹古城墙的前生今世的发展史。



城台两侧建有左右对称的马道。马道为漫坡道,坡道表面为陡砖砌法,便于马匹、车辆上下。我们现在可以沿着马道登上城墙。



城墙上很是开阔宽敞,可以在城墙上看苏州城的美景。那一角,城墙的西南方向就可以看到苏大的北门和它标志性的理工实验楼。



这个木结构重檐歇山式楼阁建筑是相门的城门楼。



高大、威严、壮观,是古城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级别的象征。



干将坊上“钩邑相徽”这四个字,既反映了苏州历史文化特点,也表达了美好、交相辉映的意思。



站在城墙上,运河水在脚下流淌。一半是历史的沧桑,一半是现代的繁华,苏州这座城不留痕迹的将古老与现代完美的整合。停下脚步,看看眼前的一切是如此的美好。



苏州古城有城门8座,这一次我们只领略了相门的宏伟,那几座要留下念想了。有了念想才会再出发啊!



三。耦园——最甜蜜的园林

地址:姑苏区仓街小新桥巷6号
门票:20元
离开城墙沿着护城河观景带往北不远就看到这个廊亭式建筑,建筑上的牌匾告诉我们耦园到了。



穿过廊亭式建筑,就是石拱小桥。



跨过小桥就到了大新桥巷。



从大新桥巷的东侧开始我们就能切身感受到苏州水城风貌的魅力。这里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



河上小桥座座,座座相异,拱形,直板各具特色。



世界遗产标志告诉我们耦园也身列其中。



墙角处一株腊梅开的正艳,一阵暗香谧人心扉。



大新桥巷有河埠驳岸码头,如今河岸上来来往往的游人,河上来来往往的游船,依然船橹袅袅,很是繁忙。耦园就在这里,保留着苏州古城特有的车船并行的交通、“枕河人家”的水乡建筑特征和浓厚的士大夫私宅特点。



行数步就是耦园一侧的小门,是园林游览的出口。



再往前几步是耦园的大门,大门面水。耦园的大门,简单而坚固的石门框内竟然不是木制的门板,而是用上等的竹片拼制髹漆而成。细密的交织中把沉涩剔除了,鲜动活泼的生活情趣跃然而出。



耦园的全景图



白灰色的山墙,冬日的枯枝就是这两盏红灯笼挂件的点缀也成为一副画。



穿过“平泉小隐”的天井



“载酒堂”高大爽洁,大厅巍然。这里原来是主人会客,宴聚,议事,仪礼的主要场所。



砖刻的门楼,封火墙都是徽派建筑的风格。



耦园,取名“耦”,通“偶”,即指佳偶连理之意。苏州园林大多美于山石之趣,流水花香,亭台楼榭......而耦园的美,多了琴瑟相和,多了恩爱故事。



围合状的小院,走马楼式的结构,四周游廊下垂挂着红色的帘幔,红色的灯笼,让人误以为进入新婚之地。此时的小院因为游客显得喧哗热闹。



在这样的深宅大院中显示出主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很多游客在这里留下倩影,内心是很希望如耦园的寓意,夫妻耦耕,美满幸福吧!



现在的补读旧书楼设有苏州评弹小曲。铮铮丝弦,吴语温婉。固定的时间可以免费听一曲,然后就是付费点唱了。



四方型围廊,北墙处曲折有序、错落有致、蜿蜒伸展,跨度长达四十米,把东西花园的景色尽收眼底,形成了耦园一大特色。





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一组重檐楼厅。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重楼复道,总称“城曲草堂”。草堂门前开阔,黄石假山装点。






“以楼环园,以水环楼”。耦园一宅两院独具特色,东花园以中心的黄石假山为主景,高拔峻挺,是涉园的遗存,也是苏州古典园林里最著名的黄石假山;西花园则以湖石构景,绵延舒展。



漏窗的图案丰富多彩,没有两扇是一样的花色。



吾爱亭,前身清初涉园旧迹,取自陶渊明“吾以爱吾庐”的意境。



受月池一侧的望月亭。



一座歇山顶建筑的水阁跨水而筑。水阁飞檐翘角,如展翅而飞。围着大红的帷幔,在绿水绿树间格外跳眼。水阁三面回廊,还有美人靠,可以在这里直面大自然。



受月池边藤萝野枝婆娑,水阁与山水高低错落。



黄石排列,或规整,或险峻。



苏州园林,游廊错落有致,曲折环合,连接着各个主要景点。廊上开有中西合璧的欧式风情的漏窗,每一扇都是唯一。那些如脚下延伸不尽长长短短的铺路。



那些看似不经意其实用心雕琢的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



犹如月过得浮云,中间一轮满月,四周如祥云奔涌,极有装饰感。



一扇花窗,万种风情。



西花园以书斋,庭院相结合。



以园主的织帘老屋为中心。园中纤巧的假山,深沉的古树,构建了一个宁静的世界。



园主人当年就在这里读书涌书。



在园中行游,一个转弯,眼前是不同的。或者一个角度,风景是别样的,如同一条只有七秒记忆的金鱼,永远觉得新颖,永远觉得似曾相识却不会重复,回味无穷。



耦园这个小巧精致的苏式园林,玲珑精致又细致耐看。加上主人夫妇归隐于此,琴瑟终老,也令耦园成为最甜蜜的园林了,象征着美满爱情故事。



出耦园回到大新桥巷。沿着大新桥巷进入平江路街区。



苏州城遍布大大小小的若干园林,我们只是匆匆的路过走过了几处。它们的面积不大,游览的过程很轻松。但它们在不大的空间里,用假山,树木,亭台楼阁,池塘小桥,变化曲折的连廊,用这些变幻无穷的搭配制造出城市中的山林野趣。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就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苏州古城,闪烁着璀璨的光辉。苏州园林融合了文化精品的汇合,诸如建筑,绘画,雕刻,推山叠石,花木盆景…..每一项都是苏州文化的一个门类。走进苏州园林就仿佛走进了一幅中式的山水长卷,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方向,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空间,小细节可谓是没有一处不用心,没有一处不尽美。
我们留下了最大的拙政园,峰峦奇骏的狮子林,明洁清幽的留园.....留有念想,会吸引我一次次来苏州。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10893-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