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涌泉蜜桔(涌泉蜜桔多少钱一斤)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4-17 01:4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 11月5日,昔日“烟王”褚时健种出来的冰糖橙,从云南来到北京。短短5天里,20吨褚橙一售而空,“褚橙”品牌一炮而红。“褚橙进京”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水果电商”的标志性事件。
如今十年过去了,在水果、农产品电商领域,先后经历了传统电商、本地生活、前置仓以及拼多多等模式,但真正通过互联网打响的品牌,除了“褚橙”,可能就只有“李子柒”了,此外,最近爆火的涌泉蜜橘也获得了一定品牌效应。与服装、快消等标品不同,农产品难以标准化,往往只能借助人物的故事形成特定品牌。
但随着95后“新新农人”的崛起,农产品品牌化迎来了新机遇。一方面,与传统的线下渠道不同,农产品在电商平台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能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也倒逼农业标准化。另一方面,与父辈相比,新新农人的眼光也更为长远,更愿意整合农产品上游,推动农产品标准化,以实现更多的附加值,让消费者买得好,让农民卖得好。
近年来,一批水果、农产品借助电商效应,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包括会理石榴、平和蜜柚、秭归脐橙、洛川苹果、宾川大蒜、盐源丑苹果、蒲江猕猴桃等,呈现出“一县一星”、“一品一星”(一县一个明显品类、一个品种一个明星品类)的现象。这背后,不仅依赖于电商的强大支持,更蕴含着“新新农人”迸发出的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力量。
▲陈凯与浙大博士生的暖心对话,引发全国网友的“野性消费,店铺订单量一度超过10万单。
把外界的目光带向优质的农产品
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的95后商家陈凯最近因与浙大博士生的暖心对话而走红,并引发全国网友的“野性消费”。两天内,他的店铺直播间观看人次超过600多万,订单量也从单日不过百单,短时间内突破10万单,涌泉蜜橘也被网友称为水果中的“鸿星尔克”,进一步打响了精品蜜橘的知名度。
这场走红看似偶然,但仍然有一定的必然性。一方面是涌泉蜜橘品质好,高甜、无籽、化渣。涌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橘子有着超长的生长周期和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勤劳的涌泉人则将种植的技术要领编成口诀代代相传:“一主枝三分枝,一分枝三果枝,留弱枝去强枝……”
近年来,为了满足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涌泉蜜橘开始借助专业的科研成果和设备,进行科学种植。在涌泉镇,已经有不少园区和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当地政府也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壮大基地规模,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专业市场和电商市场等,发展和提升蜜橘产业。
据涌泉镇副镇长董斌介绍,涌泉蜜橘高品质果数占总产量的20%左右,还有半数以上是中高档水准。中高端果每斤售价为10至20元,部分高端果售价高达90元一斤,每年供不应求。
而在拼多多开店卖涌泉蜜橘的陈凯就是拥抱电商、积极触网的典型案例。在推动农产品上行的过程中,像陈凯这样的“新新农人”群体通过自身的创业创新,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让涌泉蜜橘获得了更多的曝光机会。
▲从东航辞职后,何爽回到大凉山,通过拼多多卖石榴,三个月卖出3000万。(受访者供图)
今年25岁的何爽是把世界的目光带向会理石榴的第一批“新新农人”之一。2017年是会理水果电商起步的头一年,起家于农产品的拼多多也在这一年迅速崛起,为农货上行开辟了新的通道。何爽是会理县这片大山中走出的一位95后空姐,正是在2017年,她毅然选择从东方航空辞职,回到大山种起了石榴。回乡后,网上开店、直播带货、产品代发、社区团购,何爽逐一都尝试过,但单量一直不见起色。2019年,何爽的店铺开始为多多果园供货,当年8月至10月的石榴供货量就达到70万单,并带动店铺销售超过60万单,三个月累计销售800万斤,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正式打开了电商市场的缺口。
“石榴是水果当中的小类目,多多果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会理石榴推荐给了用户。”何爽说:“用户免费获得了一单石榴,觉得好吃就会复购,从而给店铺带来更多的增量订单。”
回到大山的三年多以来,何爽从空姐成功转型新新农人,不仅有了自己的事业,也成了会理的石榴代言人,曾在央视和主持人直播卖会理石榴,当晚卖出3万多件;还参加过中国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线上直播销售会理石榴。会理石榴声名远播大江南北。
推动重塑农产品价值供应链
如果说帮助水果、农产品“触网”,通过电商真正打开销路获得品牌知名度,只是95后们散发力量的起点,那么,深入到产业中为产业带去发展的新思路、新机会,为重塑农产品价值供应链、打造更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出一份力,则是这届95后们更大的“舞台”。
▲去年疫情期间,晏林英宅在家里上网课,并尝试开网店卖大蒜。(摄影 李新民)
今年24岁的晏林英是西南林业大学的毕业生,她的老家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宾川县。宾川盛产大蒜,去年疫情期间,大蒜一度滞销,宅在家里上网课的晏林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在拼多多上卖大蒜。摸索出电商运营的窍门之后,店铺的订单持续飞涨,单日销量最高超过15吨,为当地很多农户的大蒜打开了销路。 晏林英创立的电商项目还因此获得了“第七届全国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的校区大奖。
经过持续努力,晏林英目前已经是平台大蒜品类TOP 1的商家。在父亲的建议下,晏林英建了一个“电商创业园”,即,在自家仓库单辟一块区域,改造成办公场所,并为当地的年轻人提供办公设备和大蒜货源,让他们自己干。
晏林英说,他父亲之所以提这个建议,是因为当地的很多年轻人有运营的技术,但缺乏供应链基础,如果能够整合他们的能力,一起加入电商创业的大军,宾川的大蒜产业有机会再上一个台阶。而据宾川县电商协会的副会长张云鑫介绍,当地的电商基础并不差,仅协会的注册会员就超过200家。其中,90后商家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但商家的规模都不算大,核心的原因就是基础比较薄弱。
事实证明,晏林英父亲的建议行之有效。今年618期间,两位入驻仓库的电商主播纷纷爆单,单日销量突破2000单,为“电商创业园”开了一个好头。
与晏林英相似,厦门大学毕业的陈宗佑不仅帮助家乡的柚子打开了销路,他还将探索的脚步迈向了产业的上游。
2017年,陈宗佑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互联网公司程序员的岗位,返回老家闽南漳州的平和县,像父亲一样卖起了柚子——他的父亲从1988年就开始到深圳卖柚子,连续多年成为“百果园”的一号供应商。只不过,与父亲当年不同,陈宗佑选的是电商这条路。
去年,陈宗佑在拼多多的店铺迎来大爆发,累计售出200多万单,营业额突破5000万元,一举成为平台柚子品类的TOP 1。
陈宗佑认为,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因为供需信息不透明,有点像股市,赌性很大。但电商的信息更新快,需求相对稳定,尤其是“拼模式”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订单,市场波动小,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了确定性。
▲今年柚子季,陈宗佑打算联合当地的电商商家,共同保护“琯溪蜜柚”的产地品牌。(摄影 老俞)
今年柚子的旺季又将来临,陈宗佑有了新的打算。
近几年,国内的柚子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柚子的市场价格已经连年走低。其中,最受市场青睐的红柚,价格已经从最高时候的七、八块钱,降到不足两块钱。
为了解决当前的困局,平和当地在福建省农科院的指导下,先后尝试引进多个新品种。去年从台湾引进的葡萄柚就很有成效,市场收购价最高时超过七块钱。
陈宗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柚农挣得更多,他的答案还是要走“产地品牌”的道路。平和当地有一条小溪叫“琯溪”,生长在溪水附近的柚子最好吃,也因此造就了“琯溪蜜柚”这一产地品牌。但各地经销商经常冒用,品牌的信用流失很严重。
“只有打响品牌,才能提升柚子的利润空间,这其中的关键则是整合供应链。”陈宗佑说。
最近,陈宗佑还和团队多次往返漳州市,拜访当地一家叫“农云链”的电商公司。“农云链”的创始人王清章是一名电商老兵,在当地的电商圈子里,又被称为“王重阳”。
从业十几年来,王清章几乎跑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农产区,这也让他成为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的坚实拥趸。听到陈宗佑的想法后,双方一拍即合,准备在今年柚子季,联手打响“琯溪蜜柚”的品牌保卫战。
各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95后年轻一代开始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成长于互联网、新电商上的“新新农人”,无疑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日前,新电商拼多多发布了《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报告显示,在拼多多平台上,截至2021年10月,1995年之后出生的“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过去两年,平台“新新农人”的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由2019年的29700人增至2021年的126000人,两年增长了近10万人。
报告显示,95后“新新农人”群体普遍来自广大的乡镇、农村地区,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与父辈相比,“新新农人”具备高学历,懂经营懂管理,擅长整合产业上下游等群体特点。在创业创新的过程中,“新新农人”群体积极回馈家乡,带动当地就业,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已经成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力量。
在四川省大凉山的会理市,何爽辞职返乡卖石榴,3个月卖出3000万,她的努力就获得了全国各界的认可,并荣获国务院农民工工作小组颁发的“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在创业过程中,“新新农人”也更加注重公司经营和团队管理,多采用“合伙人制度”,并擅长整合产业上下游。据田野调查发现,每位“新新农人”平均可以带动5至10位95后参与到电商创业中,并平均带动当地就业岗位超过50个,有效推动各农产区实现产业本地化、人才本地化。
与平遥古城一河之隔刘胡兰镇,在2019年迎来了镇上第一个搞电商的年轻人——李诗宣,两年过去了,他先后把刘胡兰镇的牛肉、猪肉和贡梨等特产销往全国各地,累计销售额超过2.3 亿,同时,他的团队扩展到30多人,并带动当地100多名年轻后生参与到电商产业中来,为英雄故里带来了新的活力。
▲返乡之后,李诗宣先后带动超过100多位年轻后生,加入电商产业之中。(齐军 摄)
在农产品品牌化方面,“新新农人”通过电商效应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打响了会理石榴、平和蜜柚、涌泉蜜橘、秭归脐橙、洛川苹果、宾川大蒜、盐源丑苹果、蒲江猕猴桃等农产区的产地品牌,呈现出“一县一星”、“一品一星”的局面。
可以期待,在不太久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褚橙”们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里、购物车里。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我们年轻一代,是时候接过父辈的担子,在农业的路上继续奋斗下去了。”陈宗佑如是说。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57630-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