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登录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_tip!
登录
QQ登陆
微信登录
搜索
搜索
热搜:
川藏线
骑行北京
骑行攻略
骑行西藏
装备
新手
山地车
公路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装备
骑行装备
骑行知识
骑行知识
骑行路线
骑行路线与攻略
自行车库
户外品牌
户外品牌
户外保险
户外保险
快捷导航
自行车装备
人身装备
自行车配件
山地车保养
骑行经验
骑行技巧
骑行健康
骑行安全
美利达
捷安特
喜德盛
ucc
大行
闪电
死飞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
骑行论坛
›
骑友交流
›
旅途故事
›
云冈石窟
推荐主题
小号网-抖音里面的等级_抖音账号在线交易购
账号交易网-微信小号网站,微信小号在线购买
杭州百货购物攻略 杭州大型购物
锦州世博园攻略(详细游玩指南,让你玩转锦
春节去哪旅游最值得推荐(精选春节旅游攻略
runningman首尔景点哪几 韩国runningman好
返回列表
查看:
200
|
回复:
0
云冈石窟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苦行僧
当前离线
积分
274215
窥视卡
雷达卡
苦行僧
楼主
电梯直达
发表于 2020-2-6 07:36:5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云冈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检票进入北门,
里面是一片宽敞的广场,广场的中间立着一尊坐西朝东的石塑像,昙曜,北魏僧,年少出家。原在凉州修习禅业,为太子拓跋晃所礼重。北魏太武帝废佛教,致经像零落,佛事断歇。唯昙曜独固道心,持守其身,太子再三劝喻而不改。文成帝即位后,佛教又兴,特任昙曜为昭玄都统,管理僧众,并应帝王之请,于武周山石壁开凿窟龛,从此开启了云冈石窟开凿的伟大工程。昙曜不但是复兴佛教的功臣,还是创造文化奇迹的巨人。这尊昙曜雕塑是我国当代雕塑大师、卢浮宫国际美术金奖获得者、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创作完成的。铜像高3.8米,双眸慈善,表情坚毅,清逸高古,写意传神
在昙曜雕像的身后,是坐西朝东的高大山门
进了山门,眼前是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礼佛大道,十三对“骑象四棱神柱”依次列于礼佛大道两侧。
神柱高8.73米,在两侧浓密的松林掩映下,矗立的神柱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骑象四棱神柱的底座是平和静黙的石象,背驮花纹细密的莲花座,神柱的每一面刻有双排并坐的佛像。
走出礼佛大道,前面就是建筑在一片绿水明湖上的灵岩寺
走进“入佛知见”门,就进入了云冈石窟的主景区。
第一窟、第二窟位于石窟群东端,两窟同期开凿,窟内布局大致相同。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中上部凿有12个方形石孔。窟分前后两室,后室雕一佛二菩萨像,两颊腴润,体态丰满,形态自然,衣纹流畅,此窟从雕造手法判断,应为隋唐时期的作品。
第四窟,平面呈矩形,中央雕方形立柱,东壁交脚弥勒像保存较完整。
第五窟,窟前是五间四层木构楼阁。第五窟(大佛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为窟檐阁楼建筑。现仅存的窟檐建于清代的顺治八年(1651年),是五间四层的绕廊木构楼阁,对保护石窟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专家考证,云冈石窟的大窟前均有窟檐,但多数因战争或其它因素毁坏,现仅存的窟檐建筑为清代以后建造。
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造。窟内,中央端座佛像一尊,这尊释迦牟尼佛为结跏趺坐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大佛的双腿长达15.5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释迎佛头顶蓝色的螺髻,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耳垂肩,身着褒衣搏带,通肩架裳,给人端庄、肃穆、慈祥之感觉。大佛周围,小佛围绕、互相映衬。
释迎佛头顶蓝色的螺髻,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耳垂肩,身着褒衣搏带,通肩架裳,给人端庄、肃穆、慈祥之感觉。
主佛的对面是两层高约1米的8尊佛教造像,衬托着主佛更加高大、雄伟。 主佛的右侧是未来世弥勒佛,左侧为过去世迦叶佛。
第六窟,中央是连接窟顶的两层高达15米的塔柱。每层四面有雕像,周壁雕有佛、菩萨、罗汉、飞天的造像。窟顶有33天神像和各种骑乘。壁上,塔柱上面,雕刻有释迦牟尼佛传教事。是云冈中具有代表性洞窟。
第6窟在总体布局、造像风格、雕刻手法等方面,代表了北魏传统石窟艺术的最高境界,尤其佛像改变了过去的服装,雕成了褒衣博带式的佛装,采用了当时南朝士大夫地主阶层的服饰,被称为“太和造像”。推测孝文帝完成第6窟开凿之后,不久便迁都洛阳。
第6窟是云冈石窟中精巧著称的一窟,称“第一伟窟”。第6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为中心塔柱,塔高15米,分上下两层。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
四方塔柱上层的立佛是具有极高水平的楼空雕刻法,这种立佛被称为“接引佛”。我举目四周环视,发现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间,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等,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的佛国世界。
第6窟塔柱上层
第6窟塔柱南侧二佛并坐
第6窟后室南壁菩萨行品
第6窟更具有佛教和艺术感染力的是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的释迦佛陀本生故事图,艺术家以浅浮雕和高浮雕结合的手法,用连续排列的形式,运用近40幅的雕刻,表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前后到降魔成道、初转法轮的佛传故事。
窟内还有精美的壁画。
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
第六窟中的佛像。
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 盘旋飞舞,舞姿动人。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七窟和第八窟目前正在维修,此次没有参观到。
第9、10、11、12和13石窟全称为五华洞。其中,第9石窟叫阿閦佛洞,第10石窟叫毗卢佛洞,第11石窟叫接引佛洞,第12石窟叫音乐洞,第13石窟叫文殊菩萨洞。在石窟的外面留有罗马式原石开间立柱,显得恢宏大气,也是保护石窟内部的一种措施。石窟内的佛像和壁画,彩绘绚丽,依稀可辨。
第9窟的顶部均雕有飞天造像。那凌空飞舞的是歌舞神紧那罗,饰栏干圆拱龛中的伎乐神乾闼婆为她伴奏,把人们带入歌舞升平的天堂世界。飞天造像群的仙人,或吸腿跳,或倒踢,或掖腿,或双飞燕,其舞姿优美,可与敦煌的飞天造像相媲美。
第9窟中的窟顶
第九窟的佛像
第9窟后室主佛释迦像,面相方圆,右袒式的服装。西北壁下层雕凿附有榜题的分栏长卷式画面,是太子本生故事图,手法简朴。
第九窟的佛像
后室两侧雕护法像,显示出高超的石窟寺艺术魅力。
第14石窟没有名字,里面风化的太利害,只有石窟外面的两柱三门罗马式原石开间造型,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记。第15石窟叫千佛洞,洞内没有立体大佛,只有洞壁上雕刻的许多排列有序小佛像,据说多达8900多尊。
第16~20窟,由北朝时的高僧昙曜负责开凿,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昙曜五窟”,走到这个“昙曜五窟”的标示石处,就来到了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昙曜五窟”所在地。
这一时期的佛造像高大,面向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型作风,有着北魏鲜卑族强悍健壮的民族特色。
第16窟(立佛洞,公元460-470年)。 第16、17窟是一组。第16窟主像为释迦立佛,高13. 5米,波纹状发髻,清秀俊逸。而相清秀,英俊潇洒。身着厚重的毛毡披,胸着佩结带,大裙齐胸,立于莲花座上,显示出道武帝拓跋珪征服鲜卑诸部,建立北魏王朝的英雄气概。佛像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胸前结带下垂,属北魏太和年间推行汉化时的服制。
第17窟(弥勒三尊洞):公元460-470年。主像是菩萨装的交脚弥勒,高15.6米,头戴宝冠,胸佩蛇饰及短璎珞,臂着钏,斜披络腋,束腰收腹,下穿羊肠长裙,狮子座,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窟小像大,表现出明元帝拓跋嗣的盛气凌人的样式。
第18窟中意喻太武帝拓跋焘化身形象的大佛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左手放在胸前,做了一个“扪心自问”的忏悔姿态,这种手心向内的佛像造型可谓“空前绝后”。大佛披的“千佛袈娑”,上面的每一尊小佛都有被害的佛教徒之意,压在太武帝化身的大佛上。
第18窟三世佛立像,高15.5米,主像身披千佛袈裟,安详沉静地站立在二佛之中。释迦立像暗示了曾经灭过佛的太武帝拓跋焘,从面部表情露出一种忏悔的神态。
第19窟(宝生佛洞,公元460-470年)。第19窟主佛像结跏趺坐,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第二大佛。佛像耳轮齐肩,下颌崩毁。举右手,肘下有一小柱支撑。衣纹简洁明快,轻薄贴体,袈裟边饰折带纹。南壁罗睺罗因缘是云冈最早的佛教故事图像。窟外东西各开一耳洞,内一倚坐佛像。这种分窟安置三世佛的布局设计,既有变化,又显庄严,是北朝石窟形制的新创举。
第19窟三世佛主像面容慈祥,端庄稳静,是景穆帝拓跋晃的象征。拓跋晃是佛教的崇拜者,可惜未登王位便去世了。窟内满雕千佛,西侧的罗眼罗实子因缘像,颇具西方造像风格。
第20窟(又名白佛爷洞),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中的这尊露天大佛是释迦坐像,高13.7米。这尊佛像面部丰满, 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是宣传媒介山云冈石窟的标志。
佛像身披右袒袈裟,呈结跏趺坐状,手势为大目如来“定印”状,定印,又称禅定印,是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的意思。据说释迎佛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道时,就是采用这种姿势。这尊露天大佛是文成皇帝的象征,他恢复佛法,开凿云冈石窟,大佛的嘴角微笑神态,表现出佛教徒对他的敬意。大佛的衣纹成阶梯状排列,线条简洁,显示出一种粗重厚实的质感,反映了键陀罗造像和中亚牧区服装的特点。
西段的第21至第45石窟是在西部山崖上开拓出来的小洞窟,走马观花,一过了之。
云冈石窟
,
石窟
,
大佛
,
佛像
,
造像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0571bike.com/thread-6844-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
0
相关帖子
•
归元寺-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旅游指南[组图]
•
阜新普安寺-阜新市彰武县阜新普安寺旅游指南
•
梓潼上清观-绵阳市梓潼县梓潼上清观旅游指南
•
青州龙兴寺遗址-潍坊市青州龙兴寺遗址旅游指南
•
太原崛围山风景区-太原市尖草坪区太原崛围山风景区旅游指南
•
姐东崃榕树王-德宏州瑞丽市姐东崃榕树王旅游指南
•
天梯山石窟-武威市凉州天梯山石窟旅游指南
•
林山石窟-石家庄市平山县林山石窟旅游指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骑行装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