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次跑题的3天2夜浙江高铁短途游,在云和梯田看萤火虫,在古堰画乡做小木工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3-10 07:2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概述篇:


无意中看到同事朋友去云和梯田游玩,朋友圈里发的照片很不错,于是在携程上仔细规划了一下,觉得开车要花6、7小时稍远,可火车又不是直达景点,也不是很方便,最后安排的这3天2夜的行程很是便捷,甚至遇到不少惊喜,索性详尽写篇游记记录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敲黑板了,看重点!
云和梯田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被称为“中国最美梯田”。国家4A级景区之一
可遇不可求的美景:日出+云海
云海出现条件:几天大雨后的概率偏大


最佳观赏时段:4-5月,水满田畴的时候最美,配上日出和晚霞

次佳观赏时段:秋天,金黄稻穗沉甸如浪时


要点:拍水景不算难,只要春天来就可以了,只要天好,早晚都可出大片,要是等云海,那就要住上1-2周拼人品了



关于旅游线路:看我的行程即可,很省力轻松,又去了主要景点,大致行程看下图。






关于云和梯田交通:
丽水高铁站到云和汽车站有来回班车,20分钟一班,行程约1小时,票价20元。
从云和汽车站到云和梯田,我为了省时间,直接包车了,附上一张最省力的直观图。




关于云和梯田门票:
80/人,各大网站提前买应该有优惠,民宿购买打六折,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免费。






关于美食:现摘的新鲜蔬菜,笋和土鸡



云和土鸡汤。






古堰画乡和云和梯田距离不远,正好顺路走过,它也是国家4A景区,其实分两部分,古堰和画乡。
古堰的亮点就是古堰通济堰,是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迄今为止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坝,其次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水上立交桥---石函,北宋政和元年建造的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

画乡是画家之乡,是美术写生、油画创作、行画生产基地和旅游休闲园区,有一株古堰画乡最大的的香樟树和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江滨古街,美景也就是帆影晨雾,渔舟唱晚之类,我兴趣不大,所以找了一个特色民宿消磨时光。

关于旅游线路:两个景点摆渡就到,票价里只包含一次往返,住大港头镇的画乡属于比较顺路,抽空摆渡去对岸的古堰逛一次,一般1个多小时搞定,其它时间就随便玩了。



关于古堰画乡交通:
画乡和丽水高铁站之间有公交车直达,203,票价才3元。
画乡和云和汽车站之间也有专门的大巴,票价11元。


关于古堰画乡门票:
古堰画乡门票加船票:50元(入住民宿可打六折,游船只能坐着往返一次,省摄协会员能免去30元门票)。
关于美食:和云和梯田差不多,还有溪鱼很美味,值得一尝。



画乡溪鱼锅。






先来贴几张此次的片片:



九曲云环。





梅竹村萤火虫。




七星墩日出。






酱心作品。




画乡之瓯江风光。






古堰---通济渠。





浙江第一树。





云和梯田篇:











上海到丽水,2个多小时的火车,这就是美丽的丽水站,如一朵盛开的白莲花。






出门就是汽车站,上了巴士,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一小时后到了云和县,是浙江省丽水市下辖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








小城给我有种积木的感觉,事实上也是有原因的。







这里是中国木制玩具城,随处可见这样的积木加工厂,近年来,云和提出了“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县域发展品牌,并从2010年开始启动了“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它的木制玩具产品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同类产品的近50%、浙江省的70%,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木制玩具生产、出口基地。






坐在包车上,开始下一段旅程,云和县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38公里,总面积97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1万亩,耕地7.3万亩,水域5万余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云和景区的常规入口地方有个将军桥,底下是飞鱼潭,流过来的小溪叫栈云溪,它的源头在云和梯田所在的高山上,它是瓯江的支流,流经崇头镇、云和镇,最后汇入八百里瓯江。






云和梯田位于云和县崇头镇,距县城10公里。开发于唐初,兴于元、明,总面积51平方公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为中国三大梯田之一,具有“千层梯田、千米落差、千年历史”,拥有“万里云海、万亩杜鹃、万亩竹林”,被摄影界誉称“中国最美梯田”。







这就是九曲云环景点,早上在这里拍日出云海肯定很美。





据说梯田最美就是开犁节后刚插秧的时候,还有一个是秋收时候,再遇到早上云海加日出,那就是出大片了。





这里海拔跨度为200米—1400多米,垂直高度1200多米,跨越高山、丘陵、谷地三个地质景观带,有700多层,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







田间小路,体力好可以下去走走,其实梯田间人不少。






小路蜿蜒连绵,像一条轻快的小溪在流淌,这景区唯一坑爹的地方就是各个景点相距遥远,靠走完全程,只有专业级的驴友素质才行,自驾的话也有点问题,至少在旺季去七星墩景区比较麻烦,先不说盘山之路的难度,可能都不让你自驾车上去。







这里还有个在云端的驿站,可惜淡季都没开门。






装饰的不错,还有自制木制明信片可买。






2011年,云和梯田作为文化景观,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








继续前进,到达第二个景点七星墩旁的民宿前,居然遇到了景区售票亭,原来这个景点就在梅竹村里,所以进村要验票,没票的话补票。







到了,这里也是我在网上查到的合适地点,云和梯田风隐民宿客栈,离七星墩景点步行才5分钟。







房间宽敞明亮,现在的民宿,越来越有家的感觉。






村里开了不少农家乐,但小卖部只有一家,连冷饮也没有,还比较简朴。




走走看看,梯田上的村庄---梅竹村,才一百来户。







溪水里有着一根根竹竿,知道干什么用吗?







对,就是灌溉。







遍布全村的灌溉体系。






小猎手,刚抓了条小鱼。






村里的放养鸡不少。






天天上演这生离死别。







村里的牛不少,这里的牛都会爬山路。






一家三口在逛街。




梯田间的梅竹村,海拔800多米。






这就是七星墩观景台,一个月牙形观景台。








别看现在人少,一大早很多人来这里看日出,还有人留宿在这里,就为看那日出盛况。






七星墩的视角和日出云海不一样,貌似更壮观,那就是白银谷,远处就是坑根石寨。








白银谷两边都是层层叠叠的梯田,谷中有七座小山,石板铺成的游步道在白银谷中穿行,好象一条白色的丝巾随风舞动。整个白银谷像是一只盆景,重现了“七星赶月”的天文景观。








现在流行大LOGO,远处有“五彩梯田”的字样,近处还有牧牛图。




站在这儿看着云卷云舒,你去还是留?







逛累了肚子就饿,看看菜单。






老板的父母刚刚从自己地里回来,上面是苦瓜,下面是白色的黄瓜。




大灶的柴火正旺。







随便点了一些,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土鸡一转眼就进了锅。






干菜烧肉。






艳丽的茄子,很诱人。







都是刚才篮子里的菜,新鲜出炉。







山里的笋干最是鲜美,第一推荐。




饭后扶着墙出来散步,继续七星墩,坑根石寨开始亮灯了。






除了山谷里的石寨,远处灯光闪耀的就是云和县城,今天就是从那儿过来的。







没想到立秋过了,伸手不见五指的路上还是点点闪烁,平生第一次见到萤火虫。






萤火虫很难拍,勉强留了两张。






抬头一看,天上繁星闪烁。






才10点不到,银河已经隐隐可见,这里根本没有光污染。







一夜无话,早上定了闹钟,再来七星墩,朝霞很美,记住,要在日出前半小时赶到这儿。






等了一夜的人们也钻出帐篷。






看到这样的景色,就会觉得自己这次没白来。






天空似乎打翻了调色盘,什么颜色都有。







白银谷也慢慢苏醒了。







如果这里几天大雨,那可能就会出现云海的奇景。







山谷里会飘满云雾,白茫茫的一片,很多人会带着帐篷在这儿蹲守几周。






太阳出来了,今天云稍厚,光线不是很强烈。







看完日出回头瞥一眼,七星墩上的帐篷还不算多。




这里的停车场也就能停这些车,淡季都快饱和了。







晒一下早饭,清淡可口。






看了日出,吃了早饭,继续出发,从七星墩到坑根石寨是一条下山路,比较轻松,我们已在终点定了包车,这样比自驾方便多了,这一条山路景色都很美,值得一走。








可以走村里直接下来,更接地气。






穿过竹林是常规路线,也有探幽的味道。







这里是广三亭,杨广三(1520---1565),人称银王,是云和县回龙山村的开基始祖。明嘉庆十八年(1539),朝庭下旨准许杨广三开矿炼银,杨广三每年都将银锭亲自押解进京。有一年,杨广三进京献银,皇帝赏赐他黄袍马褂一件、金顶帽一顶、朝靴一双。皇帝还问他有没有贪污银两,杨广三对天发誓说:“若贪,见家即死。”后来,杨广三回乡,一看到家乡就一命呜呼,死在路上。原来,杨广三曾经贪污过银两。后来,朝廷准许他的后人在沙铺乡田坑中央岗、林岱村按朝廷命官规格建造两处墓地,这就是“银王墓”,现在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所以做人要厚道,人在做,天在看。







这个是针对上山路而说的,至少我遇到的上山游客都没到达这个点,半途都放弃了,100千卡什么概念,一碗才二两的米饭。









贯穿景区长达2700多米的游步道上,偶尔还能看到过路的牛。








乌涧飞瀑下面有一条山涧,涧水深得发黑,当地村民就称之为乌涧。











这山谷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时期火山爆发后经第四纪冰川运动而形成,是江南典型的火山峡谷,也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溪水伴着我们一路向下。







站在望鹤台,可以看到云和最高峰——白鹤尖,古时候,白鹤尖上的白鹤经常飞到白银谷玩耍,望鹤台因此得名。







峡谷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这些石头经过雨水冲洗,色如白银,组成了气势恢宏的石头阵,因此给它取名“白银谷”。






白银谷可不单单是有这些白石头,真的有过银子。









这一带浙南山区矿产资源丰富,而且以银矿为主。这片富庶之地受到明王朝的青睐,开始在这里开发矿业,设立银官局,招揽大批民工,开矿炼银,强行征收矿税、店税、商税,银官都由太监来担任。






这是银官桥,当年矿工们把白银挑下山时都要经过这座桥,接受太监的检查。原来桥上并没有廊屋,太监们为了躲避风雨,才建造了廊桥。




荷花在怒放,不知道采矿的银工看到过吗?
当时银场是用“吹灰法”炼银的,分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选矿。先将矿石放到水碓中粉碎,把矿末放到水中搅拌100多次,把矿末搅粘,然后去除上面的轻矿物,保留重矿物,达到集中矿砂的目的。这种方法就叫“浮选法”。
  第二步:把银砂变成窖团。在银砂中拌入米糊,搓成拳头大小,排放在炭火上,银砂糊团到一定温度时就烧结成窖团。
  第三步:把窖团变成铅驼。用烊银炉把铅熔化,把窖团投放在烊银炉里,不停地鼓扇,烊银炉温度升高后,银和铅相互溶解,最后沉到炉底,产生铅银合金,这就是铅驼。
  第四步:从铅驼中提炼纯银。把铅驼放在炉灰里,旁边用炭围住,不停地扇火。由于铅怕灰,用灰来捕捉铅,氧化铅就会被灰逐步吸收,剩下的就是纯银了。






炼银时需要添加米糊,大批民工也需要粮食,如果民用和生产用的粮食都要从山外运到大山里,费时、费力又费钱。于是明朝廷组织民工在云和一带多开垦梯田,耕种粮食。他们这一开,居然开出了中国最美梯田——云和梯田。








由于沉重的苛捐杂税和银官们的层层盘剥,矿区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明正统年间,丽水、庆元等地先后爆发了矿工暴动,暴动被朝廷镇压后,一些幸存的矿工无家可归后又回到海拔600米的坑根,在这里定居下来,就地取材,建造了石头房子,过起刀耕火种、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这就是“坑根石寨”。







慢慢走到这里,坐一坐,喝一口地地道道老茶,感受一下海拔600米的坑根石寨魅力。








再见了,石寨!竹竿上晒着的茄子似乎对游客依依不舍,可我们将赶赴下一个景点,古堰画乡。




关于交通:
  丽水高铁站到云和汽车站有来回班车,20分钟一班,行程约1小时,票价20元。
从云和汽车站到云和梯田我为了省时间,直接包车了,附上一张最省力的直观图。




关于门票:
80/人,各大网站提前买应该有优惠,民宿购买打六折,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免费。







古堰画乡篇:













四星景点古堰画乡位于丽水大港头和堰头村,距丽水市区20公里,去古堰画乡很方便,从云和汽车站坐上去大港头镇的大巴即可,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







这座建筑就是我在网上搜到的丽水画居匠心民宿,人气很高,它有些什么特色呢?不急,慢慢看看。







据说这民宿装修设计耗时一年,木工部分全部经由民宿小杨老板和他丈人雷老先生手工打造,十余间各不相同,独一无二客房,间间呈现了民间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一楼的图书馆,这桌子的木材已有百多年的历史。






换个角度,窗外院子里的绿色异常明丽。







窗边有桌椅,看书赏景两不误。




别致的茶几,一个木制的小甲虫,身上还有字,有个木匠。






还有一套铁茶具,有兴致来品茗赏花吗?







左面台阶上很有趣,似乎2楼的鱼缸破了,撒了一地的水和鱼。






趁着来的早,先在楼里转转,这是船桨屋,属于单人房。




每一间房间的装饰都不一样,都是艺术品。




如此扎实的床架,大象来睡都没问题。







看够了木头?换个花样,竹制家具房间。




这是我本来预定的299大床房,后来挡不住其他房间的诱惑,加钱升级了。







就是换到了这间视听屋,最吸引我的是这大木桩茶几和落地沙发。







树龄很长的了,一圈圈的年轮包含着一段段历史。




还有这卧室里有大片的落地窗,大气而简洁。






功能区的隔墙,吊灯,都花费了主人大量的心思。







这间复式房比较特别,楼上有天窗。







床边还放着天文望远镜。






观星房,探索宇宙奥秘,这个是多少孩子的梦想啊!







屋里的书籍的选择,也是和宇宙、星空有关,让睡在下铺的父母也能临时抱佛脚,在好奇的孩子面前显摆显摆。





这房粗看没啥很特别,就是扶梯下用了绳结装饰,可开业了近一年,这间却是最火爆的,每天有客入住!






对了,亮点就是滑梯,这个估计除了小孩,连父母都会来跃跃欲试吧。






二楼餐厅,别致的椅子分解装饰。







吃货第一推荐,笋干烧肉,这里家家都是自制的笋干,和肉搭配在一起,那就是于谦和郭德纲,无敌了,而且才25元的票价。






时鲜蔬菜,15元的空心菜。







吃货继续双第一推荐,溪鱼锅,鲜美无比,这鱼是整个丽水的特色菜,我们用的是荷花鱼,50/斤。









除了吃就是玩了,来到一楼木工教室,放着无数的工具和材料,左面一面墙是雷老先生的传统工具,光刨子就有长刨、短刨、圆角刨等等,锉有两分锉、三分锉、四分锉等好多种。





老板很细心,展示了各种木头的样品。







到底做什么呢?黄金檀的花纹很喜欢,可以用来做笔。






这个小板凳也很棒。






最受小朋友喜欢的木作,做机器人。






绳子一串即可,打上结,安上眉眼。




这可不是菜刀,而是料理盘的粗胚,很多煮妇还喜欢挖个木勺子或做几双筷子。






小杨老板很低调,又非常忙,难得被我抓到一张。







店里的重活不少,因此小杨老板一会儿木工教学,一会儿苦力搬运。




老师不在的时候不用担心,店里还配备着两个小助教,可以指点一二。




有小伙伴想做梳子,自己设计好花样后,小杨师傅帮忙加工出外形,这个机器比较危险,新手不能碰的。




勤劳的做梳子钟点工,连动作都那么一致。




木梳齿要细细打磨。




我终于有了构思,雷老先生亲自操锯,帮我锯好粗胚,看得出老人家对传统的木工工具有着极深的感情,很多小细节都能反映,从他把锯子轻轻挂回墙上,轻轻抚摸那已磨得发亮手柄,还有望着满墙工具的温柔眼神。。。。




看得出我要做什么吗?其实很明显了,戒指。




先在打磨机上调整戒指厚度。




继续打磨细节,这是本人第一次拿电动工具打磨,是不是很专业的样子?







已有雏形,线条很柔和,越看越爱,自作自夸。




还有的做手镯,也是先用小打磨机打磨平整,这个活还不算太难。




接着用砂纸,先320目,细砂纸一打磨,马上效果出来了。




再用1500目抛光,戒指也是同样的操作。






小杨老板在乐滋滋的教学,包揽了所有难度大的技术活。







看看我们这一期学员班的成果,两把梳子,两个手镯,一个戒指。






一块木材,做成两件艺术品,本是同根生。






显摆一下迷人的木纹,这是绿檀的。






我们是真真正正想怀着一颗匠心来学习和制作,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笨拙的我们最后不得不跟在小杨师傅后面打打酱油,因为他包揽了一切脏活累活,因此刻下“酱心”以作纪念。BTW:木器制作费用包括了材料和加工,按照难易程度30、50、80不等,最贵的是高难度的制笔,198。






贴一张含饴弄孙的老人家,你能想得到是他一己之力打造出这个木头王国吗?靠着小杨师傅的构思,不用画图,在他的脑里有着全部房间家具的真正图纸,建造,全凭匠心!






时代滚滚向前,当弹墨画线、锯榫斗卯这些手艺已经渐行渐远的时候,当现代机械把木匠沉沦为木工的时候,这里,还保留着那份执着。






既然来了,还是要再转一下古堰画乡,其实这个名字分成两半,古堰和画乡隔江相望。大港头的画乡指的是画家之乡,是美术写生、油画创作、行画生产基地和旅游休闲园区,和古堰景区相隔一条瓯江,需要摆渡来往。







就是这个游船摆渡的,先去古堰,古堰指的是浙江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通济渠”,为世界最早建立的拱形大坝。








美丽的瓯江,旁边还有很多参天古树。








上岸后沿“古贤长廊”去通济堰和堰头村。古贤长廊主要是纪念历史上为丽水做出贡献的官员,著名的有汤显祖、范成大等等。




沿着江边走走,景色很是不错。






刘廷玑,康熙年间任处州(丽水)知府,两次修筑通济堰石堤,捐出自己的俸禄,得到民众拥戴。






范成大,1126年至1193年在处州历任刺史、知州、知府。南宋乾道四年(1168)范成大主持修整通济堰,并亲自制定和撰写堰规,立碑勒石,“文意赅简,书逼苏黄”,手迹犹在。他兴工三个月修复通济堰,并挥毫书写《通济堰规碑》二十条,记言十四行,以告来者。此《堰规》已经沿用了数百年。






据说这里是个摄影佳处,倒影不错。




走在中国最古老的水上立交桥上,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知县王褆按邑人叶秉心的建议,在通济堰上建造了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先在渠道里造两个平行的桥墩,把渠道隔为三孔(所以俗称三洞桥);把泉坑引入两边砌有挡水墙的桥面,宛如把坑水引入了一个两头贯通的石函(即石匣子),使坑水凌空跨过渠道,堰渠水和山坑水,两条水流呈立体垂直十字形交叉运行,很好的解决了渠水和山水相冲突的矛盾,石函建成,并沿用至今,与都江堰齐名,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函旁的文昌阁,俗名八角亭,位于堰头村东首。起初也是供路人歇息的场所,至今仍保存有清代宣统元年重修文昌阁石碑一方,在明清时期,堰头村共有数十族人取得功名,光进士就出了5位,为昌文风,把原本作为旅途歇息和迎宾送客的路亭,改建修成文昌阁。




这里还不能错过头顶上。






这也算是堰头村的另一美景,沿渠两岸约有二十多株巨樟,已历近千寒暑,其大者有几抱粗,苍劲挺拔,遮天盖地,绿树浓荫,衬托出通济堰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棵是枯木逢春的舍利树,多次雷击火烧,几近死亡又奇迹生还。








“节孝流芳”牌坊位于堰头村,为清嘉庆三年(1798)九月,朝廷拨银三十旌表本地人梁氏而建成,至今保存完好。








到了,这里就是通济堰。







拱形的大坝是世界上最早的。









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詹司马、南司马两位官员(没留下名字)指挥修筑了这条200多米的木筱坝,作为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迄今为止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坝。








从此,碧湖平原的数万亩土地有了源头活水,从而成为一大粮仓,滋养着丽水人民。








通济堰大坝自古历经多次的修建,我们现在看到的通济堰大坝是丽水人南宋的参知政事何澹奏请朝廷所筑的,南宋开禧年间,朝廷调兵3000人,历时三年重建通济堰,大坝由原来的木筱结构改为结石结构。为使其永固,造铁炉36座,用铁水灌入石坝缝隙中,使大坝牢不可摧,至今已经经历800年溪水冲击的考验,仍然完好无损。




这就是何澹,南宋参政(副宰相),丽水人也不会忘记他。







这里还有座龙庙,也叫詹南司马祠,建于何年无考,最早提及龙庙的是宋明道中碑:“元 壬申,堰坏,命尉姚希治之。明年帅郡官往视其成功,堰旁有庙,曰詹南二司马。





站在庙里也能望见渠水的壮观,大坝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上游集雨面积约2150平方公里,引水流量为3立方米/秒,每天能拦入堰渠水量约为20万立方米,它渠道呈竹枝状分布,由干渠、支渠及毛渠三部分组成,使整个碧湖平原上的30000余亩农田得以旱涝保收。







祠内,原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碑刻22块,记录通济堰历代修建情况,以及堰规、堰图等。宋代诗人范成大、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等人撰写过碑文。解放前夕,司马祠原貌已严重破损,解放后进行多次维修,并收集失散的历史碑刻十多块。









这样的打扮,我确定不了到底供着谁?二司马之一?修渠人?龙神化身?不管了。






再坐船回画乡,渡口旁的古樟广场中心,有一株古堰画乡最大的的香樟树,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胸围达7米多,需要5个大人才能合围的过来。





树冠如同一把巨伞,下雨的话,下面能站几百人了。






浙江第一树,写得霸气侧漏,平时这里坐满了人,幸好我来的比较早。







再来一张晚上灯光下的大树,更有厚重感,静静的守护着画乡的山山水水。






继续樟树的传奇,第一树不远就是“双荫亭”,因亭前有两棵大樟树故有此名,较大的一株胸围4米多,较小的一株3米多,据说是因为50年代初被雷所劈,但至今生命力依然旺盛,亭里共有18根红漆亭柱,据说寓意18罗汉,因此又名罗汉亭,全亭风格端庄稳重,凭江而立,在亭中可一饱江中美景。亭前有块碑,因年代久远,背面字迹已模糊不清了。





传说这里还有个风俗,孩子出生若是五行缺木都会拜樟树为干娘,甚至有人将名字就取为樟树以保佑自己的小孩能像樟树那样长命百岁,平平安安长大。








看,这个更奇妙,有一株古樟甚至穿房而过,和居民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了树干在屋内,树冠在屋外的“房包树”的奇特景观。






画乡景色的话数瓯江渔船最是有名,在不少摄影作品里见过。






早晚都不错。






平静的湖面上点点白帆。






早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美术写生、艺术创作、油画生产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






我来的早上可惜多云,太阳没探头。






村民在河边摸螺蛳,左面岸上还洒着昨夜食客剩下的壳,又是一个轮回啊。








楼之间有众多的小埠头,它们从古街沿楼脚伸入江边,与古渡口一起架设了瓯江通往古街的通道,因此,可以很便捷的来到瓯江边,这方便了居民诸如淘洗之类的日常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格局便于货物和人流的集散。








这个橡皮船有趣,像个澡盆,其实是铁皮的,外面充气橡胶胎,木桨划动,又快又稳,当地人捕鱼用,机动性很好。




这样的竹筏可能实用性不高,但有其他用处。




这里也是摄影人云集的地方,最出名的就是帆影晨雾,渔舟唱晚的美景,但这个是天然的吗?有了商业化的侵蚀,一切就不怎么美好了,至少我没兴趣。(据说200人民币一小时,入数不限。)





还是真实的最美。





画乡最出名的就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江滨古街,现在以油画为特点的产业聚集区。








巴比松为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风景优美,19世纪30~40年代,一批不满七月王朝统治和学院派绘画的画家,陆续来此定居作画,形成画派。它不仅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并且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内在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诚感受,以真实的自然风景画创作否定了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画程式,揭开了19世纪法国声势巨大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序幕。






丽水油画群体受到法国巴比松画派的启迪,以丽水绮丽的青山绿水为素材,将现实主义流派和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完美结合,慢慢形成一个艺术流派,于是有了丽水“巴比松油画”。






我不懂油画,还是觉得墙上的一些图画有趣。






来点互动很有意思,这样的摆拍我喜欢!






烧点水玩玩,继续回客栈做木工去了。




关于交通:
画乡和丽水高铁站之间有公交车直达,203,票价才3元。
画乡和云和汽车站之间也有专门的大巴,票价11元。


关于门票:
古堰画乡门票加船票:50元(入住民宿可打六折,游船只能坐着往返一次,省摄协会员能免去30元门票)。


友情提醒,此次短途游,很适合吃货和懒癌患者,不适合减肥的朋友,慎记!



作者简介: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搜狐自媒体认证专家 乐途专栏作家 携程签约旅行家摄影师 个人摄影、旅游、体验公众号:caophoto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8698-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