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云南阿佤山亚热带季风气候!!!!條萊垍頭
2. 云南阿佤族古代,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被视为同一个民族,先后被史书记载为“望人”、“望蛮”、“望苴子”、“外喻”等名称。
唐代,“濮人”、“望人”分布在东自景东、巍山,西至腾冲、梁河,南自镇康,北至永平的镇西地区。“濮人”可能是对居住在这一带的讲佤崩语的各族先民的总称。“望人”可能主要是佤族先民。历史文献中,与如今佤族的自称“佤”基本相同或十分相近。
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佤族文化(语言、经济、衣食):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巴饶克”、“阿佤”和“佤”三种方言。旧时的佤文是英国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编制的,比较粗糙。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为其创造了新文字。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住房以两层竹楼为主。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
3. 神奇的阿佤山佤邦族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上的民族,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元代先属镇康路、后分属孟定路与木连路,明代分属孟定府、孟琏司、孟艮府,均为傣族世袭土官封地。清中期,阿佤山部分地区脱离原傣族土司控制,成为瓯脱地,较知名者有葫芦、莽冷。
佤邦族的来历
佤邦族历史
在英国统治缅甸时期,佤邦曾和英属缅甸分开,有过佤邦(Wa State)这一名称。历史上的“佤邦”与现阶段的“佤邦”有很大的区别。“佤邦”这一称呼从何时开始已无从考证,但有资料证明,自英国殖民时期开始就有人称茫弄以北、缅甸一侧靠近阿佤山区的地方为“佤邦” ,其中 “邦”是指防御工事良好、以土司为单位管辖的山寨。佤邦通行汉语西南官话云南话和佤语。目前,佤邦的执政党是佤邦联合党,军事力量是佤邦联合军。佤邦大多数人都是传统的泛灵论信仰者,另有小部分人口信仰佛教或基督教。
佤邦族的来历
人口民族
根据2010年信息显示,佤邦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以佤族为主体民族,苗族、德昂族(崩龙族)、傈僳族、布朗族、缅族、回族等16个民族。2007年,佤邦北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为39.5%,死亡率为16.09%,自然增长率为23.5%。南部地区人口约12万, 生活着傣族、佤族、苗族、彝族等民族。总人口约60万人,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
4. 阿佤山云海佤邦这里仍很贫困落后,百姓们有的也很苦,但感觉他们生活的幸福指数高且从不抱怨什么。对于百姓们这种思想,我一直找不出答案在哪里?是佛教或宗教影响?仔细观察好久,显然不是。是他们不愿意过幸福生活?当然也不是。
苦思冥想中,无意抬头看了一下天空。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在佤邦各处,蓝色是底板,云海便是点缀这蓝色的精灵。而在每个太阳升起的日子,这样的画面均如约而至。试想:看惯了这云海的佤邦各族人民,心里还能藏下任何的怨念吗?他们和这云海一般质朴素雅,包容着一切。假如说佤邦云海无边无际,那么这里的云
海也熏陶我了大海一样的宽阔胸膛。因此,我愈发喜欢上了这里。当然,我也思念我出生的农场和生活成长过的武汉郑州昆明北京拉萨广州南京厦门等地。
5. 云南阿佤山普洱茶特点央视2台《春暖一号文件进我家》节目录制,央视2台《普洱茶歌》独唱,“第十届中国普洱茶节开幕式暨天下普洱2010文艺晚会”《害羞羞》、《阿妹的情歌》独唱,《实在舍不得》、《阿老婊》参加演出,CCTV《民歌?中国》参与录制,电影《阿佤山》配音,《新红河谷》全部插曲女声配音
6. 阿佤山在什么地方佤邦族不是远征军后裔,是自古就有的中国、缅甸少数民族之一。
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垍頭條萊
各地佤族虽然对“司岗里”的解释有所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这说明佤族人民在阿佤山居住已有久远的历史,或者就是当地的最早居民。“司岗里”可能是佤族对他们远古穴居生活的回忆。垍頭條萊
抗日战争时期,佤族和各族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入侵云南,以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支援滇西南抗日部队,并组织“耿马沧源支队”、“阿佤山区游击支队”、“阿佤山特区自卫支队”、“班洪自卫支队”等游击队与侵略者展开武装斗争。
1944年,又配合抗日部队在班洪、班老等地痛击日寇,收复失地,将日军驱逐出孟定。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大多数人民的意愿,确定称为佤族。
7. 云南阿佤山在哪里2018年佤邦人均年收入仅1000元人民币。
佤邦:
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頭條萊垍
佤邦,或称缅甸第二特区(WaSpecialRegion2ofMyanmar)或掸邦第二特区,缅甸政府称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北掸邦第二特区(WaSpecialRegion2ofNorthernShanState),位于阿佤山区,是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曾为缅甸共产党根据地。
佤族在缅甸掸邦东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权,缅甸官方将佤族自治区称为“掸邦第二特区”,但佤族将其自治区称为“佤邦”,并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请将其升级为与掸邦同级别的省邦级行政区。垍頭條萊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和汉语,官方行文为中文。该特区分为“北佤”和“南佤”两部分,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南部地区与泰国交界,面积1.3万平方公里。頭條萊垍
佤邦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南面与泰国接壤,首府为邦康市。佤邦下辖勐冒县、勐能县、勐波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佤邦南部地区。佤邦的总人口约60万人,主体民族是佤族,军事力量由佤邦联合军组成,主要经济为农业及矿业开采。條萊垍頭
美丽的阿佤山景点 阿佤山图片 阿佤
1. 阿佤山图片阿瓦山主题曲《孔雀飞来阿瓦山》
2. 云南阿佤山阿佤山在云南省普洱市的西盟佤族自治县岳宋段。
阿佤山是西盟县阿佤山比较独特的一种自然景观,阿佤山比较著名的景点,就是阿佤山云海。当太阳出来后的阿佤山云海是绚丽多姿的,像开阔的地方,犹如激浪翻滚的波涛,狭窄的隘口,比较像飘逸晃动的白练。
3. 阿佤山云海普洱值得一去的十大景点
一、无量山自然保护区
(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的结合部)世人认识无量山,更多是缘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在《天龙八部》的开篇中,段誉随普洱茶商马五德来到无量山,误入无量剑湖宫,进入石洞看到神仙姐姐塑像,并在此练成了“凌波微步”。这当中金庸先生便给我们描绘出壮美的无量山,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物产丰富,飞禽走兽和草药遍地;怒放的各色山茶,在月色下摇曳生姿;山崖上如玉龙悬空的大瀑布,怒涛汹涌、水流湍急的澜沧……无量山在金庸先生笔下占尽了风头,事实上无量山是云南著名大山之一,诸位不妨来此来此找寻金庸大侠笔下的武侠世界。
二、娜允古镇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城)“娜允”即傣语“内城”的意思,这是中国最后一个傣族古镇,迄今为止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娜允由“三城两镇”组成,三城指上中下三城,土司时代上城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中城是官员和家属的居住地,下城则是下级官员的住处;两镇指芒方岗和芒方冒这两个小镇,它们是是林业官和猎户居住的寨子。孟连宣抚司署位于上城的最高处,上、中城佛寺也巍然屹立在宣抚司署的附近。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宣抚司署是云南清代土司的衙署,也是云南18座土司衙门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三、千家寨
千家寨位于镇沅县境东北角,距县城90公里,景区面积20平方公里。这里海拔2147米,年平均气温10—12℃。千家寨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区内原始森林苍翠茂密,路盘溪绕,古木参天,青藤蔓绕,山花烂漫,雀鸣鸟啼,在这古朴神秘的林中,你可以享受到悠悠自得的山野乐趣和勾魂摄魄的神奇与浪漫。山雄、水美、林幽、物奇是该景区的一大特点,这里主要有大、小吊水瀑布和2700年野生茶树王等10余个景观。
四、孟连大金塔
孟连金塔座落于旖旎迷人的南垒河畔,由8个小塔环抱一个主塔构成,主塔高31.68米,每座塔均挂有风铃,每当风吹过风铃便发出轻脆的叮当声,让人感受到别样的的佛国意韵,傣家人认为这是来自天上的梵音。金塔与孟连宣抚司署门堂遥遥相对,据传孟连金塔的来历与孟连宣抚司署密切相关。孟连宣抚司署傣语称“贺罕”,为金殿。很久以前人们觉得应该有一座与金殿交辉的塔,后来便在此造了此塔。金塔建成后,与“金殿”珠联璧合,相映成辉。
五、景迈茶山
(澜沧县南部)景迈山是著名的普洱茶山,种植茶叶的历史非常长。在芒景村,古老的茶树与参天大树交错丛生,森林、茶树和村落完全失去界限,公路两旁茫茫无涯的万亩古茶园让人望不到头。到了冬天,这里的茶山云海也是很多摄影者喜欢的题材。景迈—芒景地区居民庞杂,有布朗族、傣族、拉祜族等。翁基布朗族村和糯干傣族村都有大量传统的干栏式竹楼,在平坝地区已经很少见了。
六、菜阳河国家森林公园
(普洱市东南37公里处)这里属无量山脉南延末端的中等切割低中山地,山脉从东向西延伸,地势延绵起伏。整个森林公园东西长约23公里,南北宽?
?9公里,占地面积1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1%。这里森林茂密,河流交错,气候凉爽,空气清新,动植物种类繁多,目前公园已开发出“茶马古道遗迹”、“兰花谷”、“黄竹林箐”、“玉生田”等精品旅游景点。
七、佤山云海
佤山云海是西盟县阿佤山独特的自然景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在佤山,一年四季你都可以观赏到宛若仙境、如梦如幻的云海。尤其是在秋冬两季,佤山云海最为壮观。每天,云海随着时辰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八、勐卧佛寺双塔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勐卧佛寺双塔的俗称是树包塔塔包树,建于明末清初。勐卧佛寺是昔日的官佛寺,有山门、侧门、双塔、戒堂、大殿、僧房等建筑,面积3.335公顷,双塔在大殿两侧,南北向并列。双塔为方形基座,基石上有浮雕图案,四角有4个大力士石雕作塔柱支撑。树包塔为6层,高10.74米,塔包树高7.2米,两塔距30米。双塔塔身上有浮雕傣族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是研究景谷傣族宗教、文化和历史的实物。
九、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距市区29公里的营盘山上)中华普洱茶博览苑以万亩茶园为建设背景,青山环绕,丘陵相拥,是茶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整个景区从普洱茶起源演化、发展嬗变、种植生产、民族渊源、历史文化、烹制品鉴等不同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了有关普洱茶的内容,是普洱茶的大观世界。旅游核心区由“普洱茶博物馆”、“普洱茶制作坊”、“品鉴园”等九个部分组成,游客可以充分体验观茶、采茶、品茶、斗茶、拜茶等的乐趣。
十、景东文庙
(景东县城西玉屏山下)景东文庙始建于1682年,80年代重新修缮。文庙古建筑群由泮池、魁阁、钟鼓楼、棂星门、大成殿、大成门等组成,总面积为5292平方米,景东县博物馆也设在此。景东文庙整体建筑庄严宏伟,为滇西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4. 阿佤山地图佤邦,或称缅甸第二特区或掸邦第二特区,缅甸政府称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北掸邦第二特区,位于阿佤山区,是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曾为缅甸共产党根据地。佤邦辖区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北佤与南佤地区之间隔着掸邦第四特区和政府军控制区。北部地区位于东经98°~100°、北纬22°~23°之间,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控制国境线502公里, 即中缅边境145~210号界桩之间。
5. 阿佤山在哪里亚热带季风气候!!!!
6. 为阿佤山的记忆佤邦族不是远征军后裔,是自古就有的中国、缅甸少数民族之一。
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
佤族的起源,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神话传说。按照沧源佤族的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从葫芦里出来的人;按照西盟佤族的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是从石洞里出来的”。
各地佤族虽然对“司岗里”的解释有所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这说明佤族人民在阿佤山居住已有久远的历史,或者就是当地的最早居民。“司岗里”可能是佤族对他们远古穴居生活的回忆。
7. 阿佤山的姑娘说到我国的女中音歌唱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牧村。凡是听过关牧村唱歌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歌是从心底流出的温情,很多人评价她的歌接地气。
关牧村不仅重视优秀艺术作品的积累提升,而且更注重为人处世品行的高尚谦恭。她的歌声
与人格既是一种美,也更是一种力量。她的成名曲有:一支难忘的歌,打起手鼓唱起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假如你要认识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渔光曲,小路,天山上的红玫瑰,金风吹来的时候等等
8. 神奇的阿佤山勐能是缅甸的一个市,属于缅甸佤邦。
佤邦或称缅甸第二特区或掸邦第二特区,位于阿佤山区,是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佤邦下辖勐冒县、勐能县、勐波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佤邦南部地区。
佤邦地区的北佤多属于高寒山区, 辖区范围内多为高山峡谷,约95%为山地, 仅有不到5%的土地是平坝地区, 南佤地区多是湿热泥泞的热带雨林地区。佤邦地区境内高山连绵叠立,基本上属于澜沧江横断山系南方边缘部分,它与中国云南临沧市境内的沧源县班洪乡、班老乡和芒卡镇(南腊乡)山脉连接,是著名中外“阿佤山”山脉的延申部分,即延伸到萨尔温江边。
9. 佤族阿佤山佤族不是母系民族。
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
佤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和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中国境内还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保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佤族总人口数为429709人。
10. 阿佤山在什么地方云南省
阿瓦族在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中国境内还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保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阿佤族是一个居住在巴西东部的热带雨林中的游荡民族。因为阿佤族族人会带着所拥有的一切在深林里穿梭。近代阿佤族的许多族人被欧洲殖民者奴役,又遭到非法牧场主驱赶,现已经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民族。
阿佤山旅游 阿佤山在哪个地方 阿佤
1. 阿佤山在哪个地方佤族不是母系民族。
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
佤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和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中国境内还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保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佤族总人口数为429709人。
2. 云南阿佤山它位于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
3. 佤山在哪里临沧属于五线城市,地处边疆。但是乘坐飞机挺方便的,整个临沧市目前有两个机场。
临沧博尚机场(Lincang Boshang Airport,IATA:LNJ,ICAO:ZPLC),简称“临沧机场”,位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距离临沧市中心16.5千米,为4C级中国国内支线机场,为高原机场(1896.5米)
?沧源佤山机场(Cangyuan Washan Airport,IATA:CWJ,ICAO:ZPCW),位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南班线,西南距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城18千米,为4C级中国国内支线机场。
4. 阿佤山在什么地方阿佤山的普洱茶特点就是:茶质浓烈,也有极个别偏柔的,但总体在云南西双版纳大茶区以及整个云南茶区板块里来说是都是相较浓烈的,对于新喝或者长期,教长期收藏茶客来说,还可以入手的,但是布朗山以及整个云南也不是说全部适合长期的“时光盘玩”的,整个布朗山适合长期存放出好口味的屈指可数,再有工艺以及城市客观气候的客观要求和其他原因的干扰都会对一款茶的后期有影响,这是纯料方面,如果是有目的拼配,以及平时学习中对于一些中期和教老的茶的经验对比,是可以加一层转化保险的!
5. 缅甸阿佤山亚热带季风气候!!!!
6. 神奇的阿佤山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元代先属镇康路、后分属孟定路与木连路,明代分属孟定府、孟琏司、孟艮府,均为傣族世袭土官封地。
清中期,阿佤山部分地区脱离原傣族土司控制,成为瓯脱地,较知名者有葫芦、莽冷。在英国统治缅甸时期,佤邦曾和英属缅甸分开,有过佤邦(Wa State)这一名称。历史上的“佤邦”与现阶段的“佤邦”有很大的区别。
“佤邦”这一称呼从何时开始已无从考证,但有资料证明,自英国殖民时期开始就有人称茫弄以北、缅甸一侧靠近阿佤山区的地方为“佤邦” ,其中 “邦”是指防御工事良好、以土司为单位管辖的山寨。佤邦通行汉语西南官话云南话和佤语。目前,佤邦的执政党是佤邦联合党,军事力量是佤邦联合军。佤邦大多数人都是传统的泛灵论信仰者,另有小部分人口信仰佛教或基督教。
7. 为阿佤山的记忆一级曲目:
1.《小剪花》(河南曲子曲牌曹东扶订谱)
2.《小金钱》(鲁琴书曲牌高自成订谱)
3.《大银纽丝》(鲁琴书曲牌高自成订谱)
4.《小鸟朝凤》☆(中州古调民间乐曲)
5.《虞美人》☆(陕西郿鄠曲牌曲云订谱)
6.《过江龙》☆(潮州筝曲)
7.《快乐的女战士》(赵淑屏改编)
8.《桔梗谣》(朝鲜族民歌童宜风整理)
9.《拔萝卜》(杨娜妮曲)
10.《踢踏舞》(东蒙民歌阎俐编)
二级曲目:
1.《莲花赞》☆(潮州庙堂音乐 林 毛根奏李萌记谱)
2.《西厢词》☆(客家音乐罗九香传史兆元记)
3.《赏秋?
??(曹东扶订)
4.《开扇窗》☆(潮州民间乐曲杨秀明订谱)
5.《阳山道》(朝鲜族民歌金利子演奏谱)
6.《胡笳十八拍》(古琴曲)
7.《陇东小调》(陇东小调孙文研编)
8.《紫竹调》(上海民歌郭雪君改编)
9.《小放牛》(河北民歌曲云编)
10.《小星星》(傅明鉴编)
三级曲目:
1.《三十三板》☆(浙江筝曲项斯华演奏谱)
2.《风翔歌》☆(鲁琴书曲牌高自成订谱)
3.《飞花点翠》(高自成订谱)
4.《双叠翠》(河南曲子曲牌曹东扶改编)
5.《叹彦回》(曹东扶订谱)
6.《纺织忙》☆(刘天一曲)
7.《捣衣曲》(古琴曲童宜风改编)
8.《南泥湾》(马可曲阎俐改编)
9.《美丽的夏令营》(巴图朝鲁曲娜仁格日勒改编)
10.《快乐的啰嗦》(李汴编曲)
四级曲目:
1.《渔舟唱晚》☆(玉田娄树华传 曹正谱)
2.《高山流水》☆(浙江筝曲王巽之传项斯华奏)
3.《浏阳河》(湖南民歌张燕改编)
4.《汉宫秋月》☆(黎连俊传赵玉斋订谱)
5.《思凡》(潮州乐林玉波传林毛根筝奏李萌记谱)
6.《娃哈哈》(石夫曲李婉芬编)
7.《绣金匾》(陕北民歌延甲改)
8.《劳动最光荣》(史兆元编)
9.《欢乐的阿佤》(杨正仁作叶申龙改)
10.《童年的回忆》(傅明鉴编)
五级曲目:
1.《浪淘沙》(潮州音乐杨秀明演奏谱)
2.《云庆》☆(江南丝竹斯华演奏谱)
3.《高山流水》☆(曹东扶订谱)
4.《泼水》(张树德曲)
5.《蕉窗夜雨》(罗九香传史兆元记谱)
6.《洞庭新歌》(王昌元浦琦璋编曲)
7.《绣荷包》(邱大成编曲)
8.《蜜柑红》(苏巧筝编曲)
9.《花儿与少年》(青海民歌李婉芬编曲)
六级曲目:
1.《高山流水》☆(山东筝曲高自成编曲)
2.《柳青娘》(潮州民间乐曲林毛根演李萌记谱)
3.《庆丰年》☆(赵玉斋曲)
4.《出水莲》☆(罗九香传谱陈安华记录整理并注详细指法)
5.《崖山哀》(广东汉乐罗九香、陈安华整理)
6.《闹元宵》(曹东扶编)
7.《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焦金海编)
8.《丰收锣鼓》(李祖基曲)
9.《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曲尹其颖改)
10.《香山射鼓》(曲云曲 )
七级曲目:
1.《寒鸦戏水》☆(潮州筝曲郭鹰传 项斯华演奏谱)
2.《山坡羊》(河南民间乐曲任清志演奏谱)
3.《花灯会》(苏振波曲)
4.《粉蝶采花》(潮州音乐林玲编筝曲 )
5.《四合如意》(浙江民间乐曲王巽之传谱孙文研整理)
6.《铁马吟》☆(赵登山曲)
7.《秦桑曲》(强增抗、 周延甲曲周望演奏谱)
8.《春涧流泉》(徐涤生曲、林玲演奏谱)
9.《春到拉萨》(史兆元曲)
10.《战台风》☆(王昌元曲)
八级曲目:
1.《陈杏元和番》(曹东扶订谱)
2.《将军令》(浙江筝曲王巽之传项斯华奏谱)
3.《月儿高》(浙江筝曲王巽之传项斯华奏谱)
4.《姜女泪》(陕西郿鄠音乐周延甲编曲)
5.《建昌月》(徐晓林曲)
6.《伊犁河畔》(成公亮曲)
7.《井冈山上太阳红》☆(赵曼琴编)
8.《东海渔歌》☆(张燕曲)
9.《四季歌》(叶申龙霍存慎编曲叶申龙订指法)
10.《雪山春晓》☆(范上娥格桑达吉曲)
九级曲目:
1.《粉红莲》(民间筝曲杨秀明演奏谱)
2.《茉莉芬芳》(何占豪曲)
3.《幸福渠水到俺村》(沈立?
?项斯华范上娥曲)
4.《银河碧波》(范上娥曲)
5.《木卡姆散序与舞曲》(周喆邵光琛李玫曲)
6.《春到湘江》(王中山改编)
7.《长相思》(王建民曲)
8.《草原英雄小姐妹》☆(刘启超张燕曲)
9.《林冲夜奔》☆(陆修棠王巽之编曲)
10.《黔中赋》☆(徐晓林曲)
十级曲目:
1.《汉江韵》(乔金文曲任清芝演奏谱)
2.《钢水奔流》(周德明曲)
3.《清江放排》(陈国权丁伯苓曲)
4.《山的遐想》(庄曜曲)
5.《彝族舞曲》(王中山改编)
6.《绣金匾随想曲》(赵曼琴编曲)
7.《长安八景》☆(杨洁明李婉芬曲)
8.《幻想曲》☆(王建民曲)
9.《情景三章》☆(徐晓林曲)
注:带☆的为必选曲目
8. 云南佤山属于哪里截止2021年,云南有16个机场。其分别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迪庆香格里拉机场、大理荒草坝机场、昭通机场、澜沧景迈机场、宁蒗泸沽湖机场、红河蒙自机场、普洱思茅机场、保山云瑞机场、临沧机场、文山砚山机场、腾冲驼峰机场、德宏芒市机场、沧源佤山机场。
9. 佤族阿佤山佤人认为佤族起源于“司岗里(岩洞)”,布饶人则认为佤族起源于葫芦,
或是天神创造了达古亚和叶里,由他们繁衍人类;或是由达能在女始祖烨奴姆(又称妈农)身上沫了口水,因而妈农生育人类等等。
无论勒佤人是出自于司岗里或是葫芦里,或是神创造佤族祖先,我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的佤族人,对于佤族人的起源普遍认为来于司岗里,生于葫芦,
最早的栖息地是在靠近云南省西盟县岳宋乡南锡河对面缅甸勐冒的公明山。
司岗里圣地不管在哪国,都是佤族先祖出世的地方。
佤族后人始终记住自己是从神圣的司岗里走出来的阿佤人,因此,许许多多的佤族人,经常过境到缅甸的司岗里朝拜,把那里的山崖岩洞、溪水飞瀑、树木花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都绣在自己的衣服上,带回家。
今天的沧源佤族自治县,随处可见“司岗里”三字,到处可听到“司岗里”传说,可以说“司岗里”是沧源佤族的文化。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人类祖先被囚禁在大山岩洞里出不来,一天,一只小鸟从石洞旁飞过,听见石洞里有人的声音。
它飞遍大地,对动物、植物说,人要从岩洞里出来了。动物、植物听到人要出来的消息,都很紧张,议论纷纷。
豹子说,不能让人出来,人一出来就会打死我们。他们要是出来了,我就咬死他们。
大树说:“不能让人出来,人一出来就会砍死我们。他们要是出来了,我就倒下去压死他们。
可大多数动物、植物不同意豹子和大树的意见。大树仍然坚持着,只要人出来,我非把他们压死。
蜘蛛听了非常生气,说:你连我的一根丝都压不断,还想压死人?敢不敢打赌,要是你能压断我一根丝,我同意不让人出来。要是压不断,就得让人出来。
蜘蛛说完,就在树林里拉了许多丝。大树一棵接一棵的倒下,蜘蛛的丝不仅没被压断,反而越扯越长。大树认输了,同意让人出来,其它动物植物也跟着同意让人出来。
人想出来了,石洞没门。动物决定帮助人打开石洞。
大象伸长鼻子来撬,没撬开。犀牛用尖尖的角来抵,没抵开。
野牛伸着粗粗的嘴筒子来拱,拱不开。
麂子扬着硬硬的蹄子来蹶,也没开。
老熊用厚厚的巴掌猛击石头,未开。
鹦鹉和犀鸟的嘴壳都啄弯了,也未啄开
。
小鸟只好去求人的创造者莫伟,他把人弄出来。
莫伟对小鸟说:去请小米雀帮忙吧。
小米雀去找苍蝇帮忙,告诉它在,它啄石洞时,啄一囗苍蝇就吐一口唾沫在上面。小米雀带着苍蝇来到石洞前,用黄秧秧嫩生生的嘴壳去啄石洞。动物、植物都不相信小米雀。
小米雀飞到枇杷树上饱饱地吃了一顿枇杷果后,蹲在岩石上,蘸着山泉刷刷地磨自己的嘴壳,然后叫苍蝇用一根细藤子把它的嘴壳绑牢。
它攀到石洞上,夺、夺、夺地啄了起来。它啄一口,苍蝇就在它啄过的地方吐上一口唾沫。
渐渐地,石洞裂开了,人从石洞里挤挤攘攘地走出来。
本来就不同意让人出来的豹子龇牙咧嘴地守候在洞口边。
人出来时,它突然扑上去,咬死一个、两个、三个。
老鼠生气了,“嗵”的跳到豹子身上,使劲咬住豹子的尾巴不放,豹子痛得“嗷、嗷”直叫,痛得在地上打滚。
人一个接一个出来了,豹子害怕了,拼命甩掉老鼠,逃跑了。
其他人才顺利地走出了山洞,活下来。这走出来的第四个人,就是佤族的先祖。
于是,佤族在人类就排行为老大,以后依次出来的拉祜族、傣族、汉族……便排为老二、老三、老四……佤语中称岩佤、尼文、三木傣、赛口……
人们出来后,非要感谢小米雀。小米雀说:我不要感谢。你们以后种出粮食,田边地角抛撒掉的给我拣吃一点就行了。
人们去感谢苍蝇,苍蝇说:“我不要感谢,你们以后吃剩的残羹剩水,给我一点吃就行了。
人们要感谢蜘蛛,蜘蛛说:“你们要感谢我,我不要。以后你们盖了房子,让我在屋檐下搭个窝,张个网,避避风,躲躲雨就行了。
人们去感谢老鼠,老鼠说:我也不要感谢。你们以后收了粮食,仓旁、囤箩边撒掉的粮食让我吃一点就行了。
因此,佤族形成了帮忙不讲报酬,只吃一点饭就行了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养成了视盗窃为耻的民族风范。
佤族有史以来,粮食仓库都建寨子外边,却无人偷拿。
再后来,从山洞里出来的人外出闯天下,以天下为家;回到司岗里,司岗里也是家。
他们说,亲兄弟围成圈,也是“司岗里”;亲兄弟抱成团,也是“司岗里”;亲兄弟有力量,也是“司岗里”;亲兄弟得胜利,也是“司岗里”!亲兄弟喝酒,亲姐妹跳舞,也是“司岗里”。
总之,佤族“司岗里”文化的内涵非常之广泛,于是,就有了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有了打歌夜,有了崖画祭,有了大剽牛,有了拉木鼓舞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