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格萨尔王城景区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6-20 12:2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AAA级旅游景区
                       格萨尔王城旅游区位于甘孜县城东南,紧依G317国道,距格萨尔机场58.7公里,距康定380余公里,交通通达性好。景区包括格萨尔王城、雅砻湾湿地公园两大部分。格萨尔王城旅游区四周雪山环抱,雅砻江南绕,依山临水,环境优美。主要包括人文景观、自然山水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田园风光和生态农牧业体验等类型,有大小景点70余个。格萨尔王城旅游区如今已打造成为集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享受、民俗体验、格学传承、宗教朝觐于一体的文旅融合经典旅游区。
甘孜县创新培育集体经济发展“飞地”模式,在国道317线进入县城门户处,投资6.3亿元,着手兴建格萨尔王城,于2019年9月与格萨尔机场同步投入运营。该景区是甘孜县目前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和文化旅游项目。置身王城,格萨尔文化区、湿地休闲区、草原体验区、史诗观光区,移步换景;听说唱、看藏戏、赏踢踏、购唐卡,不一而足;饥可品盛世王宴,倦可泡珠牡温泉;动则跑马射箭,静听流水潺潺;日望青山如黛,夜观繁星满天;住藏族风情客栈,买雪域手造特产……一睹格萨尔文化“全景”。
自景区开城运营以来,128个单体建筑已经全部租赁,网红火锅拾玲珑、印度风情藏餐、宝莱坞音乐餐吧,富有特色的泥塑、藏刀、银器等302家商家“签”入王城,为129个贫困村增加1100余万元的直接收入,俨已成为全县1.5万余名贫困人口“攻城拔寨”的有力支撑,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核心产业。
云到雪域云成山,山到高原山是海。奶龙山脚,扎曲河畔,雅砻江边,如今的格萨尔王城,0-满园、景色怡人,来往游客络绎不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经州文化和旅--政部门推荐,文化和旅游厅组织评定并于2020年5月18日完成公示,甘孜县格萨尔王城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信息来源:四川新闻网


                       格萨尔王城、瓦须部落、亚拉神山……甘孜州新晋的8个4A级景区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DA MEI GAN ZI





格萨尔王城、瓦须部落、亚拉神山……

甘孜州新晋的8个4A级景区



2021年4月底,格萨尔王城、德格印经院、松格嘛呢石经城、桑堆红草湿地、瓦须部落、措普沟、亚拉神山、藏巴拉花海被授予4A级景区。目前,甘孜州A级景区总数已达81个,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成都市。

甘孜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州委、州人民政府着眼全局、立足州情,把优先发展全旅旅游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抓手和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的龙头引领。近年来,甘孜州坚持全域旅游“四大理念”和“五个并重发展”思路,坚持以要素提升为重点,一手抓品牌形象提升,一手抓重点景区建设,初步构建起了环雪域贡嘎旅游圈、环圣洁亚丁旅游圈、环格聂圣山旅游圈、格萨尔王文化旅游带和中国最美高原湿地、中国最美草原湿地的“三环一带两湿地”发展布局,全州各景区呈现出整体推进、量质齐升,各具特色、各展所长,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喜人态势。



甘孜县格萨尔王城

格萨尔王城,集古老、神奇、幽奥、秀美、壮观于一体,集诗情画意,融历史传说。

这里,就像是留给世人调节生活节奏的一个暂停键,忙碌在各个领域的人,来到这里,便会放慢节奏,感受慵懒时光的惬意。



森珠达孜王宫,英雄格萨尔的宫殿,外形如布达拉宫的主殿,古朴典雅,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藏式建筑风格。



古色古香的建筑,琳琅满目的壁画,满腹诗书气息,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惬意空间。

格萨尔王城,没有熙熙攘攘,没有烦扰吵杂,只剩下原有的恬静与安逸,古朴与清幽。



远方云雾缭绕,群山漂浮,仿佛一片若隐若现的玄幻世界,飘飘渺渺的薄雾里,在珠牡湖摇着一叶木舟来到湿地边。



白天,这里的太阳格外温柔,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炎热,傍晚,这里的晚霞格外妖娆,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想要揭开她的面纱。







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之盛名。德格印经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手工木版印刷中心,占藏族文化70%的古籍存储在其中,是藏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面旗帜。



德格印经院的雕版印刷技术是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唐卡绘画、藏纸技艺、藏戏等六项,在第一批国家批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之中,它们代表的都是德格印经院的雕版印刷技艺。印经院古老的狼毒造纸和印刷技艺,也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渠县松格嘛呢石经城

富有传奇色彩的松格嘛呢石经城座落于县城的东北方,距县城约70公里的阿日扎乡境内,美丽而奇特的松格嘛呢,远看像一座圆锥开塔一般仿佛像一座城堡,又有点像寺庙,虽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还是那么坚固、雄伟、独特,犹如天神所赐,松格嘛尼石经城于是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松格嘛呢石经城的石板上,都刻有不同的经文和各种不同的佛像,每一块经文都刻得工整有序,佛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光彩夺目,让人留念忘返。松格嘛呢石经城南北宽47米,东西长73米,城外墙高10米,城中心主体部份最高处为15米,在石经城的四周墙体上布满了一排排重重叠叠看似“窗口”的神龛,在正面偏西位置有道城门可以进出,走进城里,里面是一层层一圈圈的嘛呢墙,中间有狭窄的通道,弯来拐去好似进入了一座迷宫。有些地方像进了石窟一样,在石经城的中心有一个小塔顶,塔顶中间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小洞,从这小洞里(塔顶)你能听到河水的流动声、寺庙鼓声等等,其声音美丽而动听。



整座石经城外部颜色呈暗红色,据当地人介绍,这是因为建造之初,整座城被喷洒过一种从天然植物中提炼而成的红色染料所致,经历了千年风雨的洗礼,到如今颜色依然清晰艳丽。由于日积月累的堆砌,城体已开始下陷,而石经城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一样高。



稻城桑堆红草湿地

在稻城县城以北28公里处,桑堆镇公路边,有一个小水塘,每年秋天布满了红色的水草,这里便是稻城美丽的红草地。



生长在水中的红草,大都疏密相间,像灌木枝扎根在水池中。这些红草在阳光的照射下,紫里透红,非常吸引眼球。海子里有一些散落无序的顽石点缀其间,平添几多浪漫。远处山腰斜坡上硕大的藏文六字真言,发散着一种雪域高原的神秘与庄严。

色达县瓦须部落

瓦须部落文化旅游景区横跨色达县洛若、色柯两镇,国道548横贯,距甘孜格萨尔机场约200公里。景区规划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3850米左右,是一个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且充满历史印记和神秘风情的藏文化活态博物馆,主要包含洛若藏文化风情小镇、丹青药王神山(旱獭生息园)、瓦须游牧生活体验园区、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



巴塘县措普沟

措普沟景区集温泉、草原、湖泊、雪山、森林、冰川等多样性景观资源为一体,在这里可以体验神奇的喊泉,在湖边喊鱼,与岩羊、藏马鸡等高原小精灵亲密互动,感受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措普沟国家森林公园由于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天遥地远,知道的人不多,普通游客罕至,被称为“隐世天堂”。

措普沟景致形态尤为丰富。这里汇集了山川景物的精华,雪峰、冰川、原始森林、湖泊、河流、峡谷、瀑布、温泉、草原、寺庙、藏族康巴风情……



小草坝冰川草坪,集山水林草为一体,融高雄雅秀为一炉,是一个幽静出尘的避暑胜地和妙绝人寰的旅游风景点。



一望无际的章德草原,让游览的人们不仅会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快感觉,而且还可领略藏区的牧场风光、牧区风情。

道孚县亚拉神山

藏语全称为“夏学雅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系中国藏区四大神山之一。该山地跨道孚、康定、丹巴三县,其西北面与塔公草原相连,形成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观。雅拉雪山主峰海拔5820米,终年积雪覆盖,盛夏时日,在如花似锦的塔公草原上观瞻雅拉雪峰,有如临仙界之感。



亚拉神山已被甘孜州列为全州18个生态旅游区之一,名为“雅拉雪山天然生态旅游区”。该区风景优美,观光旅游资源类型众多,而且组合紧凑绝妙。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在金字塔形的雅拉雪峰下,有一个碧蓝的高山湖泊——友措,湖水与冰川之间为冰瀑布连接,湖周山坡为红杉和杜鹃灌丛,构成一幅精妙绝伦的天然画卷。



雪山顶呈“品”字形,冰川之下,数条瀑布炒年糕悬崖上如九天之水飞泻而下,与瀑布相接的是清澈的高山冰斗湖——友措神海(也叫玉石海)湖泊,红杉、碧草和各色的鲜花相得益彰。



理塘县藏巴拉花海

藏巴拉花海位于国道227沿线,处于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和环亚丁两小时旅游圈区域内的核心枢纽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该园区规划面积13.2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59平方公里,按“一园多主体、种养循环、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进行规划与建设,属于集农业观光、果蔬采摘、露营、花海、寺庙游览、骑马、射箭等娱乐活动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复合型景区。



春赏烂漫山花,夏瞰无垠绿原,

秋观五彩仙境,冬乐冰雪温泉。

甘孜美景集合了雪山、草甸、森林、湖泊

冰川、温泉、瀑布、峡谷…

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魅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四川省甘孜州地方志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准格尔油松王旅游景区 准格尔旗油松王旅游景区
                           1.准格尔旗油松王旅游景区伊旗的城陵,达旗的响沙湾,准格尔旗的油松王等。
2.准旗油松王多少年了伊旗的城陵,达旗的响沙湾,准格尔旗的油松王等。
3.中国油松王旅游景区地址七星湖
九城宫生态园
成吉思汗陵园
十二连城
库布齐沙漠
响沙湾
西鄂尔多斯珍稀植物自然保护区
百眼井
郡王府
恐龙足迹化石
鄂尔多斯红碱淖
黄河三峡
统万城
秦直道
王爱召
百眼窟
转龙湾
释尼召沙漠人工湖
乌仁都西
昭君坟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
无定河
准格尔召
油松王
阿尔寨石窟
世珍园旅游区
恩格贝
乌审召庙
望采纳!
4.准格尔旗油松王在哪伊旗的城陵,达旗的响沙湾,准格尔旗的油松王等。
5.内蒙古油松王旅游区油松王旅游区22:00关门。
中国油松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镇松树焉村。條萊垍頭
油松王旅游区位置相对非常偏僻,不过这正好发挥自驾优势,能够到访一般跟团游玩不到的景点,顾名思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油松,距今已经900多年树龄,油松生长在一个周围相对最高的土台上,从远处放眼望去,一个高高的土台上矗立着一颗粗壮而茂盛的油松,站在油松的位置举目四望,周边尽是满目荒姨贫瘠的内蒙古和黄土高原的景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让人联想到居然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生长着,或许这确实是受到了神灵的庇护吧,怪不得很多人不辞万里过来祈福,值得去一看。
6.准旗油松王景区电话薛家湾到大松树焉(油松王所在地)大概坐车两个半小时,坐车要坐去羊市塔的车就到了。票价大概40元左右。  
7.准格尔旗油松王旅游景区门票薛家湾的特产:奶茶、牛肉干。
奶茶:薛家湾人喜欢喝热茶,早上,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将剩余的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时取饮。
牛肉干,薛家湾的牛肉干一般是用黄牛肉和其他调料一起腌制而成的肉干。牛肉干中的风干牛肉源于蒙古铁骑的战粮,携带方便,并且有丰富的营养。
8.准旗大松树油松王图片薛家湾的特产:奶茶、牛肉干。
奶茶:薛家湾人喜欢喝热茶,早上,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将剩余的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时取饮。
牛肉干,薛家湾的牛肉干一般是用黄牛肉和其他调料一起腌制而成的肉干。牛肉干中的风干牛肉源于蒙古铁骑的战粮,携带方便,并且有丰富的营养。
9.鄂尔多斯油松王景区电话号码鄂尔多斯高原海拔1100~1500米左右,最高点为西部黄河畔的桌子山,海拔2149米。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微倾,起伏和缓。
鄂尔多斯高原,原来是对相关群山和盆地的统称,主体区域现在地质学界已经称鄂尔多斯盆地(即陕甘宁盆地)。从绝对高度看,是高原,而从四周高地看,又是盆地。
10.油松王旅游区开放时间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面积8.67万平方公里,是台湾陆地面积的2.5倍。它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草原钢城包头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金三角”。
鄂尔多斯市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伊克昭”(蒙古语)汉意是“大庙”,伊克昭市是由中国清朝时期鄂尔多斯六个旗在达位特旗王爱召会市而正式得名。“鄂尔多斯”(蒙古语)汉意为“很多宫殿”,这一名称已成为伊克昭市的代名词。伊克昭市现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如成吉思汉陵?
??“河套人”故地、朱开沟文化遗址、统万城、十二连城、准格尔召、油松王和神奇响沙等。  
以长城为界,鄂尔多斯南临陕西、山西省,形成-文化与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乡”。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包头市与鄂尔多斯又形成内蒙古自治区最为富集的“金三角”地区。纵贯南北与横贯东西的铁路、公路为前来旅游的宾客提供了别捷的交通。
拜谒成吉思汗陵寝,仰视一代天骄的形象,再赏独具蒙古族特色的鄂尔多斯婚礼仪式表演,品尝元代宫廷宴--诈玛宴的美味,会使你体验出马背民族的精神特质和鄂尔多斯独特的祭祀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
11.准格尔旗油松王旅游区中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北纬35度以北的9个省、自治区,总面积达128.24 平方公里。
中国12处沙漠,有的称沙漠,有的称沙地,其区别何在?科学界将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沙漠,半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沙地。因此,从沙漠、沙地的分布上,可以看出干旱半干旱区的分别。
?第一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
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那里的动物有夏眠的现象。
名称由来
维吾尔语中,“塔克”、“塔格”、“博格‘达’”的“达(克/格,轻声)”都是山的意思。“拉玛干”,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大荒漠”,引申有“广阔”的含义;那么“塔克拉玛干”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的意思。
第二大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同时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面积有大约4.88万平方公里,海拔300~600米,水源较多。
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专家这样评价:“沙漠里冬季有较多积雪,春季融雪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特有的短命植物迅速萌发开花。这时,沙漠里一片草绿花鲜,繁花似锦,把沙漠装点得生机勃勃,景色充满诗情画意。”“春季开花的短命植物群落最引人瞩目,冬季的雪景、春季的鲜花、夏季的绿灌都各有特色。”
由4片沙漠组成,西部为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东部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为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其北为阔布北—阿克库姆沙漠。准噶尔盆地属温带干旱荒漠。
?第三大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Badain Jaran Desert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位于北纬39°30’~42°,东经98°30’~104°,面积4.4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沙漠,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
主要属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东部小范围属阿拉善左旗。巴丹吉林系蒙古语,沙漠以一居民点而得名。沙漠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必鲁图峰海拔1617米,垂直高度约435米,堪称”沙漠珠穆朗玛峰”。处于阿拉善沙漠中心,气候干旱,流动沙丘占沙漠面积的83% ,移动?
?度较小 。
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一般高200 ~ 300 米,最高的达 500米。以复合型沙山为主,为北 30°~40°东方向排列,系西北风的强大影响所致。高大沙山的周围为沙丘链,一般高20~50米。沙丘和沙山上长有稀疏植物,西部以沙拐枣、籽蒿、麻黄为主;东部主要为籽蒿和沙竹,沙拐枣、麻黄等逐渐减少。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 ,为主要牧场。
沙漠因为缺少水而生成,因为缺水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在极度干旱的巴丹吉林沙漠却有着沙山和湖泊共存的奇观,这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费解.高大沙山间的低地有144个内陆小湖,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东南部。由于蒸发强烈,湖泊积聚大量盐分,湖水大多不能饮用或灌溉。
东南部一些湖泊的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可供牧业利用。某些湖盆边缘仍有淡水泉出露,可饮用,为今后治理沙漠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大沙漠
--腾格里沙漠
Tengger Desert
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向南延伸到宁夏中卫,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沙漠海拔1200~1400米左右。腾格里蒙古语意为天,寓意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因此得名。
在腾格里深处有许多湖泊,远远望去,湖边堆堆盐囱恰似冰雪,湖面泛着银光,犹如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图片大沙海冰川。如面积有30公顷的沙漠高地湖泊高墩湖,湖里不但有鲤鱼,湖上还有野鸭、天鹅等30多种鸟类。平坦如坻的草原上,牛羊成群,骆驼游荡。那里最著名的是通湖草原,地势低洼,原为一沙漠深处的内陆湖,周围草场片片,有很多双峰骆驼。
第五大沙漠
--柴达木沙漠
柴达木沙漠是中国第五大沙漠,面积3.49万平方公里。柴达木沙漠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的腹地。海拔2500米-3000米,是中国沙漠分布最高的地区。干旱程度由东向西增大,东部年降水量在50~170毫米,干燥度2.1~9.0;西部年降水量仅10~25毫米,干燥度在9.0~20.0。盆地中呈现出风蚀地、沙丘、戈壁、盐湖及盐土平原相互交错分布的景观。
第六大沙漠
--库姆塔格沙漠
面积为2.28万平方千米。在新疆东部、甘肃西部、罗布泊以南,阿尔金山以北。“库姆塔格”为维语,“库姆”为沙漠,“塔格”为山。“库姆塔格”即为沙山。多流动沙丘,快速向西南移动,有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会合的趋势。
"库姆塔格"这个词来源于维吾尔语,维吾尔语中是“沙子山”的意思。中国西部有两个同名同姓的“库姆塔格沙漠”:一个位于新疆鄯善老城南端,与老城东环路南段相连,全称为“鄯善县库姆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简称鄯善库姆塔格沙漠),面积1880平方公里。
另一个在甘肃西部和新疆东南部交界处(简称甘新库姆塔格沙漠),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大致位置北接阿奇克谷地-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一线、南抵阿尔金山、西以罗布泊大耳朵为界、东接敦煌鸣沙山和安南坝国家级保护区(地理坐标:东经:90°27'~94°48',北纬:39°00'~40°47'),该沙漠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第七大沙漠
--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因此得名。古称“库结沙”、“破讷沙”,亦作“普纳沙”。
库布其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长400公里,宽50公里?
?沙丘高10—60米,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横跨内蒙古三旗。
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面积为1.61万平方千米,在鄂尔多斯北部。临近黄河。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15米,少数高达50~100米。
第八大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面积为0.99万平方千米,在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蒙语中,“乌兰布和”为红色的公牛,用以表示沙漠的破坏力特别强大。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30米,最高部高50~100米。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盟境内。北至狼山,东近黄河,南至贺兰山麓,西至吉兰泰盐池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季风强劲。沙漠南部多流沙,中部多垄岗形沙丘,北部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解放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治理,在蹬口县二十里柳子至杭锦后旗太阳庙一线,营造一条宽300-400米,长175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林带两侧5公里为封沙育草区,控制了沙漠东移。沙漠内除种树种草外,还开辟出20余万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甜莱、葵花籽及各种瓜类。乌兰布和沙漠日照丰富,可以引黄河水自流灌溉,湖池广布,有发展农、牧、林、渔业的良好条件。
第九大沙漠
--毛乌素沙地
Maowusu Shamo
毛乌素沙漠( Maowusu Shamo)亦称鄂尔多斯沙地(Ordos Desert)。毛乌素,蒙古语意为“坏水”,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第十大沙漠
--浑善达克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浑善达克沙地东西长约450千米,面积大约5.2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在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沙泉,泉水从沙地中冒出,汇集入小河。这些小河大部分流进了高格斯太河,也有的只流进水泡子里,还有的只是时令性河流。
浑善达克沙地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也有人称它为“花园沙漠”。那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多,是候鸟的产卵繁育地,还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药材。
?
第十一大沙漠
--科尔沁沙地
面积为4.23万平方千米,在西辽河流域。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高10~20米,最高达50米。库仑旗流动沙丘特别高大,蒙族称作“塔敏查干”,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西辽河水系贯其中。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沙层有广泛的覆盖,丘间平地开阔,形成了坨甸相间的地形组合,当地人称它为“坨甸地”。
沙丘多是西北——东南走向的龚岗状,在沙岗上广泛分布着沙地榆树疏林。西辽河上游老哈河流域还有沙黄土堆积,植被以虎榛子灌丛和油松人工林为主。科尔沁沙地西部翁牛持旗松树山及附近沙地分布有油松林,沙地东南部大青沟内分布有水曲柳林。
第十二大沙漠
--呼伦贝尔沙地
面积0.72万平方千米,在呼伦贝尔西南部。多固定半固定沙丘,高5~15米,以满洲里至海拉尔铁路沿线最为典型。
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为大兴安岭西麓丘
陵漫岗, 西对达赉湖和克鲁伦河, 南与蒙古相连, 北达海拉尔河北岸, 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且南部高于北部。该区东西长 270km , 南北宽约 170km 。呼伦贝尔沙地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由于人们过度放牧,使得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原开始退化,从而形成中国的第四个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的气候具有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特点,沙地境内的河流、湖泊、沼泽较多,水分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较低,年降水量多集中于夏秋季。沙地土壤中含沙量较大,一般多为中、细沙。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沙带及其外围的沙质平原上,在固定的风沙土中,发育着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沙土。
                       四川甘孜州格萨尔王城9月16日开城迎客
                           中原商报社官方帐号

即将开城的“格萨尔王城”。
格萨尔王城将于9月16日开城迎客——
在甘孜州“康北中心”——甘孜县的县城边上,一座崭新的“格萨尔王城”正在拔地而起。8月28日,甘孜州甘孜县格萨尔王城推介会在成都市举行,向全球推介甘孜县文化旅游资源和格萨尔王城、格萨尔机场、格萨尔文化。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格萨尔王城将于9月16日盛大开城。
成都市龙泉驿区援藏工作队领队陈家泉向记者感叹:它不仅是一座“王城”,更是甘孜县129个贫困村脱贫增收的产业园区。
“动态还原”《格萨尔》史诗
“王城”坐落在甘孜县城东南部,藏式风格的主体建筑已全部竣工。
“王城所在地就是格萨尔史诗中四大战役之一‘霍岭大战’的遗址地。”甘孜县格萨尔王城景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向巴青西介绍,诸如此类的格萨尔史诗遗迹遗址在甘孜县境内就有120多个。因此,当地希望通过这样一座“城”,让游客近距离触摸格萨尔王的历史故事。
走进“王城”,内分五大道,分别以格萨尔大道及岭国四大战役来命名。向巴青西介绍,以格萨尔王城为中心,东南西北各形成了一个格萨尔文化圈,按照史诗中不同的故事内容打造景观小品。
不仅如此,城中还结合《格萨尔》史诗中描述的三十员大将城堡,建起三十座形态风格不同的藏寨。各寨子之间四通八达,以道相通,其中的街道都用史诗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名来命名。
“将森珠达孜王宫及三十员大将寨子,在一个地方以‘活态’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目前就只有甘孜县,并且还申请了专利。”向巴青西介绍,这种可参与可体验的呈现方式,突破了格萨尔文化研究成果只有“静态重塑”没有“动态还原”的瓶颈。
甘孜州最大产业扶贫项目
“格萨尔王城”不仅是一座传承历史的文旅之城,更是一座助力甘孜县脱贫攻坚的产业之城。
该项目规划用地1455亩,总投资6.3亿元。其中,龙泉驿区先后投入9400万元,作为贫困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金。
“这里也是甘孜州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和旅游项目。”甘孜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十员大将城堡的128栋房屋建设由政府主导,由贫困村作为建设主体。通过“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贫困村以“统规自建”的方式负责一栋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至450平方米不等的单体建筑。
“目前所有招商工作都结束了,128栋全部完成招商。”向巴青西介绍,今
后游客在格萨尔王城可以吃得到甘孜州特色美食;住得到藏式精品酒店;看得到格萨尔时期的特色建筑;购得到藏区独有的土特产品;玩得到格萨尔时期的民族风俗文化体验项目。不仅如此,已有200多名贫困群众在园区内务工,同时通过租金收入,每个村集体经济每年预计能增收8万到10万元。
到今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已经援助甘孜县10年。10年来,龙泉驿区先后派出5批援藏干部人才,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事业、人才培养、全域帮扶等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77亿元,协调社会资金3.6亿元,实施援藏项目114个,为脱贫奔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日报记者 罗向明 文/图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91141-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