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登录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_tip!
登录
QQ登陆
微信登录
搜索
搜索
热搜:
川藏线
骑行北京
骑行攻略
骑行西藏
装备
新手
山地车
公路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装备
骑行装备
骑行知识
骑行知识
骑行路线
骑行路线与攻略
自行车库
户外品牌
户外品牌
户外保险
户外保险
快捷导航
自行车装备
人身装备
自行车配件
山地车保养
骑行经验
骑行技巧
骑行健康
骑行安全
美利达
捷安特
喜德盛
ucc
大行
闪电
死飞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
骑行论坛
›
骑友交流
›
骑行知识
›
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到底是件什么样的兵器?
推荐主题
小号网-抖音里面的等级_抖音账号在线交易购
账号交易网-微信小号网站,微信小号在线购买
杭州百货购物攻略 杭州大型购物
锦州世博园攻略(详细游玩指南,让你玩转锦
春节去哪旅游最值得推荐(精选春节旅游攻略
runningman首尔景点哪几 韩国runningman好
返回列表
查看:
30
|
回复:
0
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到底是件什么样的兵器?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苦行僧
当前离线
积分
274215
窥视卡
雷达卡
苦行僧
楼主
电梯直达
发表于 2024-7-27 04:24:52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空城计退敌,不可想象之举
诸葛亮在中国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人物,鲁迅先生就评价诸葛亮“孔明之智近乎妖”。其实,在历史的记载中,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甚至还是一个发明家,不管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作为正史的《三国志》,里面都记载了诸葛亮在北伐途中发明了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有效地支援了蜀国的北伐。
在诸葛丞相的诸多发明中,对于诸葛连弩这样的兵器描述古今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那么,诸葛连弩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的威力到底是什么样的?
先来看下《三国志》中的记载,史书里说“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然后又引用了《魏氏春秋》的记载,说诸葛亮“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影视中的木牛流马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可以有以下几点推断:一是诸葛亮将一种叫连弩的兵器的构造做了改进,而并非发明,进行了“损益”后的连弩,正式的名字叫做元戎弩,第二就是诸葛亮将连弩使用的弩箭做了改进,弩身改成了铁,长度变得有八寸(接近两米)那么长,第三就是这个连弩一次性能发射十支弩箭。
其实真正的诸葛连弩要比这个大得多,弩箭也不一样
既然在诸葛亮的时代之前,就已经有了弩这种兵器,那么它是什么样的呢?根据东汉刘熙在《释名·释兵》中的记载:“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县刀,其形然也。含括之口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之枢机开阖有节也。”刘熙的书中对弩的形状和使用方式有了很详尽的描述,其形状大致上和我们现在想象并还原出来的弩的形状差不多。
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话,在西汉时弩就存在了。西汉的弩已经用石作为弩的威力的计量单位,其中射程最远的叫黄肩弩。根据《史记》记载,飞将军李广曾经用黄肩弩射杀了好几个匈奴的裨将,击退了敌人。如果参考匈奴人使用的骑射弓的射程一般为200米左右的话,那么李广当时使用的大黄弩的射程至少应该是超过了200米,而且精度高,否则也不会一连杀了数人。(实际上李广的臂力奇大,按照推算,他使用黄肩弩的射程有400米以上)。
飞将军李广
回头再来分析下诸葛连弩,我们首先的判断是:诸葛亮将弩的尺寸进行了扩大。因为“元戎”这是一个专用词,在《诗经》中,元戎的意思就是大。因为参、照西汉就已经纯在的黄肩弩来看,用来直接射杀敌方人员的弩的改进点已经不大了(如果是单纯地增加射程的改进,那单个士兵就不易携带了)。因此诸葛亮改进后的这种元戎弩因为比较大,很可能是多人携带,用来进行攻城使用的。
由此,第二个推断也可以解释了,诸葛亮将弩箭改成铁制,并延长到两米长,这肯定不是用来解决单个敌人的,而是因为他北伐有攻城的任务,因此需要加固箭身,因此改成铁制,如此才有更大的破坏性。
第三个改进点,到现在一直有两种说法,就是“一弩十矢俱发”是说可以一次性将十支弩箭全部发射出去呢还是一次装填十支弩箭,然后依次发射十次呢?
我想应该是后面一种。因为诸葛亮改进后的弩箭长度已经有两米了,如果同时发射十支出去,那对弩的大小和弩弦的要求就要求很高了,操作的人员、弩箭的瞄准、这么多箭射出去后还要保证不偏离,难度实在太大了?
即使勉强安装上了,还要考虑周边其他连弩的配合。假使万弩齐发,前后左右同时射出去的弩箭自身都会互相形成干扰。因此据此推断,诸葛亮应该是采用了现代枪械弹匣的设计原理,连弩本身会有一个箭匣,然后通过特殊装置将弩箭一支接一支地压到箭匣中。每射出去一支后,士兵不必重新装填,只需将弩弦拉回到满弩的状态,再发射即可。
分析到这里,有人可能又要多问一句:那么诸葛亮当时改进这些兵器的目的何在?他当时乃一国的丞相,日理万机,怎么还会有功夫去搞这些发明创造?这当然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异想天开,我想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当时蜀国的兵力和国力所决定的,当时的形势迫使诸葛亮不得不去想办法改进。
根据后世推断,三国时期各国真正的兵力,魏国有约50万,吴国有约20多万,蜀国其实人口和疆域最小,兵力估计只有约10万。再考虑到蜀国还要分兵把手各个关隘,防备吴国以及南部和西北方向的少数民族,其实真正能动用北伐的兵力估计也不过五六万,根本不像小说描述一次北伐就是十万二十万的。
蜀国的实力是最弱的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人海战术去攻城拔寨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使用最小的代价来达到最大的战果,便是诸葛亮进行发明创造的本质原因。因为蜀国兵少,所以促使诸葛亮去发明了一次可以装填多支弩箭的攻城连弩,从而节省人力和以及增大对敌的毁伤效果。此外,三国时期大部分城池和关隘都是用黄土构筑而成,两米长的铁箭真是再为合适不过的破城利器了。
声明:此文由 七宝杂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0571bike.com/thread-92414-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旅途故事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