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维映故居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8-18 04:2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维映故居位于岱山县高亭镇清泰路后街弄14号(黄家)。金维映(1904~1941)女,原名金爱卿、又名金志成,昵称阿金,浙江省岱山县高亭镇人,幼年和童年时代成长于高亭镇黄家。1913年就读定海县立女子小学。1919年到宁波师范学校学习。师范毕业后,回定海“女子小学”担任幼稚班老师。金维映出生于20世纪初叶半,金维映故居,金维映故居简介,金维映故居-舟山市岱山县金维映故居旅游指南

                       缅怀梁金山 国人当自强 太极拳在梁金山故居练起来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为缅怀爱国侨领梁金山先生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作出的卓越贡献,当日,保山市饮食健康保健协会中医药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健身气功团7位蒲缥本地团员来到梁金山故居缅怀先贤,致敬楷模,并在梁金山故居庭院现场以“我爱你中国”音乐为背景,即兴演练太极拳,表达“不忘国耻 ,我们要自强”的决心和精神。

“东有陈嘉庚,西有梁金山”。梁金山,1882年出生于云南保山市。1903年赴缅经商。1931年“9.18” 事变以后,梁金山先生积极投身抗日运动,领导旅缅华侨开展抵制日货的斗争。



1935年,在怒江——东方大峡谷修建了中国最早的钢索吊桥——惠通桥。1937年“卢沟桥事变”,梁金山先生在缅甸组织领导了“缅甸华侨抗敌后援会”和“中华民国缅甸救国联合会”宣传抗日。在上海保卫战中,梁金山捐助蔡廷锴将军部白银4000两,捐给保卫古北口宋哲元将军部队白银5000两,将80辆汽车和1架飞机捐献给抗战,并坚持每月捐100盾卢比直至抗战胜利。当时国民党中央派给云南省的救国公债,他个人购买了一半多。1942年,日军大举南侵,缅甸告急。梁金山无偿动用自己公司的120辆卡车,昼夜抢运积压在仰光的10万吨国际援华物资。1943年,他筹措1500万元在昆明建立中国侨民银行公司(后称中国侨民银行,解放后捐给了政府),同时捐款30万元在昆明修志周体育馆(即现在的国防体育场)。为了支援抗战,挽救国家危亡,梁金山倾家散财,辛劳奔波。解放后梁金山被选为1-3届全国人大代表,享有很高威望。1977年8月27日,逝世于蒲缥方家寨,享年95岁。



据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隆阳区蒲缥带教丁雪芹介绍,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九套健身气功都是是融合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学说,具有锻炼平衡能力、防病治病、纠正形体等作用,同时又具有针对性强、适用面广等特色,是动静结合、身心互动、健患均益的健身方法。她指着在现场的一个伙伴说:“陈姐之前得过脑梗,就连一瓶矿泉水都提不动,现在手臂也伸直啦,腿也迈得出去啦,她还跟着我们到过北京,走了很多路都没问题,由此可见练健身气功的保健康复功效是相当好的。”

太极拳传承人孔平先生现场示范带教,他传承的是陈发科这一支,由陈发科的儿子陈照奎传给马虹,马虹传给章念伍,章念伍传给陈涵,他是陈涵的徒弟。他说“我把传承的太极拳结合在部队学习的擒拿格斗,更具防身实战性和健身养生预防疾病的实效性”。



据悉,保山市饮食健康保健协会成立于2010年,中医药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健身气功团成立于2014年,2016年6月受邀共117人到腾冲市欢乐湖畔展演,在隆阳区板桥镇举办了全市首场“2016健康保山﹒全民健身行动竞赛活动”。 201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 组织了1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队列、展演健身气功八段锦、八式太极拳;于2017年9月27日召开保山市隆阳区健身气功协会成立大会,形成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规范化管理的民间健身学术交流社团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2月1日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的讲话指出,体育强则国家强,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今天我们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来缅怀先贤,就是希望普及健康知识、合理膳食、全民健身,人人自我保健,大家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以史为鉴、振兴中华、奋发图强,在我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保山市饮食健康保健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杨建标说。

来源于保山市饮食健康保健协会
                       我国最“凄凉”名人故居,花五千万维持原样,邻居:趁早快拆了吧
                           我国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因此历史上其实出过不少的名人,所以至今可以说是留下了不少的名人故居,这些故居通常都会经过当地政府的整修,然后作为景点开放,一方面是可以保留历史遗迹,另外一方面同样可以为当地的旅游增添更多的色彩。



毕竟城市的旅游景点其实也就那几个分类,故居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存在,不过根据名人名气程度的不同,以及他的贡献不同,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其实会使得名人故居同样是有差别待遇的。



我国最“凄凉”名人故居,花五千万维持原样,邻居:趁早快拆了吧。这个故居其实就是阿炳的故居,普通人可能并不是很知道这个名字,但是学音乐,学艺术的应该就知道,是著名的二胡曲子《二泉映月》的作者。



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一个相当值得观看的名人故居,怎么当地人就不愿意它存在在这里呢?这其实设计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艺术和生活,我国对于艺术家的生活其实是相当的看重的,因此就要求艺术家不仅要技术成就高。



而且同时需要他们在生活作风上有也要完美,但是我们都知道,很多艺术家只是在艺术方面造诣高而已,但是生活作风确实不值得恭维。很多西方的著名艺术家同样是如此,而阿炳也是如此,也上因为生活作风的问题,所以当地人觉得还不如拆了。



但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对于艺术家的要求是否过于完美,毕竟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人,而他们的艺术作品,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这其实是有待争议的,当然也有的人 则是觉得所花费的维修费用太高了,还不如投入到其他的建设项目中。
                       学史打卡|李维汉故居:开国元勋 统战先驱
                           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本土红色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史故事,长沙市委组织部联合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长沙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开展“学四史、守初心、担使命”党员教育专题活动,推出“学四史”小程序。全市党员可通过“学史打卡”,以“云打卡”和“现场打卡”的形式,学习党史知识,汲取智慧力量,感悟初心使命。

进入“学四史”小程序

可以参与“学史打卡”哦~



李维汉故居

位于长沙县高桥镇维汉村新屋组,故居前临水塘,背依青山,风光秀丽,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李维汉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现故居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200多平米,共有大小房间40余间,屋与屋之间有天井、回廊相连,房屋错落有致。2011年,李维汉故居被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民盟中央授予中国民主同盟传统教育基地称号,2020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维汉同志简介

李维汉(1896年-1984年),又名罗迈,原名李厚儒,字和笙,湖南长沙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著名的理论家和卓越领导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并担任会议主席,1948年出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八大中央委员等职。1982年,中共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李维汉入党时的情景(油画)

1922年,赴法勤工俭学的李维汉受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委派回国汇报工作,年底来到北京,向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邓中夏汇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情况和要求,由毛泽东蔡和森介绍,经中共中央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持召开八七会议(油画)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改组,由李维汉与张国焘、周恩来、张太雷、李立三5人组成中央临时政治局兼常委。为了挽救革命,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连续召开几次会议,做出了举行南昌起义,准备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在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起义的重要决定。由于当时形势非常紧张,交通异常困难,原定于7月28日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推迟至8月7日在汉口召开。1927年8月6日晚,李维汉等还在连夜准备会议材料。8月7日,紧急会议在汉口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等计21人,由李维汉担任会议主席,负责主持会议。



耄耋之年获平反,竭尽全力为党工作

李维汉平反重新出来工作时,已是83岁高龄了,凭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耿耿忠心,他全然不顾耄耋之年,重病在身,仍竭尽余力地要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1979年,李维汉任中央统战部顾问,后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他虽已退居二线,仍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以长期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积极向党中央提出建议。



罗迈(李维汉)同志写给刘少奇同志的信件

1934年冬在中央苏区开始的扩红工作,由李维汉负责,这是罗迈(李维汉)同志写给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刘少奇同志关于福建省扩大红军问题的信件。



李维汉晚年著作《回忆与研究》

1978年,胡耀邦同志托人捎口信,请李老将自己所知道的党的历史情况,尤其是党早年的情况写下来,那时正是李老受“ 四人帮”迫害,身陷囹圄八年多,被遣送返回北京不久。他虽已年过八旬,患结核性腹膜炎住院治疗,仍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并把撰写回忆录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他在给胡绳、廖盖隆同志的信中说:“ 我是把这当作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的 。”他经常对人说:“ 老干部要做到两条,一条是保持革命晚节,做一个像样的、合格的共产党员; 另一条是应该收集一点党的、革命的历史资料,交给党。”他对协助整理回忆录的同志说:“ 这是党的事,是我的事,是你们的事, 是党的事业。”为了写回忆录, 几年来,李老不顾年高体弱,以超人的毅力每天坚持八个小时的学习与工作,直到病逝前三个月,他还插着氧气管,于病榻上修改稿件,并说:“完不成回忆录,我死不瞑目。”他能够这样做,正是因为他把撰写回忆录当作为党的事业做出的最后努力,到了晚年的最后岁月,仍竭尽余力,争分夺秒地去完成这一工作。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点至17点

联系方式





学史打卡|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

学史打卡|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

学史打卡|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学史打卡|关于胡耀邦同志纪念馆,你了解多少?

学史打卡|田汉文化园里都有啥?

学史打卡|王震故居:一组珍贵的历史照片

学史打卡|走进红色沙田,了解这些历史……

学史打卡| 今天,重温修业学校里的红色故事

学史打卡|许光达故居:青瓦白墙诉“明镜”

来源:长沙党建

编辑:余艺

编审:王圣民 曾楠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94098-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