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登录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_tip!
登录
QQ登陆
微信登录
搜索
搜索
热搜:
川藏线
骑行北京
骑行攻略
骑行西藏
装备
新手
山地车
公路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装备
骑行装备
骑行知识
骑行知识
骑行路线
骑行路线与攻略
自行车库
户外品牌
户外品牌
户外保险
户外保险
快捷导航
自行车装备
人身装备
自行车配件
山地车保养
骑行经验
骑行技巧
骑行健康
骑行安全
美利达
捷安特
喜德盛
ucc
大行
闪电
死飞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
骑行论坛
›
骑友交流
›
骑行知识
›
五七干校旧址景区
推荐主题
小号网-抖音里面的等级_抖音账号在线交易购
账号交易网-微信小号网站,微信小号在线购买
杭州百货购物攻略 杭州大型购物
锦州世博园攻略(详细游玩指南,让你玩转锦
春节去哪旅游最值得推荐(精选春节旅游攻略
runningman首尔景点哪几 韩国runningman好
返回列表
查看:
14
|
回复:
0
五七干校旧址景区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苦行僧
当前离线
积分
274215
窥视卡
雷达卡
苦行僧
楼主
电梯直达
发表于 2024-8-19 20:22:4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旧址景区是2007年5月由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隆湖一站原国务院五七干校遗址的基础上兴建而成的,总占地面积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整体展现和反映了从国务院机关派来的1811名干部、家属及200多名子女在此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景。
景区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综合馆、原址馆和生活体验区。综合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共分八个篇章,二十三个单元,馆内陈列着反映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干校学员及家属生产、生活场景的各种实物500多件、图片1200多张、文字资料500份,其中有林汉达、周有光、倪海曙、叶籁士等老一辈学者。原址馆,共有宿舍6栋,其中以劳动工具、劳动生产场景及历史原貌的再现,重点突出当年老干部、知识青年居住及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及部分有价值的实物。陈光尧、周荣鑫、叶籁士、周有光、林汉达等人的宿舍均按照当年的陈列布局以展现,无不给人以怀旧的情怀;生活体验区里不仅有豆浆坊、辣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拉架子车,担扁担等好玩又有趣的游戏,让您感受那个年代的生活。
博物馆原址及各类历史资料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社会人文历史的横断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干校学员的精神面貌。它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国防教育基地、延安基地研究会基地,是一个让人博览特殊历史留下记忆的地方。
一个建在五七干校旧址的2A级景区
五七干校,对于时下的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但对于从上世纪文化大革命走过来的人来说,则是一个当时非常火热的概念。今天,我就带大家参观一个建立在原五七干校旧址上的2A级风景区,回顾和感受一下当时那个火热的年代和火热的场所。
这个特别的景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一站,占地面积8520平方米。当时这个地方属平罗县,叫西大滩,是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五七干校。该干校成立于1968年10月,撤消于1972年4月,历时四年多,是国务院机关根据周总理的“四条指示”所创建的。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主席看了解放军后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做出了一个批示: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毛主席接着指出:工人、农民、学生也要这样做。
这个批示后来被统称为“五七指示”。在这一指示精神的鼓励下,中央国家机关的9万名工作人员,1万名工勤人员,3万名家属,5000名知青先后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创建了106所五七干校。这个国务院直属口的五七干校规模仅此于同时期位于江西共青城的中央直属口五七干校。
这个五七干校成立时接收了原潮湖劳改农场的全部设施和农田,干校撤消时,人员一部分回京,一部分到石家庄某飞机制造厂继续劳动锻炼。来五七干校的人员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务院直属口的下放干部,另一部分是他们的家属及子女,来这里劳动锻炼的人先后有两千人之多。干校的管理施行军代表管理制,干校的运作基本上处于半军事化状态,干校的基本任务是劳动锻炼,其次是开展运动,主要是清查“五一六”份子。
干校的农场主要生产小麦、水稻、高粱、玉米以及水果蔬菜等,这些农产品干校基本上做到了自给有余。由于经营有方,干校很快便发展起了养殖业和多种经营,主要饲养牛、马、猪、羊、鸡等家禽家畜,并发展了以保障生活自给为基础的醋酱加工业。随着农副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大量麦草的出现;加上周边村队麦草的剩余,随即发展起了干校的造纸业。
历史已经翻过了时代的一页,五七干校也成了并不遥远的记忆与时代符号,面对历史,有记忆,有思考,回望历史,有经验,有教训,有审视,但不管怎样,历史永远都是一个存在。
如今,石嘴山市五七学校历史博物馆正是在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学校原址上规划建设的一座再现“文革”期间历史的博物馆,记录和沉淀了国务院直属口千名机关干部、家属、子女劳动、工作、学习经历的历史。这座博物馆坐落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一站,占地面积8520平方米。
探寻盘锦五七干校旧址
前几日,从网上看到的《辽宁文化》2009年第6期记载:盘锦市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于盘山县大荒镇后鸭场村,发现一处“文革”时期的五七干校遗址。
初春这段时间,乍暖还寒,没有远出。利用这段闲暇时间,搞一次盘锦本地乡村游,去参观一下盘锦的五七干校旧址吧。
天空晴朗,阳光高照,还算比较暖和。农村的空气很清新,经过几番打听,终于找到了盘锦的五七干校旧址。
此遗址共有建筑物37栋,大部分现保存较好,为红砖垒砌石灰抹缝,尖顶盖瓦,一排两栋十间房屋,一栋五户。有宿舍33栋、食堂1栋、俱乐部1栋,现都已住进当地村民,房屋产权独立。其中有2栋宿舍被后鸭场村村委会圈进院子,有7栋宿舍被翻盖新房。建筑物墙上有白石灰粉刷的标语多处,其内容为“夺丰收广积粮”、“为创建四有连队而奋斗”等。
盘锦五七干校旧址
五七干校,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根据毛泽东《五七指示》兴办的农场,是集中容纳中国党政机关干部、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思想教育的地方。“干校”是“干部学校”的简称,名实相差悬殊,其实是一种“变相劳改”的场所。
盘锦五七干校的房屋是中国商业部1000余名干部1969年冬来此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兴建,1970年建完。当时干校的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五七干校”。接受改造的干部中有时任商业部部长的姚依林,时任外经部部长的陈捷,时任纺织部部长肖凡等。他们当时开垦的水田和修建的水利设施,一直沿用至今。
盘锦五七干校旧址
干校旧址布局规范合理,规模较大,是至今为止农垦文化划归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范围之后,在盘锦市域内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五七干校旧址,对盘锦市农垦文化和地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参观干校旧址的时候,有幸遇到了经历了当年盘锦五七干校建设的一位老人,有七十多岁了,姓杨。当年建设五七干校时,老人20多岁,是后鸭场村生产队的队长。
老人说他亲眼见过商业部部长姚依林。姚部长个子很高,不大爱说话。在干校里,亲自参加种地、挑粪、养猪、挑水、打井、盖房等体力劳动。不过杨队长和姚部长的秘书邢燕平关系不错。邢秘书身体不大好,对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内部夜间教育活动吃不消,思想情绪比较严重。
杨队长就经常地劝他,让他打起精神,为了老婆孩子,乐观地接受改造。慢慢地,杨队长和邢秘书成为了好朋友。文革结束后,邢秘书曾邀请杨队长去过北京。
杨队长还听说,前几年,姚依林的儿子曾来盘锦五七干校看过。当时,杨队长早已退休,没能亲眼所见,比较遗憾!
讲述盘锦五七干校往事的杨队长
五七干校撤销以后,下乡知青曾在这里生活和劳动过一段时间。知青返城以后,这里的房屋和稻田地都并入了大荒农场。当时有田地6000多亩,为此农场从河北、吉林等地招来了1500多职工,种植和管理这些稻田。
杨队长以前也属于农场职工,目前已退休10来年了,每个月能领取700多块退休金,日子过得还是挺幸福的。每天没事了,愿意骑着车子到处转转。那天转悠的时候,看到我们往居民的院子里看,以为我们是坏人呢,警惕性很高,下来盘问。一听说我们是来参观干校旧址的,就高兴地和我们谈起了干校的往事。
还真得感谢这位杨队长,要是没有他,我们的参观活动就会显得很枯燥!临别之时,我们一再向老人表示感谢!
五七干校旧地游
忆
重回山东五七干校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
几年前,曾有一些老五七战士们准备组成团队,一起再去看看那个留下多少甜酸苦辣的地方。我当时也报名了。但最终因一些老五七战士年事已高,路途遥远,生活上又不方便,这事就黄了。
但这个心愿一直长在我心中,像一棵草,顽强生长。
去年一位同事说,兴隆庄煤矿组织媒体去采访,他可以推荐我去。一股火苗在心中燃起,但终因患病,未能成行。
几天前,Arther X给我留言,说他最近去了一趟山东五七干校兖州和邹县,得到点东西。
今天早晨,我收到他写的此行山东五七干校的文章和照片,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回忆当时的一些场景,感慨万分。
想起少年时代背诵的毛主席诗词: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Arther X比我小几岁,和我弟弟有时聊天。他在文章中提到的父母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叔叔阿姨。父亲高大威猛,母亲瘦小文弱,他们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是笑眯眯的模样。
Arther X是一篇非常真实的来自一线的实地调查,尤其是那些照片更是珍贵。下面分享给那些曾经在山东五七干校88煤矿和邹县的叔叔阿姨和发小们。
五七干校旧地游
作者/Arther X
四月底的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已经去世七年的老爹。
一般来说,梦见了去世的亲人就应该去扫个墓、烧个纸什么的。
妹妹梦见2007年去世的,活了97岁的奶奶就去万安公墓一趟。
我应该也必须做点什么。
一向自诩不是凡人和不落俗套,咱就去一趟山东五七干校旧址,“新点”“老点”,能找到什么就是什么。
十年如梦尽堪伤,乐事如今,回首做凄凉
古人的生命周期还是比较短的,他们的诗词经常以十年为期慨叹。
我这次出去要慨叹的是40多年近50年前的事情。
“做凄凉”,想当年我是特么真凄凉。
先是家里乱七八糟的打行李,然后是院子里乱七八糟的上车,这些记忆很模糊和凌乱。
记得清楚的是,妈妈去找人要一个硬卧,带着我说家里这么有一个病孩子。
后来大概是商量出一个轮流休息的铺位,从此卧铺在我的脑子里就只有板凳那么宽。
到达的车站应该是“程家庄”火车站,下车后大雨,像是专门跟我们来的下马威。
记得就是走在泥泞的路上,泥巴把鞋都沾下脚了,于是拎着鞋子走。
现在,就把GPS定在“程家庄”火车站,开拔!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5月1日傍晚六点钟左右,在紫竹院首汽加油站加满油,夜里十二点多不到一点就到达。
和五十年前比,无论是方便、舒适、便捷,这真真正正是换了人间。
下了高速被GPS指点着走上了乡间小路。
夜里的农乡小路破旧无人,奇怪的是也没有狗叫。
沿着土路钻过一个窄窄的铁路桥洞,一拐就看见程家庄火车站了。
程家庄火车站大门紧锁,挂着牌子,赶紧照片为证。
大半夜的,也没个人问没人聊。
记忆中是下了火车右手是北京来的方向,于是顺着路走,全是乡间破水泥路破土路。
一块豁然开朗的空场所在,远处的霓虹灯显示“兴隆庄煤矿”,几条道路都是有岗亭和栏杆。
空场上停着一些车。有俩年轻人在鼓捣一辆宝马车。
上去搭话,年轻人说,程家庄,庄子里的人都走了,零零星星剩的不多。怪不得没有狗叫。
煤矿可就这么一个,外边的汽车进不去,栏杆都是电脑管理的。
夜深了,那就天亮再说,周围的小招待所都看不上眼,直奔兖州县城。
县城现在好像是叫兖州区了,城区自然是有酒店,住下出门宵夜。
路边卖馄饨的小吃车,小马扎一坐,等着馄饨和烤串。
看着周围的环境,又抬头看看空中的星星和月亮。
当年,躺在五七干校的打麦场上,随随便便就能看见流星。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第二天起床,直奔兖州火车站,当年也曾在这里落足。 我对兖州火车站完全没有记忆,所有的建筑都是二三十年以内的。没什么看头!
当年,每次父亲带着进兖州县城,都会带我们孩子去新华书店。 于是去找找新华书店。
被明确地告知,拆了,并指着一个已经刷好白色外墙的居民楼,新华书店准确地就是那个位置。 施工重地,不让进。
于是把车大摇大摆开进边门,一看是政府的棚改项目。 大概也只有这样的项目能拆新华书店。
想着当年我和姐姐在书店里挑几本小人书叫爸爸买,心里头怪怪的。
婉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不宜久留,直接再探程家庄火车站。白天总该有人吧。
还是沿着破土路和破水泥路,找到车站的背面,希望能有一个小门、后门什么的。
门是有,但还是锁着进不去。 有一栋破房子,喊出一个人来,说了说我们是寻旧之人。
这人说他是80年代初来到这里的,不清楚我们说的88煤矿,只知道那边有一个大煤矿。
这人就是这个后门的看门人,但上边那个单位是一个警务站,需要警察的同意才能让我们进去。一个年轻的警察隔着铁栏杆门对话,他说这是后来盖的一个,不是1970年代的车站建筑。他们跟车站也没有从属关系。
钻桥洞到了车站的正门,还是锁的。看见里边有人就喊,这个人一看说要找站长同意。
一会儿下来一位,我们这点怀旧的事儿说起来比较绕,五七干校、单位包的整列火车,下车的车站,煤矿,等等。
那个人听完了,看看北京的车牌子,又要了身份证,才打开锁。
折腾半天才进来,没激情了。
找到老式的车站牌子照几张像,又四下观察了一下。
这个火车站比以前多扩了好几条铁轨,上边也都走的是电线。现在既不卖客票也不收托运的货物。就是一个工作节点和车皮存储的功能。
直接再奔煤矿,奇怪名字的88煤矿。
到了煤矿大门前的那片空地上,想着怎么进去。
按照江湖经验,找一个当地混混,开黑车的,玩仨轮狗骑兔子的,或是小饭馆的人,给咱带进去。
但是在小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小超市的老板搭上话了。 这回是一个明白人。
说88煤矿现在就是这个“兴隆庄煤矿”。
外地车可以进门,把车的行驶证押在岗亭里即可。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
进了矿区才知道,说是矿区,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镇级小城的模样。
咱是“懒寻旧梦”之人,专往破败、烂旧地方走车。
破旧虽是破旧,假日期间也还是人来人往。专门找岁数大的问,都稀里糊涂。
后来在旧楼区一个假日仍旧有人的办公室里,大概是物业收电费。
问明白一件事,就是原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二层小楼的所在位置。
煤矿在这几十年里,随着经济的运行,有好几段时间很有钱,旧房子都不留着了
开车直奔过去,看见的是在原来二层楼地基上盖的五层的简易职工楼,那种宿舍楼的排列形式还能看出一点当年的样子。这个后盖的五层也破旧的不行,即将拆掉。
按照脑子的尚存的路线,锁定原来池塘的位置,水井的位置,农村生产队牲口棚的位置,大熊狗家的位置。
池塘里平时水挺好,那时候也没什么污染,还在水里放过高粱杆扎的小船儿。
水井是一开始自来水没有安装好,大家都去井里提水,冬天水井边全是冰。爸爸在邹县的时候,我们家就是妈妈和姐姐用一根扁担抬一桶水。
生产队的牲口棚,总是有一个饲养员住在里边,这些牲口夜里需要加料。和善一些的饲养员就让我们这些小孩进去看马、牛什么的。
大熊狗是我们小孩子的叫法,就像现在的阿拉斯加犬似的,毛比较厚。大熊狗的主人不和村里人住在一起,房子里算是单独一些。 也愿意和我们干校的孩子打交道。 记得他们大孩子为了沾知了,跟大熊狗的主人换面,老乡的麦子磨出来的面加工后粘性大。
然后,还有点怀旧的激情,再加上找人聊天时候有人说,有一个展览室开门,如果没毁掉,里面有过去的老照片。 但是现在不好说了。
瞎溜达着,碰见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聊起来,说起展览室、图书馆什么的,他说都没了。
图书馆里的书多少钱一公斤都卖了。
说起煤矿现在的生产,这位也是头头是道。 现在矿上每年650万吨产量,应该说还可以。
但是工人不行了,原来矿上三万多人,现在两万。 没人愿意挖煤了,工资也就二千多,管吃管住有劳保也不吸引人。
但是他也对这个88煤矿的称呼不知道。 于是说,你们等等,给你们找点资料。
这点资料找的可费工夫了,先是他们两口子的家找没有,又去老丈杆子家也没有,最后坐着我们的车到他自己的家,找到一本“兴隆庄煤矿志 1957年 – 1985年”。
太牛了,万分感谢地分了手。
人家还客气的说,今天是五一假日,家里来客人了,就不留二位吃饭了。
出来后,觉得应该留一个联络方式什么的。
一起去的有经验的哥们儿说,这位一看就是一位领导干部,这样的人说什么托不起,这是人家的“日行一善”,这种事情就是“有缘再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下一站是邹县的那个五七干校,那时候父亲平时在邹县这个干校,周末回到88煤矿这个我们的家干校。
邹县干校我是去过一个暑假,大概二十多个人在一个大房间里,总有一两个去北京、上海办事的,或者回去治病的。 随便找个没人的床就睡了,没那么多讲究。
屋里有一个炉子,有一个人还在上边清蒸了一条据说是刚从老乡那儿买的微山湖的“贵”鱼。
后来知道有很多种gui鱼,但是当时他们都说好,难得,我就记成“贵”了。
有时候大早上开会,我也待在一边不言不语地听。
邹县五七干校按照颐之道文章中说的“白马河农场”,GPS里也有,于是直奔。
到地方一看,亲切,还是原来的灰砖房,一看见那个水塔,没错就是这里,这个水塔还是当年那个。
开着车往里走,下车溜达,有狗叫了,一下子跑出两三只。
我那哥们儿有经验,掰了一个树杈,狗就不进前了。我也赶紧掰一个,特别长的,哥们笑话。
一会儿出来一个小孩,说你们家大人能见见吗?
小孩进去问,大人同意,我们就进去了。
一个残疾人模样,在床上,撑起上身,热情地请我们抽烟。
聊了几句,人家就明白了,说有人来,老杨你认识吗?
看人家挺费劲,没多呆。
出来照相,还在拖拉机库里把裤子刮了一个口子,好留念。
转了一圈,又碰见一个人,人家一说就知道,“嗨,东风五七干校的,知道、知道!”
这水塔,是干校盖的,这八排平房,是干校盖的。
这个大粮食库,还有那个大房子,是我们农场1963年盖的。
农场属于农学院,也没什么效益,这边也不开发,就房子就都留着了。
现在农场的几百亩地都承包给农场职工了。我们大部分也都是在城里有房子,这边种菜什么的。 退休金也有四千三千的。
那边的残疾人是农学院的毕业生,分到这个农场,出了交通事故,残疾了,就带着孩子真正定居在这里了。
他们说北京还是有人来怀旧。
还请我们进屋吃饭,这个敬谢不敏了。
出来,在父辈们耕作过的田野上呼吸,瞭望,怀想。
想象他们的身影,思考着他们浪费的才华。
那时候的父辈们处在青年的尾部,中年的开始。
面对命运和最原始的耕作,他们是如何思考的。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五七干校旧地游 这是一个可以听到文章。打开左边小程序,点击右下“我”就可以听到全文了。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0571bike.com/thread-94276-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旅途故事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