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朝历史有薛仁贵吗?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9-12 00:3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薛仁贵,算是初唐第二代里不错的将领了,虽然和李靖、李绩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足以比肩当年的秦琼、尉迟恭。
部分争议内容。1、薛仁贵是名礼、字仁贵,还是就叫薛仁贵?
2、薛仁贵的籍贯是哪里?
3、薛仁贵征九姓铁勒时,到底坑杀了多少敌人?
4、杀俘这种事情,在唐朝是不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河东汾阴人。”
这是来自薛仁贵墓碑上的铭文,是与薛仁贵同时代人写的,内容与新旧唐书记载不同。史书上没有提到薛仁贵有个叫薛礼的名,籍贯也写成了绛州龙门。
答案1:薛仁贵儿子叫薛楚玉,他的墓碑上也把他老爹叫薛仁贵,所以较大可能薛礼这个名是去世后才加上的,写进了墓碑。但很少有人用这个名字,所以史书没有记载。而后世人开始研究薛仁贵,就把墓碑当成主要证据,才多了薛礼这个名;
答案2:籍贯仍然无法确定,河东汾阴(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与绛州龙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两个地方紧挨着,说是山西运城没问题;
答案3:坑杀敌人的事情,只有《唐会要》里提了一个数字:
龙朔二年三月 铁勒道行军大总管郑仁泰 薛仁贵 杀降九十余万 更就碛北讨其余众 遇大雪 兵士粮尽 冻饿死者十八九《唐会要》但九十多万这个数字不太令人相信,铁勒一共才多少人啊。按其他史书记载,当时铁勒九姓凑了十余万兵马对抗唐军:
铁勒九姓闻唐兵将至,合众十馀万以拒之,选骁健者数十人挑战。薛仁贵发三矢,杀三人,馀皆下马请降。仁贵悉坑之,度碛北,击其馀众,获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资治通鉴》估计还是坑杀了十万左右,毕竟这些可以算是战士,都是敌人。
答案4:杀降到底是不是个严重的问题,回来之后看其他人的态度就知道了。弹劾奏章中只说杀降的后果是使其他敌人吓跑了,而弹劾的主要内容是主帅郑仁泰战斗失败,造成士兵损失极大,1.4万人只剩下800人,并丢失大量装备。加上对薛仁贵不守军纪的弹劾。也就是说,杀降确实不对,但在唐朝并不算天大的事情。同时,对于薛仁贵掳掠了大量财物并没有指责,只是说没能弥补损失。
仁泰将轻骑万四千,倍道赴之,遂逾大碛,至仙萼河,不见虏,粮尽而还。值大雪,士卒饥冻,弃捐甲兵,杀马食之,马尽,人自相食,比入塞,馀兵才八百人。军还,司宪大夫杨德裔劾奏:“仁泰等诛杀已降,使虏逃散,不抚士卒,不计资粮,遂使骸骨蔽野,弃甲资寇。自圣朝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丧败者。仁贵于所监临,贪淫自恣,虽矜所得,不补所丧。并请付法司推科。”诏以功赎罪,皆释之。《资治通鉴》
薛仁贵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猛将,可以与秦琼、尉迟恭比肩。
薛仁贵只能说是一位能够冲锋陷阵的猛将,与秦琼、尉迟恭的作用相似。属于在双方战阵胶着时调动的装甲突击力量,打开一个缺口,打击敌人士气、分割敌人,再取得胜利。
看薛仁贵的主要战绩也是如此,初战安市城,薛仁贵白袍长戟、腰带双弓,大呼冲阵,敌军披靡;在扶余城“贼众来拒,逆击大破之,杀获万余人”;在新城、今山,“高丽乘胜而进,仁贵横击之,贼大败,斩首五万余级,遂拔其南苏、木底、苍岩等三城。”
都是这种“逆击”、“横击”之类的词汇,把薛仁贵三个字换成某装甲突击部队也非常合适。
因此,薛仁贵可以算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擅长运动战的将军,突击能力、战机把握能力都很突出,还有旺盛的战斗意志?
??坚决的战斗决心。
(薛仁贵和渊盖苏文估计从来没见过面,大战更是没有)
可惜,薛仁贵不是一位帅才,只能为将不能为帅。大非川之战是薛仁贵的唯一一次失败,也是薛仁贵第一次作为主帅出战。
副手是初唐开国武将郭孝恪的儿子郭待封,二人级别差不多,分别是正三品和从三品的大将军和将军。但郭待封是二代,薛仁贵只是平民出身,虽然前六代祖先是北魏的名将、河东王薛安都,但已经过去太久了,郭待封认为这个主帅的位置应该是他的。
于是,薛仁贵错误的把后勤重任交给了郭待封,而郭待封果然不听命令,把整个后勤部队2万余人送到吐蕃20万人包围圈里,全军覆灭。
薛仁贵只得用5万失去粮草辎重的唐军与40万吐蕃大军决战,力战失败后求和。
仗打败了,无论是谁的直接原因,薛仁贵这个主帅都要承担责任。李靖、李绩应该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他们就能解决。
因此,薛仁贵只是一个将才;与他相比,李绩才是帅才;而李靖,则是天才。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盛和辉煌的朝代之一,有着无数令人骄傲的成就。举例来说,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使得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
唐玄宗更是在此基础上缔造了“开元盛世”。经历过这一盛世的诗圣杜甫回忆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此外,唐朝在对外交流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和包容。
唐太宗李世民被北方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而诗人王维也描写当时“万邦来朝”的景象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其实,在繁荣的经济、稳定的治安、自信的外交背后,是唐朝强大的国力支撑着。唐朝名将辈出,唐初更是人才济济,而薛仁贵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那么,薛仁贵的一生如何呢?
隋朝大业十年(614),薛仁贵出生于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省河津市以东的不远处,还留存有这一地名,并修建有薛仁贵寒窑景区。
说起来,薛仁贵算得上是名门之后,他所属的河东薛氏家族自西汉初年便因薛鉴被高祖刘邦封为千户侯而逐渐壮大。汉元帝时,薛氏的薛广德更是被封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
此后,薛氏一直到明代,都还不断有人才涌现。不过,薛氏最为鼎盛的时期,还得是隋唐两朝。从薛仁贵这一支往上追溯,南北朝时的名将薛安都是其直系先祖。薛安都之孙薛荣受封北魏澄城县公,其子薛衍在北周官至正五品的御伯中大夫。薛衍之子,也就是薛仁贵之父薛轨在隋朝担任襄城郡赞治,但他在薛仁贵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从小丧父的薛仁贵家道中落,只能艰难度日。
薛仁贵在寒窑中长大,一直以耕作为业,等到他想将先祖的坟墓迁走时,他的妻子柳氏阻拦道: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于是,年近三十岁的薛仁贵听从夫人劝告,毅然前往大将张士贵处从军。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大军一路向前推进。据《旧唐书》记载,唐军来到安地时,郎将刘君邛不慎被敌军围困,危急关头,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薛仁贵勇猛的表现让他一战成名。
此后,唐军继续前进,来到位于今辽宁海城东南一带的安市城。太宗居高临下,命令全军从四面围剿。指令到达军中后,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
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
穿白衣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薛仁贵,成功凭借表现和奇装得到了唐太宗的关注。此战结束后,唐太宗特地召见了他,并赐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仍令北门长上,并赐生口十人。此战役,唐军因天气寒冷、粮草不足等原因无奈撤军,但唐太宗并没有太过失落,他找来薛仁贵抚慰道: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回到朝中,太宗将薛仁贵升为右领军郎将,并将意义重大的玄武门交给他守卫。
唐太宗去世后,高宗继位,薛仁贵仍然守卫玄武门。永徽五年(654),长安突然天降暴雨,山洪也因此爆发,大水冲向玄武门,眼看就要淹入宫内。薛仁贵不顾自身安危登门桄叫呼,以惊宫内,这才提醒高宗往高处暂避。事后,宫中有三千多人被淹死,而高宗得以幸免,于是他嘉奖薛仁贵,赐他御马一匹。
显庆三年(658),高宗发兵攻打高句丽,薛仁贵任副将前往。他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 龙朔元年(661),薛仁贵又任副将攻打天山,当地九个部族联合派出数十位勇士前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当时,军中纷纷传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总章元年(668),薛仁贵延续一贯作风,在攻打高句丽时身先士卒,大破之,杀获万余人,遂拔扶余城。扶馀川中四十馀城皆望风请服。后来,薛仁贵因兵败大非川而被贬为庶民,又在被重新启用后取得云州大捷。
永淳二年(683),一代名将薛仁贵去世,享年七十岁,朝廷追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并赐车马送其灵柩回乡。
                  
                       头条|据说薛仁贵故里景区建成后是这个样子! 薛仁贵
                           ?提示:





























运城日报讯 近日,河津市结合推进“大讨论大实践大学习”活动,不断创优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中核三局签约,决定投资9.8亿元对唐代名将薛仁贵故里进行开发建设,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薛仁贵故里景区位于河津市城区街道修村,范围北至振兴路永民中学段新规划的旅游路,东至东黄村,南至汾河坝,西至射雁塔。河津市与中核三局准备投资在景区建设射雁塔观光区、军事文化拓展区、功德纪念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寒窑遗址区、白虎岗自然生态区和大唐战役情景园等九大功能分区,建设集观光、休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中核工建设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隶属于中核工建设集团,主要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土石方工程、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租赁、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等业务。目前,河津市正在积极推进景区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在10月底前开工建设。 (马金红)

唐名将薛仁贵故里,薛仁贵故里在河津市区东十里许的修村东的土岗之上(后人称白虎岗),岗上有薛妻柳英环当年居住过的土窑遗迹,高、宽、深均五尺许(亦称寒窑)。清末民初时炕、灶迹尚存。窑南有砖砌的白袍洞一孔,并有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重修碑记。白虎岗东一里许的百底村南的红蓼滩,即薛仁贵当年射雁之处。

薛仁贵系唐代龙门人,少时贫贱,以田为业。贞观年间,帝征辽东,仁贵应募。因平辽和救主有功,官至左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平阳郡公等职,卒年七十岁。著有《周易新注》十四卷。【文字来源:运城日报】
                       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薛仁贵? 薛仁贵
                           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薛仁贵?我是煮酒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薛仁贵(614年-683年),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境内)人,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名将。薛仁贵祖上薛安都,是北魏将领,但距离较近者,则少杰出人物,出身算不上显贵。薛仁贵一生,在军事、政治上于大唐有卓绝功勋,众口相传者,如“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是现实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生于隋朝大业九年(公元614年),薛仁贵早年丧父,但以家学,习文练武,颇有建树。世传薛仁贵天生神力,平日里饭量惊人,据《唐书》记载,“仁贵骁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噫,待封不协,以败全略。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上加明命,竟致立功,知臣者君,信哉!”
薛仁贵最初以骁勇扬名三军,其时唐将刘君邛为敌军包围,难于脱身,薛仁贵单枪匹马将其救出,深受器重。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军与高句丽守将高延寿、高惠真对垒,以薛仁贵为前锋,大败高丽二十五万大军,由此战,薛仁贵进入李世民眼中,赐马二匹,拔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唐军困守安市城,采江夏王李道宗奇计,调虎离山以击平壤,但时值科日大雪,后勤不继,终于撤兵,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言道,“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由此可见唐太宗对薛仁贵的器重。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唐高宗以程名振再征高句丽,薛仁贵为副。薛仁贵于贵端城击溃高句丽部,此后,又与梁建方、契必何力、温沙门等人激战,敌人闻风丧胆。未久,薛仁贵会同辛文陵击破契丹,逮住契丹王阿卜固,以战功拜左武卫将军。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回纥首领婆闰去世,以比粟为继承人。比粟与唐为敌,高宗以郑仁泰为主,薛仁贵为富,兵击天山九姓回纥,薛仁贵在天山创下“三箭”传说,后人以“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传唱,至此,回纥九姓败落,不复为患。
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说郭待封是猪有失偏颇,但他的确成事不足。薛仁贵战事紧急,郭待封却不管什么“粮草先行”的经验,只管嫉贤妒能,致使后勤失利,薛仁贵所率七万大军被吐蕃纠集六十万大军一通“胖揍”,虽未全军覆没,却也相去不远——这是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败绩,也是最为惨痛的败绩。
薛仁贵戎马一生,征战达四十余年,功勋卓著,他的后人为大唐社稷立下赫赫功勋,河东薛氏遗族为文武官员者达三百多位,造就了以薛仁贵为代表的白袍爱国主义精神。慕京诗《咏薛仁贵》“自古山西猛士乡,史册不绝载良将。文远张辽家雁门,云长关羽乡解良。龙门仁贵少年勇,破阵名显辽水旁。太宗亲见语激赏,不喜辽东喜薛郎”,可见薛仁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薛仁贵是中国古代名将,有人将他与孙武(春秋时名将,称“兵圣”)、吴起(战国初期名将,著有《吴起兵法》)、白起(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韩信(楚汉时期名将,汉第一将军)、卫青(西汉名将骑兵战的人才将领),霍去病(西汉名将,长途奔袭战的杰出将领)、李靖(唐初第一名将,军事家)、岳飞(宋代名将,抗金名将、军事家)、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之一。
应该说薛仁贵即便列不上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之一,但一定可以列为唐朝十大名将之一。
薛仁贵是真正?
?名将,他既武功超群、胆略过人,又有军事韬略,同时,他还是精研学问的很有学识的人,他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是唐朝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历来,对薛仁贵的评价是很高的,而在各种评论中,笔者认为明末学者、抗清名臣黄道周和现代的史学家蔡东藩的评价是最值得注意的。
黄道周在《广名将传》中评价薛仁贵说:“天子征辽,仁贵应诏。两国交锋,正然相较。贵著白衣,突前自效。所向皆靡,功实炫耀。天子见之,惊奇诧妙。问喜得人,总军即调。泥熟妻孥,还明恩造。使知王仁,贺鲁强暴。三矢三人,天山降报。往征吐蕃,地称险道。请用轻兵,待封执拗。致败王师,仁贵削貌。传死象州,敌复作耗。脱兜示形,敌惊拜告。方识英雄,不宜颠倒。”黄道周以四句文的形式阐述了薛仁贵的光辉战斗历程和巨大功绩,概括得比较全面。
蔡东藩在其通俗历史传奇《隋唐演义》中评价薛仁贵说:“薛仁贵,将材也,李勣,将将材也,仁贵三箭定天山,遂以成名,实则勇敢二字,足以尽之。及从征高丽,破男生,救高侃,进拔扶余城,以少胜多,有战必克,贾言忠所谓勇冠三军,良非虚语。”蔡东藩赞薛仁贵是将才,属勇猛之将,善于以少胜多,且每战必克,乃勇冠三军之名将。
应该说,薛仁贵之所以名气那么大,除了在历史上有巨大的战功之外,与民间传说和传奇故事对他的渲染和传播是有很大的关系,薛仁贵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起他,很多人都能讲上讲上几句,并能对他有赞赏的评价,关于薛仁贵的故事,如“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在民间广为传播。薛仁贵绝对是民间颂扬的中国古代一等一的名将。
薛仁贵(保剑锋饰)
作为唐代名将,薛仁贵有三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第一,薛仁贵是从当小兵开始,靠自己的武功和智略一路打上来的,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打出了赫赫战功。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的战斗经历很有故事,被说故事的人非常感兴趣,后来民间才有那么 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薛仁贵是名将之后,又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可是,到了他这一辈时,已经是贫寒的普通人家。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他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4年),系河东薛氏后裔,他的祖上是南北朝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薛仁贵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皆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由于战乱,他父亲薛轨早逝,从此家道中落,少年时期的薛仁贵,家境是很贫寒的,他母亲艰苦种田,维持家境,薛仁贵成家之后,想将他先辈的坟墓迁移,而他的妻子柳氏颇有见识,对当时的战事有些了解,她劝薛仁贵,说:“有出众才干的人应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才能,现在太宗皇帝(李世民)亲征辽东,正在招募骁勇的将领,对你来说,这是难得的时机,难道你不争取立功扬名吗?等你建立功劳,变得富贵了,那时再回来迁移祖坟,不是更好吗?”(参看《旧唐书·薛仁贵传》)看来,薛仁贵的妻子知道他丈夫很有才干,所以才会劝薛仁贵去投军。薛仁贵觉得他妻子说的有道理,便听他妻子的话,去投军,成了张士贵的部下。
唐朝国内局势稳定之后,李世民于贞观十八年(644年)起,开始进攻高句丽,当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分别率领水、陆两军进攻高句丽。第二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三月份,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军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的军队牢牢围困住,无法突围?
?此时,薛仁贵单枪匹马冲进敌中,取了高句丽一将领的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左右冲杀,高句丽军被薛仁贵的武功和威风吓坏了,不敢硬战,随即撤军,刘君邛才得获救,此次薛仁贵的表现使他扬名军中,将士们都知道薛仁贵勇猛无比。
同年四月,唐军推进至安市城,李世民率军与高句丽的大将高延寿、高惠真所率二十五万对阵。李世民经过仔细视察地形后,命令诸将率军分几路向敌军进击。薛仁贵虽是普通士卒,但他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威风凛凛地冲向敌阵,所到之处,高句丽军无人敢挡,敌阵瓦解,唐军大举推进,高句丽军大败,唐军斩杀了两万余人。此战之后,高句丽军军心大乱,黄城、银城等地军民皆弃城而逃,唐军大举进发。唐军凯旋之后,李世民特意召见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士卒薛仁贵,并赐给薛仁贵马二匹、绢四十匹及俘虏十人为奴,立马提升薛仁贵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唐军继续进攻安市城,但安市城城墙非常坚固,且城内军民担心唐军攻进城后大屠杀,所以,齐心拼死固守,唐军久攻不克,此时已是冬天,雨雪多,粮草不济,唐军只好暂时撤军。在回师的路上,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之旧部将皆老了,担不起艰苦的战场指挥重任了,朕屡屡想提拔骁勇将领,未见比你强的,此次出兵战高句丽,朕得到你比得到辽东更高兴!”李世民立即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并让他回城后镇守宫城玄武门。显然,李世民对薛仁贵非常欣赏和信任。
此后,薛仁贵又于显庆三年(658年),以副将的身份配合主将程名振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句丽军。显庆四年(659年) 薛仁贵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联手,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决战于石城等地,奋勇杀敌,击败高句丽军。同年十二月,薛仁贵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他因战功卓著而升任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龙朔元年(661年),薛仁贵大败九姓铁勒;  乾封元年(666年),薛仁贵配合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灭了高句丽。永淳元年(682年),薛仁贵于云州之战击破突厥。咸亨元年(670年),朝廷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率五万大军,打击吐蕃和光复吐谷浑的军队,以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
薛仁贵从一个普通士卒开始,一路征战,几乎是战无不胜,屡立战功,功名显赫,得到了李世民、李治的器重,他从升任游击将军开始,靠战功不断升官,曾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直到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他被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薛仁贵(剧照)
第二,薛仁贵一生征战,而他所攻战的对手,都是边境之外的敌人。从作为张士贵的部下,随军征辽东,单骑救唐军刘君邛,到大非川抗击吐蕃派出四十万大军,他的对手都是境外之敌,或高句丽军,或新罗军,或吐蕃军,或突厥军,或契丹军,或回纥等。
比较有名的战如,龙朔元年(661年),薛仁贵天山战回纥九姓铁勒。当时,一直与唐朝比较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去世,由比粟继位,他改变与唐朝友好的局势,视唐朝为敌人。唐高宗李治下诏令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贵率军赴天山对付回纥军。比粟派大军九姓铁勒领十万余军队抗拒唐军,阵前,铁勒先令骁勇骑士数十人上前挑战。薛仁贵跃马向前,张弓搭箭,连发三箭,将挑战的敌兵射死三人,其他阵前挑战的敌兵见薛仁贵无比骁勇,不敢再战,皆下马请降,薛仁?
?乘势率军掩杀过去,将九姓铁勒的队伍冲散,杀了不少敌人。随后,薛仁贵率军越过碛北,追击九姓铁勒溃逃的军士,将铁勒属下叶护(首领)兄弟三人擒获。此战唐军以全胜告终,唐军收兵回营后,士兵们兴高采烈,传唱颂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此后,九姓铁勒再也不敢冒犯唐朝边境。这就是后来流传的“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再如,乾封二年(667年)九月,薛仁贵金山勇战高句丽军。当时,朝廷派李勣为不帅,领兵征高句丽,李勣令出兵先进攻高句丽西边关键军事要地新城,破城之后,唐军趁势向前进击,连陷敌方十六座城。 但留守新城的庞同善、高侃却被敌将泉男建派兵袭击,薛仁贵得到报告后,迅速率军救援,击败高句丽军,斩杀数百敌军。后高侃率军冒进至金山,不敌高句丽军,敌军趁胜进攻唐军,薛仁贵引兵冲入敌阵,将敌军截为两段,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万余级,并乘胜追击,接连攻陷南苏、木底、苍岩三城。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见大势已去,派泉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但泉男建仍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但皆并薛仁贵击败。对此战役,李治曾亲自写信给薛仁贵说:“金山战事,贼兵势大,你冲锋在前,奋力杀敌,不顾自身性命,左冲右击,所向披靡,各部骁勇善战,致使战役大获全胜。你应继续建功立业,成就更大功名!” (参看《旧唐书·薛仁贵传》)
又如,永淳元年(682年),薛仁贵威吓突厥军。当时,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的阿史德元珍,投奔自称为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率军进犯并州(今山西太原),后又入侵云州(今山西省大同),薛仁贵奉命征讨阿史德元珍。两军对阵时,薛仁贵站于战前,突厥将领问:“唐军的领兵将领是何人?”薛仁贵回答说:“薛仁贵也。”突厥将军大笑说:“薛将军流放象州,已死了,岂能又复生?”薛仁贵摘掉头盔,走到前面,突厥将士一看,有将领认识薛仁贵,一见真是薛大将军,大惊失色,土厥将领下马拜揖,之后领兵逃离。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了两万多人,夺得驼马牛羊三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
薛仁贵抗击境外之敌很有经验,在长期的战斗中,形成了巨大的威望,他神勇无比,智略超群,屡败敌军,令敌军胆寒。他是唐王朝戍边抗敌的一名虎将。
薛仁贵雕像
第三,薛仁贵勇猛忠诚,有智谋但没有私心,精通韬略但没有心机,颇得太宗、高宗的信任和赏识,是唐王朝所倚重的名将。
自从唐军征辽东薛仁贵单骑突围救刘君邛之后,他便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睐,被李世民破格从普通士卒提拔为游击将军,之后,因战功而不断升迁,李世民曾对他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旧唐书·薛仁贵传》)后来,李世民又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并把镇守宫城玄武门的重任交给他。
唐高宗李治也很欣赏薛仁贵,他曾夸赞薛仁贵说:“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同上)有一次,皇宫遭水灾,众将士逃离,薛仁贵坚守城门,及时传讯给宫里,使皇宫得救。
后来,因与薛仁贵配合的将领嫉妒心强,不听号令,致使唐军大败仗,薛仁贵被撤职,但开耀元年(681年),李治想念薛仁贵,对他之前的战功难以忘怀,于是,有把薛仁贵召回,李治对薛仁贵说:“往九成宫遭水,无卿已为鱼矣。卿又北伐九姓,东击高丽,汉北?
??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卿虽有过,岂可相忘?有人云卿乌海城下自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旧唐书·薛仁贵传》)李治对他表示,西边不安宁,瓜州、沙州道路断绝,要薛仁贵再领兵出征,因而,李治又重用薛仁贵,命他为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薛仁贵颇得唐王朝两代皇帝的信任,是既有武功又有韬略,既能武又能文的忠诚名将,称他为唐朝十大名将之一,是很合理的。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94673-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