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火神庙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9-17 08:2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火神庙,临沂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沂市罗庄区道教活动场所,始建年代无法考证 ,现存火神殿比较完整,为硬山建筑,2010年由孙高德道长重修,任庙宇住持。火神庙现有山门、钟楼、鼓楼、火神殿、玉皇殿、财神殿、斗姆殿、修真堂、客堂、斋堂等殿堂,总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现任住持孙高德道长。
中文名:火神庙
坐落地: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办事处西高都村
翻新时间:大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命名出自何处?北京火神庙雷神庙历史渊源颇深
                           最近,武汉的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相继投入使用,给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两座医院的命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体现了全国人民的美好祝愿。湖北属于古时楚国的领域,在传统民俗文化中,楚人相信自己是火神祝融的后代,火神正好能驱瘟神,同样,在传统文化中,雷神也有灭瘟疫的职责,于是就有了“火神山”和“雷神山”之名。


清末什刹海火神庙东牌楼

在人类早期,因为自然现象难以捉摸,便虚拟出不同的神仙对应着不同的自然现象,同时,人们还建相应的寺庙,用于乞求风调雨顺。这在封建社会,尤为常见。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北京城,自然少不了这些庙宇。如今,北京城里还有多座火神庙以及雷神庙,甚至还有风神庙、云神庙以及雨神庙等建筑。这些庙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又展现了怎样的传统文化遗存?

北京城历史上有好几座火神庙,据民国年间《北平庙宇通检》记载,民国初年,只北京城内就有火神庙17处。如今现在保存较完整的有什刹海火神庙、琉璃厂火神庙、古刹火神庙、花市火神庙等。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要数什刹海边上的火神庙。它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那时候北京还叫“幽州”。

当年幽州城的城址,大概在今天的广安门周边一带,而那个时候的火神庙,充其量也就是在幽州城郊区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庙。元代兴建大都城,这座火神庙也算是“进城”了——其位置正好位于元大都中轴线上的万宁桥北侧路西,而且其近旁便是通惠河的终点积水潭(什刹海),可谓车水马龙之所。也正是因此,这座曾经不知名的小庙一点点香火繁盛起来。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曾对这座庙宇进行过修整。从这一点来讲就可以看到,元代时,这座庙的地位远高于唐代。

明代时,这座火神庙可谓是借助着几把火而“火”了起来。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紫禁城用火不慎,将帝后的寝宫乾清宫和坤宁宫彻底烧毁。第二年又一场原因不明的大火从紫禁城归极门(今熙和门)燃起,很快便蔓延至三大殿,最终结果是紫禁城前半部分主体建筑焚毁殆尽。大内连遭大火,令万历皇帝忧心忡忡,为了安慰内心的恐惧与忧愁,万历皇帝决定向神灵“求助”,于是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一道圣旨命将北安门(地安门)外火德真君庙扩建。

庙宇扩建完毕,皇宫的主体建筑也差一年便告竣了,没想到在天启六年(1626年),火神庙这里竟然出了档子怪事。据《帝京景物略》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这一年的五月初六日上午十点钟左右,皇城北安门的几个内侍卫听到后门桥附近“粗细乐先后过者三”,也就是一共有三起儿鼓乐喧天的声音,满脸疑惑的內侍们循声而来,发现声音是源于这座火德真君庙里,推门而入,打开大殿,令人惊呆的场景出现了:只见从殿内冲出来一个巨大的火球,直奔西南方向而去,不一会,火球飞去的方向传来一声巨响,那便是明代历史上有名的一则灾变——王恭厂大爆炸。王恭厂大爆炸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但其原因历来是个谜。《帝京景物略》中的这段描述与天启末年政治腐败有很大关系,当时魏阉当权,朝中忠良尽被陷害,于是“虚构”出火神显灵的事件。这体现了人们希望有人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护佑国家的太平。

因为这座火神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帝京景物略》中还有不少关于其风物景致的描绘。尤其是火神庙后亭附近临水处,元代曾有一座万春园,是当时考中进士的学子们在参加完皇帝御赐的恩荣宴后与同年们聚会的场所,由于此地临近海子(什刹海),因此也有人把这里比作唐代长安城的曲江池——唐代中举的学子们均在曲江赴宴,之后要同登大雁塔,在塔内将自己的名字题上去。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到这座火神庙游览,在进入主殿火祖殿后,一定要抬起头来看看殿内的八角蟠龙藻井。这座藻井的精美程度,在老北京的民间建筑中极为罕见。


什刹海火神庙主殿里的藻井 张鹏 摄

说起北京的雷神庙,它跟雍正皇帝有密切的关系。

明代时,祭祀雷神的地方,最初是在先农坛,这里是北京的“万神殿”,里面除了雷神,还有风神、雨神、云神、大明神(太阳)、夜明神(月亮)、各路星辰等神仙。那时候皇帝祭天时,要这些神灵的牌位拿到隔壁的天地坛(今天坛)陪祀。到了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他觉得诸多神灵挤在一起,有些不大体面,于是开始兴起一些庙宇单独祭祀这些神仙。

首先建好的是时应宫,这座宫观位于紫光阁之北,始建于雍正元年(1723),奉祀四海、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龙王像,是皇帝祈雨的场所。

在时应宫东侧,曾有一处康熙皇帝幼年“避痘处”,康熙皇帝幼年曾罹患天花,因此在这里被强制隔离,最后终于在此战胜天花,因此这里被视为一块福地。雍正元年修建时应宫时,这里本来计划被用作宝亲王弘历(日后的乾隆皇帝)的府邸,但弘历最终还是被雍正皇帝安排住进了紫禁城的乾西五所。因此,康熙“避痘处”则被雍正皇帝改建为一座“雨神庙”。乾隆皇帝即位后又将其改建为喇嘛庙,它就是如今处于封闭管理的福佑寺。

除了上述的两座庙宇之外,雍正帝分别于雍正六年(1728年)、八年、十年先后修建了宣仁庙(祭祀风神)、凝和庙(祭祀云神)和昭显庙(祭祀雷神)。这三座小庙加上雨神庙,如众星拱月般分布在紫禁城周边。后来,人们把故宫附近的真武庙、万寿兴隆寺、静默寺和普度寺加起来,形成了“故宫外八庙”的说法。

奉祀风神、云神和雷神的三座庙宇都是仿照时应宫修建的,而且雍正在给这三座庙宇的名字时也意味深长:雷神庙叫“昭显庙”,其寓意是如雷鸣一般彰显帝王的美德;风神庙则叫“宣仁庙”,寓意为帝王的德化就如春风一般吹到每个角落;云神庙叫“凝和庙”,寓意在于如祥云一般将祥和凝聚起来。

三座庙宇中,昭显庙只剩下一座殿宇和一座影壁墙,且被用作学校;凝和庙则保存完好,用作学校;宣仁庙2008年得以修复,但并不对外开放。
                       河北省唯一留存的府级火神庙——邢台火神庙
                           文物单位:邢台火神庙(原顺德府火神庙)

年代: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

位置:邢台市桥东区府前街南端路东瓮城内

文物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时间:2001年2月7日

一、概况

邢台火神庙,即顺德府火神庙,又叫顺德府火神真君庙,位置在邢台市桥东区府前南街南端路东96号。始建年代为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一说为明代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清末民国时期又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扩建。 现有占地面积1771平方米,存有建筑6座。依然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是河北省唯一留村的府级火神庙,也是河北历史上建筑规模最大的火神庙。 2001年被命名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火神庙建筑布局具有结构紧凑,巧用地形的特点,进入火神庙正门,北侧为二道门,里面坐北朝南就是火神庙的主体建筑 ~真君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105平方米。内塑火神真君像,开路神方弼及显路神方相分站左右。真君宝殿两侧有东西两座配殿:东配殿为药王殿,供奉药王孙思邈;西配殿为瘟神殿,供奉瘟神吕岳。在城墙北侧还建有财神殿。

在火神庙东侧院落中,主殿为奶奶殿,供奉火神真君的夫人,在奶奶殿东侧,为坐东朝西的送子殿,供奉送子老母。

庙宇有完整的院落,虽占地不大,面积狭窄;但布局紧凑环境幽深。几进院落由曲径回廊连接,顺高低错落行进;或拾级登高,或沿阶下行,即可游览庙宇全貌。庙区东西长39米,南北宽50米。其中包括一段长38米、宽12米,面积2200平方米的古城墙。

院落内有几通古代碑碣、石刻和一块横幅石刻上刻有“龙岗拱卫”四个楷书繁体大字。所有碑碣系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树立。为历次重修庙宇时捐款名单和收支钱数。其中道光22年《重修碑记》有“燧人氏教民火食,炎帝以火名官……神威昭著,使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记载,并有文字记述了火神庙的“建庙有因”,即:“明正德初年,西马道之有石,其大如斗,其色如烟。侮之即疮,祷之即愈。其自生者应感亦然。”

药王殿:上联,望闻问切洞察人间冷暖;下联,针灸补泻根治世上腐恶。   瘟神殿:上联,祛灾除病永保四时康泰;驱邪扬善长治一方平安。   奶奶殿:上联,侠骨柔肠普渡人间真善美;慈眉善目俯察世上假丑恶。   上述楹联由篆刻家李卫民先生镌刻悬挂于庙内。   现在的火神庙已经将参观、旅游纳入日常活动;最高处的古城墙、角楼供游人俯瞰邢台南关全貌。史迹堂、展厅供游人参观古邢台城关模型、领略邢台悠久历史;另有八仙洞等设施供游人了解八仙修道的神话故事。

自明清两朝至民国数百年来,几座殿宇香火不断。火神庙会是邢台市三大庙会之首。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十月十八日的庙会形成了盛况空前的冬季物资交流会,数十年来经久不衰。2001年2月,河北省政府将火神庙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庙原因

明代正德年间,顺德府城(邢台城)西马道天降陨石大斗,其色如烟,侮之即疮,祷之即愈,官民敬畏,于是在瓮城修建火神庙一座。道光22年《重修碑记》“明正德初年,西马道之有石,其大如斗,其色如烟。侮之即疮,祷之即愈。其自生者应感亦然。”



















                       什刹海 火神庙
                           


火神庙

位于什刹海畔

旁边就是后门桥

全称是

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

供奉的是南方火德荧惑星君

荧惑星君民间称为火神

所以此庙又被称为火神庙

火神庙因火神得名

也因火而步步高升

明代万历年间

宫中连遭火灾

万历皇帝便下令扩建火神庙

并加上了绿琉璃瓦

乾隆年间

出于同样的原因

火神庙再次得到了扩建

山门及后阁升级加盖黄琉璃瓦

现在的火神庙

则是2000以后腾退修缮的

去时正碰到一场法会

敲打唱念甚是热闹

门口还发福祚

一些小食品什么的

跟着做法会的人群挤进挤出

看了个大概齐

人太多就没怎么拍建筑

赶那天人少再去好好拍拍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95144-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