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渔民——撒网收网的一天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3-18 09:0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天阴雨之后,转了晴。

气温没有大幅度的变化,略略升高了两三度,但防晒系数一下从零提到了50,更甭提湖上了。





太阳照下来,戴上帽子,稍许遮蔽一些。
如镜的湖面,毫不吝啬地又将阳光一股脑儿反射了回去,只留下浅浅的一点透进湖底。





于是,阳光便换了个方向,另从湖面上照来,这如何避开?

且任由之吧,在渔村,跟着他们打鱼撒网,连个划桨的基本功还不曾学会,更不说其他,学不了神似,先学个形似吧——晒成渔民。





那为何不等太阳未起,或是日落之后再下湖?
前一天学结网时与渔家大哥攀谈请教,鱼有大小、习性、水域、季节等不同,渔家便有近十种不同的网。
各网的洞眼有大有小、网深有长有短,再分不同的季节,时辰,水域放不同的网为收获不一样的鱼。





以前没有细想,给他这么一说,想象中湖里也如陆地上人的世界一般,划了区域高低疏密过着群居生活。
便有一些鱼喜欢在阳光下,浮在水面上,或许透过浅浅的水面晒着太阳。





早上八点多时,渔家姐叫上我到湖上撒网。
立过夏了,这个季节的八点,太阳已升得老高。





带的网与平日里的不同,网眼尚不能清晰地分辨出是几寸几,但看浮子大了些,网上绑有几个塑料瓶,随身挎的篮子里也有好些个瓶子。

不等我问,便解释给我听:是浮网,在水面上就可以看到,专为捕“餐子”(音)。





“餐子?鲳子?”
“就是做红烧小杂鱼的那种,味道很鲜。”





噢,还是百度一下吧,学名究竟是啥。(想来百度上的知识又从何而来呢?究其根本还是来自于渔民吧。)
“餐鱼,又叫小白条,属初级淡水鱼。
对水质要求较高,繁衍速度较快,嘴馋鱼类,此种鱼与马口,翘嘴外形相似,营养价值较高,高蛋白,高营养。





在阳光灿烂,较暖的天气里最易捕捉,喜腥类面食。
是低海拔常见之鱼类,喜欢群聚栖息于溪、湖及水库等水之上层。
栖息深度:0至10米。”





这下明白了,难怪用浮网,难怪在艳阳高照时下湖。





一回生,二回熟,估计再来个三四回可以做个地道的渔民了。
已不用交待,渔家姐划桨,我放网。
已知道如何结网,对网清楚了许多,如何放网更是心领神会,与以前稍许有差别,隔上一段系上一个空瓶,增加浮力。





一会儿,湖面上便平生划出一道线来,借白色的浮子,点虚线划成,远远地看,浮子便也瞧不见,只剩了彼此分隔开的瓶子飘在湛蓝的湖面之上。





放好网,再划回检查一番。
瓶子的间隔位置、方向都有讲究,看水流,估算网可能向哪个方向飘,确定瓶子不要搅进网里才行。





修整之后上岸,两三个小时之后下湖收网。
浮网确实不一样,网浮于水面,鱼落入网中,在水面上便可看得一清二楚。





将网一截一截拖进船,再一条条将鱼从网眼中解出来。





这一次收获还行,估摸着可以烧两碗。





跟着渔家进山下湖呆得久了,包括挖笋、采茶、下湖捕鱼,愈加觉得收获的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即便是这样仅有手掌这么长不起眼的小白条,烧成菜时挤挤堆堆的撂作一团,每一条都需如此,过程一个不少的劳动而来。





收了网,安静地坐在船头,任渔家姐划了桨向码头靠近,桨划过水面,一下一下:“哗,哗。”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9872-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