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颐和园的铜亭(的故事)有多重?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4-4 06:3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颐和园的铜亭(的故事)有多重?
关裕年
一个生活在北京的居民,由于有一个世界遗产颐和园,生活确实是增色不少,为什么呢?这个颐和园是百看不厌,我出生在北京,在北京生活了六十几年(其中有15年是在陕西耀县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工作,每年也是要回北京几次的),究竟去过颐和园多少次是无法统计的数字,估计去过200次总是有的……即使是这样,我对颐和园的了解也只能是个皮毛,没有涉足的地方还有很多,这就是我们老北京人心目中的颐和园……
退休后看过很多介绍颐和园的文章以及宣传册,逐步对颐和园的局部一些细节有些了解,今天就只是说说颐和园佛香阁西部的铜亭,也称宝云阁。
为了显示皇帝的威严、高贵以及尊严,乾隆年间在这里建筑了“金亭”,也就是如今的铜亭,因为这座亭子终究不是金子制造的,所以改为“铜亭”。为此,乾隆还在阁前的牌坊上面题字“侧峰横岭圣参(这个参字左面还有个耒字旁,只是这个字在近代辞海里已经找不到了)”,铜亭坐落在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高7.5米,重207吨,这个亭子呈现蟹青冷古铜色。
由于制作困难,这一次,改变了建筑师“不签名”的惯例,在这稀世珍宝铜阁的内壁上上面镌刻有铸匠杨国柱、凿匠张成、拔蜡匠韩忠、木匠高永固的名字。
1860年,八国联军无法烧毁铜亭子,门窗等全部被抢走,只剩下一张20吨重的铜桌子,1945年这张銅桌子与园内的铜缸一块又被日本盗走到天津准备……后来,抗战胜利,又原物归回到颐和园……
至于186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的铜窗户,直到1993年才最终由美国工商保险公司董事长格林伯格出资51.5万美元将十扇铜窗购买,无偿赠还颐和园,最终恢复了宝云阁的完整。



这一切都应该从宝云阁的“匾额题词”说起,匾额上是这样题写的“大光明藏”,藏字被素爱造字的乾隆去掉了偏旁“厂”左面的“竖横,横竖”,这一切都是不足为怪的事情,当时,整个中国都是皇上他们家的,改个字的偏旁又有何妨?
可是,藏的什么,藏的都是钱,要知道,当时。老百姓花的钱都是铜“铸”的铜钱,要想铸造出200多吨的铜亭要用多少铜钱呢?
我们这个世界的事情,只要一粘上“钱”字,这个事情就要复杂了,从八国联军到日本鬼子,各个对这个铜亭子“垂涎三尺”,苦难的命运就降临到宝云阁的身上,一百多年就没有“消停”过……
从这个铜亭子就看出来,我们国家被西方列强以及日本小鬼子欺负,都是因为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过多(包括广阔的疆土),被外人看着眼馋,对我们的国家财富垂涎三尺,从圆明园到颐和园……到如今,欧洲一些国家的博物馆里面的我国文物,有时候比我们国家的博物馆的文物还要精美……
再看看那些世界的穷苦国家像老挝,没有钱,没有资源,那些靠掠夺别人财物而生活的国家对他们都是“不削一顾”,由此看来,老一辈子留下过多的遗产不一定就是好事,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我们中国没有强大的国防以及可以震慑西方的“核威慑”,不知道一些国家要找出多少次借口,为了“维护他们的本国利益”而来犯我国多少遍呢?
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南斯拉夫……如今的叙利亚……这就是我看见的颐和园的铜亭到底有多重,小的重量是200吨,大到整个中国的重量,怎么说都不为过……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11715-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