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谁(其中的“古人”指的是谁)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5-7 19:0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尤其是对于唐朝前期的那些诗人们来说,更是经历了一场承前启后的变革。
他们真正把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传统继承了下来,并且用自己的才华将其发扬到了极致。而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初唐四杰以及陈子昂。

关于初唐四杰,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骆宾王和王勃,他们确实也都留下了非常精彩的诗歌作品。以至于当他们遭受非议的时候,杜甫还专门写诗为他们辩白,“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实这样的评价也完全适用于陈子昂。他虽然不属于初唐四杰之一,但是他的一首只有22个字的唐诗却入选了唐诗300首,成为了其中的经典之作。这首古诗就是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按照普通人的眼光,这并不是一首规范的唐诗。尤其是在这次的格律要求上,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太多。
但是不管是在唐诗300首当中,还是在此后1000多年的文学史的评价当中,对于这首古诗的赞誉依然是不绝于耳。
为什么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就是因为在这首古诗当中注入了一种悲壮的豪气。
中国古典诗词当中下向来有诗言志的文学传统。而这种文学传统在陈子昂等人的笔下呈现出最为瑰丽的色彩。
这是一首典型的登高远望的诗篇。要想把握这首古诗的主旨,必须要明白的一点就是,“前不见古人”中的“古人”究竟指的是谁?

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在郭隗的协助下,于易水旁修筑黄金台,广招天下人才,乐毅、邹衍、剧辛等前来投奔。在这些治世能臣的帮助下,燕昭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燕国日益强盛。
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自比乐毅等人之才,遗憾的是当朝皇帝却并非燕昭王那样的明君。他很有才华,也很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只可惜武则天当政,使得他报国无门。
所以在登上幽州台的时候想起了古人燕昭王。只可惜他看到的却是“前不见古人”,所以他才会如此的悲怆。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0571bike.com/thread-60549-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