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登录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_tip!
登录
QQ登陆
微信登录
搜索
搜索
热搜:
川藏线
骑行北京
骑行攻略
骑行西藏
装备
新手
山地车
公路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装备
骑行装备
骑行知识
骑行知识
骑行路线
骑行路线与攻略
自行车库
户外品牌
户外品牌
户外保险
户外保险
快捷导航
自行车装备
人身装备
自行车配件
山地车保养
骑行经验
骑行技巧
骑行健康
骑行安全
美利达
捷安特
喜德盛
ucc
大行
闪电
死飞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
骑行论坛
›
骑友交流
›
骑行知识
›
徽州古城乌聊山明代墓葬之迷!
推荐主题
小号网-抖音里面的等级_抖音账号在线交易购
账号交易网-微信小号网站,微信小号在线购买
杭州百货购物攻略 杭州大型购物
锦州世博园攻略(详细游玩指南,让你玩转锦
春节去哪旅游最值得推荐(精选春节旅游攻略
runningman首尔景点哪几 韩国runningman好
返回列表
查看:
22
|
回复:
0
徽州古城乌聊山明代墓葬之迷!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苦行僧
当前离线
积分
274215
窥视卡
雷达卡
苦行僧
楼主
电梯直达
发表于 2024-7-25 12:26:0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引
言
1993年,歙县徽州古城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学术界对墓主身份至今没有确切的说法,或作为“贵妇”,或作为“王妃”。此墓葬礼服规制为亲王妃与世子妃,从徽州府志、歙县县志可知,永乐十五年废谷王朱橞为庶人,徙置新安卫。墓主为朱橞之妻亲王妃可能性比较大。
1993年11月26日下午,在歙县徽州古城乌聊山仪表厂蓄水池工地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墓距地表深约5米,为砖室,顶部拱券,长3.2米,宽1.4米,通高1.5米。木棺内有霞帔金坠子、金簪、金凤钗、金钩、金花、玉带、玉佩、玉圭、玉珠、佛珠等大批珍贵文物。其中金钩内侧钑“内宫监造作色金计贰两重钓圈全”14字;金簪一对,其中一支钑“永乐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奉司造成色金簪一支四钱重”,另一支钑“内宫监造九成色金壹对壹两重”。此事在2010年版《歙县志》第二十四编《文物》第一章《遗迹》第三节《墓葬》中有记载。学术界对墓主身份至今没有确切的说法,或作为“贵妇”,或作为“王妃”。
因参与歙县徽州历史博物馆布展,有幸看到了这批珍贵文物的部分照片,颇为震憾。这些出土的金珠玉器,应该大都是礼服上的,为墓主当时入敛所穿衣冠,因时日久长,纻、丝、纱、罗等化去,仅剩衣冠上的金珠玉器。
从《明会典》可知,明初,等级制度极为森严,在金银玉器方面,洪武三年规定士庶之妻首饰只许用银镀金,耳环用金珠,钏镯用银。成化十年,禁官民人等妇女不许僭用浑金衣服、宝石首饰。因此,即使是巨商豪贾,也不可僭越,否则触犯法律。
在宫廷之外,获有封号的命妇是有礼服的,用于朝见皇后、在家见公公、婆婆、丈夫及祭祀时所穿,命妇封号以丈夫或儿子的官爵高低而定,所穿礼服都是有等级的。
出土霞帔凤文金坠子
出土金钩
首先我们来看看霞帔金坠子。金坠子为鸡心形,上装金钩,纵15.2厘米,横6.2厘米,厚2厘米,重82克,两面皆钑凤,展翅欲飞状,凤尾长垂飘逸。
《明会典》卷六一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命妇礼服用金事件,一品至二品,霞帔用云霞翟文,钑花金坠子;三品至四品霞帔用云霞孔雀文,钑花金坠子;五品至霞帔用云霞鸳鸯文,镀金钑花银坠子。从一品官至四品官命妇霞帔上都是金坠子,但坠子里是花,并非禽类。由此,单从金坠子钑凤一项,我们可以知道,此墓主并非命官之妇,并且命妇礼服上没有资格用玉。
这么说来,此礼服定然是皇家宗室所有。在礼仪上,皇家宗室的皇后、皇妃等人在接受册立、册封及助祭、朝会时都要穿礼服,以示尊重。除了皇后与皇太子妃的礼服不用大衫霞帔,皇妃、公主、郡主、郡王妃、亲王妃、世子妃等所穿礼服都是有大衫霞帔的。
关于皇家礼服中的霞帔坠子,《明会典》卷六十载永乐三年所定,其中皇妃玉坠子瑑凤文,皇嫔的冠服冠用九翟,比皇妃的凤要次一等,大衫鞠衣如同皇妃,圭用次玉谷文,坠子没有记载,应该是玉坠子;郡王妃、郡主皆是金坠子钑翟文。可见皇妃、皇嫔、郡王妃、郡主的坠子都与墓主的凤文金坠子不同。亲王妃、公主、世子妃冠服,除公主不用玉谷圭之外,其它的都相同,所规定的大衫霞帔凤文金坠子与出土金坠子形制相符。以此可知,墓主身份定然在亲王妃、公主、世子妃之内。
出土玉谷圭
虽然亲王妃、公主、世子妃霞帔坠子都是凤文金坠子,但是在礼服上,公主是不用玉谷圭的。《明会典》卷六十载亲王妃冠服礼服“玉谷圭长七寸,剡其上,瑑榖文,以锦约其下,并韬。公主不用圭。”《周礼·考工记》载:“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其纹饰形如谷粟,象征美好。
2010年版《歙县志》载所出土的玉谷圭长15.6厘米,以现在的尺寸当然不可能是七寸,从《明会典》卷六十在《皇后冠服》礼服中永乐三年定“玉谷圭长七寸,为周尺”可知,此为周代尺寸。周代一尺合今约23.1厘米,与15.6厘米相差微小。另外,所出土的玉圭,表面布满了一粒粒大小均匀、排列齐整的凸起圆点,为谷粟状纹饰,可见必是玉谷圭无疑。由此得出,所出土的玉谷圭与《明会典》所记载的玉谷圭形制相符。因公主不用玉谷圭,世子妃与亲王妃礼服相同,都是有玉谷圭的。
附:亲王妃冠服永乐三年(1405)定
九翟冠二顶,冠以皂谷为之,附以翠博山,饰以大珠翟二,小珠翟三,翠翟四,皆口衔珠滴,冠中宝珠一座。前后珠牡丹花二朵,蕊头八个,翠叶三十六叶,珠翠穰花鬓二朵,承以小连云六片,翠顶云一座,饰以珠九颗,珠翠云十一片,翠口圈一副,金宝钿花九个,上用珠九颗,金凤一对,口衔珠结,金簪一对。
玉谷圭长七寸,剡其上,瑑榖文,以锦约其下,并韬。公主不用圭。
大衫霞帔,衫用大红,纻丝纱罗随用,霞帔以深青为质,金绣云霞凤文,纻丝纱罗随用。金坠子亦钑凤文。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凤文,玉事件十,金事件三。
玉花采结绶,以红绿线罗为结,上有玉绶花一,瑑宝相花文,绶带上玉坠珠六颗,并金垂头花板四片,小金叶六个,红线罗系带一。
玉佩二,如东宫妃佩制,珩以下瑑云凤文,描金,上有金钩。
青韈舄,韈以青线罗为之,舄用青绮,饰以描金云凤文,皂线纯,每舄首加珠三颗。
既然亲王妃与世子妃所定冠服相同,那么墓主到底是亲王之配还是亲王嫡长子之配呢?这都不能断定,而且,这个王妃或世子妃又是谁呢?是如何到徽州来的呢?
出土金簪
从出土礼服金簪上的文字“永乐七年(1409)十二月十四日承奉司造八成色金簪一支四钱重”,为我们锁定了墓主生活的年代,活动时间在永乐年间前后。亲王或世子为其所配在徽州选择风水,这事从来没有听说过。对于名人之类,志书大都要记载墓地。如罗愿《新安志》载曾为歙县主簿的王韶母亲之墓:“王丞相母墓,有墓列石人石羊之属。传云国朝王丞相尝为县主簿,母夫人卒,葬此,不知为谁。”又清道光《徽州府志》载徽州府知府陈彦回祖母墓:“陈太守祖母郭夫人墓,在西潭渡后,太守,陈彦回也,葬祖母于此墓,旁有祠。”此出土之墓,不见志书文集,且为皇家宗室,其中必有隐情。
能够达到亲王妃、世子妃礼服级别的,从徽州府志、歙县县志可知,只有永乐十五年(1417)废谷王朱橞为庶人,徙置新安卫,正统元年(1436)被召回京城之事。又据《明英宗实录》卷二十四所载正统元年十一月新安卫上奏皇上:“永乐十五年,以本卫公署居谷庶人,臣等暂于徽州府廊房治事。今庶人死,家属取赴京。”可见朱橞死于徽州,正统元年,将其家属取赴京城。
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之五《公署·兵卫公署》载:永乐十五年(1417),奉工部勘合为起盖房屋事,将本卫改作谷庶人住屋,令卫官暂借徽州府推官理刑厅署事。正统元年又奉勘合,将谷庶人取去,卫官复还本卫。
明万历《歙志·总纪》卷一《昭代》:成祖文皇帝永乐十五年丁酉,废谷王橞为庶人,徙置新安卫。
清道光《徽州府志》卷十六之二《杂记·拾遗》载:谷王穗降为庶人,永乐十五年,安置徽州府,改新安卫为所居处。正统元年召取。
民国《歙县志》卷十六《杂记·拾遗》载:谷王橞降为庶人,永乐十五年安置徽州府,改新安卫署为住屋。正统元年,召取还京。
明弘治《徽州府志》
关于朱橞之事,《明史》卷一百二《诸王世表》第三载:“谷王橞,太祖庶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就藩宣府,成祖即位,移长沙府。永乐十五年坐谋逆,削。”但是没有记载削封之后安置情况。
其实,谷王橞的生平事迹,在《明太祖实录》与《明太宗文皇帝实录》皆有记载:朱橞出生于洪武十二年(1379)四月,为惠妃郭氏所出,是明太祖第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月,12岁的朱橞被封为谷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在宣德府建谷王府。宣德府在今河北一带,为大明朝的北方屏障,边关重地,设有谷王宣府左、右二护卫及中护卫。可见明太祖对朱橞的喜爱与重用。
洪武三十一年(1397)闰五月,明太祖驾崩,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为建文帝,听从齐泰、黄子澄之议开始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王朱橚、岷王朱楩、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先后被废,接着下诏削夺燕王朱棣王号及逮捕燕府官属。于是朱棣公开举兵反叛,建文帝遂遣兵攻夺北平。时年19岁的谷王朱橞所封宣府与北平相邻,见燕王起事,便逃遁回京。建文帝四年(1402)六月,朱棣攻打京城。建文帝让诸王分守京城之门,谷王朱橞守卫金川门。朱橞知道建文帝大势已去,于是大开城门,迎接朱棣进京。
出土玉佩
朱棣登上宝座,大肆封赏。朱橞因迎驾有功,获赐颇多,而且谷王府中诸人皆有升赏。谷王朱橞封地在宣府,属于边塞藩王,今朱棣改封内地长沙,除定制岁禄之外,又将长沙城内商税皆归朱橞所有,而为削减朱橞势力,将原来宣府护卫改为长沙护卫,仍隶谷王府;而宣府中所余的官军设宣府左、右二卫,左卫在保定屯守,右卫在定州屯守。
长沙有山林池沼、竹木花果、鸟兽鱼鳖之利,朱橞尽收其税。其后,朱橞恃宠纵横,逐渐有了谋逆之心。唐朝有兴于“十八子”之谶语,朱橞为明太祖十九子,因其兄朱杞早夭,没有封王,朱橞便有了十八子之说,于是“藏匿亡叛,造作舟舰、弓弩、器械,教习兵法战斗”,又“大建佛寺,造天成阁,私度僧千人,昼夜所祷祝诅”。王府中无有敢劝谏者。
出土金钗
起初,谷王府随侍都督张兴怕朱橞谋反牵连自己,密告朱棣,又密启皇太子。其后,朱橞同母兄弟蜀王朱椿得知情况,遣蜀王府仪宾上奏朱橞谋反之事。永乐十四年(1416)十月,朱橞到京城朝见朱棣。朱棣命中官送朱橞回到王邸,将蜀王朱椿所上奏章出示给朱橞。朱橞看后,知道此事已经泄,不可挽回。永乐十五年二月,谷王橞以谋逆削爵,降为庶人。
谷王朱橞到底是谋反还是被朱棣削藩所废,《明太宗文皇帝实录》为朱棣后人所作,其内幕已无可揣测。朱棣夺取皇位,厚赏朱橞及其府中人员,安置到鱼米之乡长沙,以示兄弟之好;但朱橞到长沙之后,所掌握的兵力仅是护卫而已,与原先藩王不可同日而语。这应该就是朱棣削藩的第一步。
在《明太宗文皇帝实录》的卷二百二十七记载了一件事,那是永乐十八年秋七月,湖广衡州府同知方素易死在狱中。因方素易是个有影响力的人物,被载入《实录》。方素易如如何入狱的呢?
方素易为衡州府同知,其时谷王朱橞被废为庶人,将谷王府中的财物藏在衡州府百姓家中。此事后来被人告发,连累方素易不举报,被关狱中而死。当时人们都很可惜。
方素易为江西乐平人,洪武年间为盱眙县知县时,“廉直平恕,于义勇为,无所畏避,吏民戴之。太祖皇帝特遣使赍玺书劳以上尊”,可见方素易正义勇为,连明太祖朱元璋都以玺书褒奖。方素易事迹颇多,此不多言。方素易不举报,自是出于忠义正气及对朱橞被废的怜悯。
据《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四载朱棣“厚于宗室”,朱橞虽削为平民百姓,“其所资一毫皆归之,饮食衣服之奉悉如旧”。此语与方素易未举报被连坐之事颇有矛盾,朱橞在徽州生活,当是与做谷王时相去甚远。
徽州府新安卫
谷王朱橞在徽州所居之处为新安卫。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部下邓愈攻陷徽州,改徽州路为兴安府,立雄峰翼元帅府,镇守徽州,至正二十四年(1364)十二月改雄峰翼为兴安卫,不久改为徽州卫。洪武十五年(1382)十月置徽州卫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初三日,调指挥佥事陶谨将千户所改作新安卫指挥使司,其内设经历司、镇抚司、旗纛庙。中门之外设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其位置在今南谯楼的东南方向。
其实,朱橞一家生活在徽州,也是比较尴尬。新安卫本来为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经历等办公之处,自朱橞安置于此,便移至徽州府衙廊房办事,非常不便。当朱橞死后,家属取赴京城,卫官便上奏要求回到卫所。《明英宗实录》载正统元年(1436)十一月,直隶新安卫上奏朱祁镇:“永乐十五年,以本卫公署居谷庶人,臣等暂于徽州府廊房治事。今庶人死,家属取赴京,臣等宜复旧治。其妻妾子女殡埋屋旁者,请迁葬城外。”
朱橞与其家人从永乐十五年被安置徽州新安卫,直到正统元年57岁在徽州死去,在徽州新安卫生活了二十年,子女多有死去,白发送黑女,颇为凄惨。在朱橞死去之前,其配妻已死。从《明太祖实录》可知,朱橞之妻为兵马指挥周铎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正月,明太祖将其配给谷王朱橞为妃。周铎于洪武三十年七月由翰林院修撰署理国子监助教事。
从“其妻妾子女殡埋屋旁者,请迁葬城外”,可见谷王朱橞在徽州所逝去家人原是殡埋在新安卫屋旁,正统元年,在新安卫上奏朝廷过后,才迁葬到乌聊山的。徽州古城城墙雄跨乌聊山,此明代墓葬位置就在徽州古城墙之外乌聊山脚大樟树之下,今为香格里拉小区。其后嘉靖年三十四年(1555)筑县城,此墓即在歙县城墙之内。由此,出土棺材简陋,棺盖板为未加工的松木板,就可以理解了。
明墓遗址大概位置
朱橞在废为庶人之前生有七子,长子在永乐二年(1404)四月册立为世子,次子赋熻为醴陵王,其下有赋焞、赋焴、赋炯、赋焮、赋焜五子,除世子外,名字皆朱棣所赐。此墓葬礼服规制为亲王妃与世子妃,其妻谷王妃已卒,世子妃情况未明。据当时参加抢救性考古发掘的歙县文管所工作人员说,墓处于所挖的蓄水池的左侧(东边),右侧(西边)没有其他墓室痕迹,而东边的池壁上方因有房子,不方便进行探测。按常规来讲,朱橞的妻妾子女应该葬在同一处,以右为大,右边别无他墓,而朱橞没有葬在徽州,那么此墓为朱橞之妻亲王妃可能性比较大。
这座明代墓葬的出土,其价值不仅在于出土文物的珍贵与对明代礼服的研究,留给人们的更多是对明初那段削藩历史的深沉思考。
本文作者系黄山市社科联委员、知名徽学专家,黄山市首届社会科学奖著作类二等奖获得者。
报名成功送礼品一份!2021年第一期免费茶艺师班招生啦!
【徽州】吃徽州毛豆腐,闲逛徽州古城....
【徽州往事】陶行知与屯溪华山起义
歙县英坑革命老区: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徽州故事】歙县石潭村——棋盘仙石
【行走徽州】歙县许村随笔....
【歙县人物】江东之,一个在贵阳发光的歙县人,为何叫做江铁嘴
【徽州】歙县太平桥,开始的时候不太平.....
徽州、苏州、杭州那些历史渊源....
【徽州】歙县竦坑,竦大汉砌的石塝为何被叫做仙人塝
【徽州】歙县福泉河....
特别声明:
1、以上作品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歙县论坛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歙县论坛联系的,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来源/阅读徽州
编辑|吴志芸
监制|仰时威
法律|王亦文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荆州又发现两座疑似明代古墓,现场曝光! 泰州明代古墓
荆州这座文化古城,
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脚下遍布古迹,
空气中也弥漫着历史的味道。
这不,近日又有地方发现了古墓!
快跟小编来看看现场!
9月25日,公安县南平镇街道维修雨水管埋设下挖施工时,发现两座明代古墓。
挖土方意外挖到古墓
9月25日下午四时许,在南平镇大桥路雨水管道预埋下挖施工工地上,施工队在挖掘土方时,竟然挖到了疑似两副棺木。随后南平镇政府立即安排派出所、城建、文化部门人员赶赴现场,确保秩序平稳安全,并对疑似古墓安排24小时专人值守,迅速上报联系文化部门派人现场鉴定核实。
古墓疑为明代
9月26日上午,公安县文物部门会同荆州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清理调查,根据现场清理的封土及棺材钉特征,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初步判断该墓为明代墓,共两座。
后续开展挖掘
现场初步清理后,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现场挖掘,待条件充分后,将会开展挖掘清理。小编也将继续关注。
温馨提醒
如果在施工中发现疑似古墓,请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应立即停止土方的开挖。
2、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现场
3、通知文物局相关人员进行古墓鉴定。
4、等待文物局相关指令后方可再行施工
来源:孱陵在线
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联系电话:0716-8527548
常州一工地发现多块古代墓碑 疑似宋朝古墓 泰州明代古墓
4月22号下午6点钟左右,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永安河改造工程 施工过程中,在河底发现了几块古代石碑。当地街道村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对现场进行了24小时看护,并通知了武进文物保护部门。
今天一大早,记者来到位于武进区南夏墅的永安河改造路段,发现现场已经围着不少当地居民。
不少居民认为这里应该是一个祖坟,最早年代应该是在宋朝。
就在这时候,又一块古代石碑被挖了出来,石碑上的字已经很难认清楚了。
附近居民:时代应该是宋代,因为我父亲之前说过,这里有古墓,是宋朝张家的。
那么,这个古墓究竟是不是宋朝张家祖坟呢?
据了解,附近华阳村委有不少居民姓张,其中有一位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父辈就曾经告诉他,张家有古墓,但是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村民 张先生:知道有古墓,就是不知道哪里。
南夏墅街道华阳村委副主任 张晓波:发现之后6点打电话给我,我就立即赶到现场,发现几块石头,我们也不知道什么东西,施工队说被捡垃圾的拿去了,然后我们联系公安和文物部门,将石头找了回来,组织人员连夜24小时看护起来。目前,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已经第一时间介入。
据武进区文化新局文物保护科 黄建锋介绍,目前已经出土8块古代墓碑,已经送往当地村委,等待下一步处理。至于是哪个朝代,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记者在村委看到已经出土这几块墓碑,墓碑上字体工整,其中有一块特别标注了墓志铭,进士出身,年代是明代的成化年间。
目前,永安河改造工程相关路段暂时停工,武进区文化新局文物保护科正在讨论下一步具体保护措施。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0571bike.com/thread-92218-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